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苑海丽
我国的传统优秀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其中不乏教育类书籍,《颜氏家训》就是其中的代表。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了对教育子女以及对读书和习作的一些看法,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有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为语文教学实践指明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一、《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
教学活动要遵循教育思想的指导,才能保证教学和育人的同步性和有效性。在古代众多的家训之中,《颜氏家训》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对颜之推教子论的研究,认为他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施教趁早
“早谕教”的概念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颜之推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在文中也举了古代关于胎教事例,古代帝王的妃嫔有孕三月,要搬到特定的居所,以礼节之。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当时自然经济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在幼年时,要注重对孩子给予恰当妥帖的教育,对成年以后的意义非比寻常。孩童在幼年时,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礼节教育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大的开拓和发展空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颜之推的早教理论在当今社会也得到了关注,事实证明是符合孩子的生长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社会上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更多的家长让孩子提早进入幼儿园,这种对早教理论的认可和实践,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的结果。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早地接受教育,这也正是颜之推向后代留下的珍贵的教育理念之一。
(二)勤学自勉
勤学自勉一直是颜之推教导后人的教育理念。“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他在家训来勉励后世子孙向古代的皇帝君王学习,努力读书。颜之推的学习理论是非常精辟的,他因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而受益,也教导后世子孙努力读书学习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每个人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自身都存在不足,不能因为自己的学识在心理上产生骄躁,需要在学习中不断与别人交流和讨论。此外,更为可贵的是他不把读书当作一种纯粹的知识性学习,他主张学用结合,不空读书本知识,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颜之推还倡导广泛学习,更不能钻入书中,做书呆子。他指出既要做出好文章,还要广泛涉猎农业、医学、音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眼界就会开阔,不会沦落到纸上谈兵的境地。这样的教学观念和今天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契合的。
(三)威严不失恩慈
《颜氏家训》有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亦。”对于家庭教育,许多父母都难以把握威严和慈爱的度,在历史上也不乏因过分溺爱孩子以致引发家庭变故的事例。父亲在家庭中多充当威严的角色,由于父亲对孩子寄托着期望,再加上家族的兴盛与否也和孩子的教育息息相关,对子女的要求比较严格。在颜之推的教子观念中,孩子有了严重的错误,必须对他进行惩罚,“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以示警示,否则会导致家庭走向衰败。但家庭教育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因为血缘关系和亲情的存在,在教育方式上也需要偏向于温和。由于孩子的感情和心灵都比较脆弱,不能一味施加严格的管理教育,也需要给予孩子家庭式温暖的教育,家庭教育中需要有感情的加入,这符合科学理念中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威严和慈爱结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显示出颜之推作为教育大家的独特视角。
(四)重环境熏陶
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身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与孩子相处时间最久,自身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礼节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有益的事情,增加孩子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熏陶和感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品行的培养同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风化教育的影响下缓慢发生变化,父辈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作风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在孩子的身上留下印记。这一教育主张,在当今社会的许多家庭中得到了印证。现代许多家长都颇费心思地为孩子选择一个校风优良的学校,用意就是让孩子在良好风化教育中受到影响,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二、《颜氏家训》对现代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语文教学更加需要有效的指导理念来完善写作教学设计的不足,朝着有效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我们不能指定死板的模式来限制写作教学发展的灵活性。笔者认为可从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如下启示:(一)熏陶感染,重积累
1.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生活中,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兄弟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在学习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可以在课堂上规定时间让学生一起习作,为学生营造整体的学习环境。共同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写作教学的作业产生认同感,在这种学习环境的熏陶感染中,学生能够驱除惰性,形成你争我赶、竞争性学习的氛围,改变自身对写作文的看法,从写作文得到收获,学生个体就会主动写作,爱上写作。
2.积累知识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这样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写作要有所积累,仅靠组织自己的语言,完全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读书看报时,可以积累与写作相关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运用到作文中,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控能力。笔者读初中时,语文老师让班里同学每人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在课外时间摘抄优美文字,并规定时间检查。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事例和符合自己审美的语句,都可以摘录下来,放在早读时间朗读或背诵。这样学生在准备写作材料时,就能快速回想起积累的素材,减少构思的时间。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时,才能唤醒写作欲望,在写作文时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将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学用结合,常练习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创造离不开读书和写作,读书和写作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初中课文大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无论是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者是课文语言的整体风格,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到自己自学课文所获取不到的知识。根据记忆规律,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记忆,往往要经过多次的重现才能完成。通过教师对课文的长期讲解,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技巧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深的领悟。
阅读学习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向课外延伸准备写作的新起点。即学生在有了充足的阅读量之后,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进行写作小练笔。教师要树立肯定学生写作课外作业的观念。每一次对学生的鼓励都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化作学生在写作课外作业道路上前进的动力。这种主观的求知欲望爆发出来的学习能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写作原创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验,领悟各种写作技巧:怎么取材?如何构思?如何进行语言加工?从而获得与写作有关的知识技能。
(三)勤学好问,多修改
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在写作教学中也需要作者多次修改。“勤学好问”是众多先哲圣人身体力行并一直坚持不懈的人生信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孔子曾向老子问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实践,也正是因为他们勤于学习、不耻下问的好习惯,才成就了圣贤们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才华,让这些学习习惯和可贵的教育智慧流传到后世。
在完成作文后,教师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评改,但这样评改的效果并不显著。因为学生本人既充当作者,同时也充当着修改者的角色,由于作者自身的局限性,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作文中不合理的地方没有得到妥当合理的修改。这就需要学生向同学和老师询问,从他们那里得到合理的修改意见。古人曾有一字之师的经历在先,在现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要多次审视自己的语言和文章结构。“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力求作文的语言在使用得当的基础上有改进,在多次的修改后,要把文章的结构设定的符合文体的要求。作文的修改次数有了量的积累之后,在原文的对比下,力求修改后的文章有质的飞跃。
(四)博学精思,求创新
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在现如今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起着不可撼动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是一个要求相对较高的任务。“文章当以理致为心旅,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而为冠冕。”学生在作文的创新中,不可过分追求辞藻华丽,用典繁多,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浮艳,失去了本意,不符合初中作文的要求。
写作是一个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写作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把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渗透到写作教学中。作文的创新建立在学生不断思考的基础上,而思考可以是基于阅读书籍层面的问题,也需要建立基于生活层面的思考,把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相结合,学生通过反复的思考才能在作文的构建上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写作教学力求创新在注重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的美丽和丑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结语
《颜氏家训》中优秀的教育思想是中华古老文化中的重要精髓。为了让学生传承华夏文明、了解历史,教师更应该把古老的智慧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育智慧对当今写作教学的教学成效依然有着非比寻常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发掘,以便于从中得到更多的启迪,推动写作教学实践结出丰硕的成果。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
苑海丽(1992-),女,河南项城人,河南师范大学2016级语文学科教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