现代文化哲学的演变
◎刘自身
文化哲学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人类实践的广泛化、复杂化而不断深化。理解文化哲学首先要明确“文化”的概念,钱穆从人类生活主题出发,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构成的人生,他主张以历史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文化。文化哲学具体来讲就是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去阐述文化。“哲学并不与现实直接联系,它与现实保持着多重的中介关系”,哲学与文化的关系是本质的。任何一门哲学都是其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代表着整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与反思。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哲学都是文化哲学,近年来文化哲学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被广泛接受,文化哲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形态,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定义就有多少种文化哲学,然而这些文化哲学的定义都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的,就是通过哲学的思想维度和逻辑去分析各种文化、文明,使其进一步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就中西方的哲学角度来说又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文化哲学的萌芽及发展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文化哲学的萌芽,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原则,由于中国农业文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一代一代对自然文化的言传身教,自然而然就会把各种文化传承了下来。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活动正是中国文化哲学的萌芽。中国的文化哲学既是对文化演变的思考模式,更是一种对人的教养的概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哲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试图以西方文化哲学为依据从西方文化哲学的角度解决中国的现代问题,其代表作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920年梁漱溟先生在北京进行了“东西文化与哲学”的演讲激起了广大学者的遐想并引起了一场文化哲学的论战使文化哲学的论题趋于成熟。经过五四运动文化哲学经历一次典范转移,其本质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形成了各种文化思潮,各种思潮的摩擦和融合形成了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几种代表性的思潮,“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划分又可以划分为实用主义哲学、现代新儒家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儒家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哲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和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新理学以冯友兰为代表以倡导程朱理学为其思想后盾,认为自然宇宙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人们内心深处要遵循自然运动的发展原则去实现个人的愿望,主体的人唯有遵循客观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展,表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与中国文化哲学相比西方文化哲学一词最早产生于1910年,其较为注重人类历史发展进化的同一性,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然而人类内部思想的统一才能真正使得文化统一。文化哲学最早源于西方哲学,它包括两大系统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有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对象,理论思维是具有科学主义特征的理性思维传统的理论思维,它以面对自然、揭示自然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探求自然界的奥秘以及世界的起源为理论终结。实践理论是以人的政治经济生活、伦理和道德这些人文精神为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感性的思想维度。“历史哲学”的概念出自于《历史哲学》由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首次提出并使用。“历史哲学是人类对历史的进一步深层认识,又是对社会发展流程的理性分析,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就是对历史哲学的真正认识”。西方的文化哲学是伴随着历史哲学而产生的,班德尔在《文化哲学和先验观念论》中首次运用并将其推到现代文化哲学的最高领域。
在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哲学形式,而文化哲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从新康德主义开始就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探究生命的真正意义为研究对象和主题。总而言之,这也是一种文化哲学的体现。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维科、康德、新康德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等诸多思想流派都对文化哲学有所提及和研究,对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文化哲学的成长与演进
建国以来文化哲学一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前进,从古代文明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到建国,直到现在文化和哲学一直是人们顶礼膜拜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使我们进一步有了思想的引领和信仰的归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经世纪变迁中华民族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越来越强大。在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以自己的国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综合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现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先进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柱。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与哲学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文化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首先,社会发展历久弥新,中国发展的速度以及人们对中国实现富强民主的心态驱使马克思主义不得不进入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这并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政治文化的需要,因为它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其次,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其革命形势和国情与西方国家和苏联并不一样。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过程中,只有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使其革命化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具备真正的革命武器与思想引领。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其自身理论的转变与同化,而是在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摩擦中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它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使文化哲学进一步成长为现代文明中的显学,并加深了其思想深度。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美国“和平演变政策”的实施,中国曾经一度面临文化危机,失去了民族精神与信仰,到处充斥着外文化的阴霾,使人们失去了文化自信忘记了思想的本真。马克思并没有系统提出文化哲学,但是他却致力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他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哲学思考正是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哲学的逻辑。在马克思哲学看来,“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而自由的发展正是人类本质的类特性。马克思通过对人文文化的探析,总结出人是文化创造和拥有的主体,任何一种文化创造都是人类的自我创造,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因此文化价值上的成就,在其核心指向上就是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而“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即共产主义的建立是最终的目标。
三、马克思文化哲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自古以来没有哪一种文化或东西是一成不变永不发展的,任何一门学问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地发展,会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并且以人们的意志去改变、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随着中国国情不断地适应社会,使社会主义在其思想理论的引导下不断发展。社会进步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和发展,这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趋势。一切的发展和提高必备的因素就是思想理论的引领和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趋势,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愿望和不懈追求,是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世界的本质表现形态。文化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它代表着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以实践和辩证法为核心的文化哲学思想,充分说明了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实践特性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坚实基础。我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然得有理论作指导深深扎根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充实快乐的精神沃土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们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就像黎明前的第一道曙光。改革开放以来无论生产力还是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们党注重文明精神建设,十六大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了全面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且提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党的十八大又强调,“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可以没有科学技术,但不能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是没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实践和辩证法为原则的文化哲学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文化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以生生不息揭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指导和思想援助。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30017
刘自身(1990-),男,山东郓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