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鸡窝洼人家》中“传统和现代”的文化意识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5987
许贤

  浅谈《鸡窝洼人家》中“传统和现代”的文化意识

  许贤

  《鸡窝洼人家》中禾禾,麦绒和灰灰,烟峰两对夫妇之间发生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冲突和交融,实际上是中国乡村农民精神和观念的巨大转变。通过这个“换妻”的故事,深度挖掘“传统和现代”的文化意识,发现在贾平凹的创作思想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眷念,又有对现代文化的期盼和追寻,两种文化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最终深入挖掘出人性之美。

  在国内外的特殊背景下,8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了一阵持续良久的文化寻根热潮,许多作家都倾向于对文化追寻的创作中,贾平凹则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商州是他的故乡,《鸡窝洼人家》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发生在商州鸡窝洼村的故事,展现出商州的淳朴人情和乡土文化。作品中两个家庭重新组合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类不同的农民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又绽放出人性美丽之花。

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眷念

寻根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旨在追溯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视、剖析和继承的文学创作潮流,它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说是“看似反驳的顺应”,意思就是寻根文学强烈反驳政治化的倾向和现代主义文学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表面上创作动机有反驳的一面,但是又具有顺应的一面,顺应世界各民族文学向本民族文化传统回归的趋势。贾平凹曾提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形成深受儒、释、道三种主要哲学体系的影响,显然他对传统文化格外关注,他所创作的“商州系列”等文学作品,都体现浓厚的乡土文化,寻找乡野民族文化之根。

  鸡窝洼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文中写到“活脱脱地像一个筛的模样”,表示此地偏僻远离县城的喧嚣,这里的人辛勤劳作,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活动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过着原始、古朴、自然的生活,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他们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他们安于现状,享受这片肥沃的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无限财富,这其中就塑造了灰灰为代表的保守传统的老式农民形象。灰灰和烟峰本来是一家人,灰灰安于现状,每天早起务农,生活过得十分殷实。麦绒是一位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贤德善良的女性,本来跟禾禾可以成为幸福的三口之家,但是因为禾禾不安于务农种庄稼,养蚕失败后将家里的钱都败光了,妻子麦绒忍受不了便离婚了。这两个人都属于传统保守型,给他们之后的结合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鸡窝洼人家》中无处不在的乡土气息,古老的民风民俗充满着整个小村庄,如要体现一家富裕的标志是以吃为主,看谁家有没有甘蔗酒,墙壁上有没有熏肉,处处离不开吃。作品中大量乡村民风民俗的描写,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并在其中折射出人性的美,折射出贾平凹对家乡浓浓的眷念之情。

二、现代文化的期盼和追寻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就在1985年,有的人称之为“寻根年”,韩少功首先举起了“寻根”的大旗,之后有许多作家加入到这一文化思潮当中。这一流派的作家寻找文学之根,并指出寻根者必须心胸宽广,必须具备现代意识。80年代的寻根热,是在世界文学涌入中国之后,一代作家为了延续民族文学传统,与世界文学对话而进行的活动,因此,每一个寻根者心中必须有广阔的世界。所以在贾平凹的创作过程中,既有传统文化,又有对现代文化的期盼,但作家的内心也是极为矛盾的。

  《鸡窝洼人家》中的禾禾代表着开拓创新意识的现代新式农民的形象,他毕业之后当过兵,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呆了五年,因为长期在外,心性“野”了起来,回来之后在安康的县上植桑养蚕,又借钱买了压面机,原本想赚钱反倒折了本,地里的庄稼慌了,最后倒卖家里的财物,妻子麦绒经不起他的折腾,最终打打闹闹离婚了。在离婚之后,禾禾并没有就此放弃,经营多种副业,这其中也是曲曲折折。烟峰是一位性格直爽、耿直刚强、豁达开朗的女性,文中多次提到,她对于没日没夜的拐石磨,吃饭再拐石磨感到厌烦,她非常喜欢听禾禾说外面的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无限的向往,这就体现了她已经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向往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在禾禾来来回回的折腾中,她始终站在禾禾这边不停地鼓励、支持他,这一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保守思想,向现代新思想逐渐靠拢。两个人的观念不谋而合,最终走到了一起。

  “寻根”不能一味地守旧,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作品也要随着发展而释放出新的事物,作品中禾禾这一形象用文中的话概括为“生就的农民命,却不想当农民”,这一开拓创新意识的形象,注定他不会将自己的眼光仅限于土地上,而是追寻另一片广阔的天地。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社会,具有新的生产力,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生活方式,禾禾对于这样的新时代有着无限的期盼,并不断地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始终不抛弃不放弃。

三、“传统和现代”文化意识的冲突和交融

《鸡窝洼人家》中两种文化观念贯彻整部作品当中,其中以灰灰和禾禾的观念形成强大的对比,“那就只顾住一张嘴”仅凭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观念差距。灰灰对自然经济模式绝不动摇,禾禾要卖掉红薯,他不卖,他要等红薯大涨价时用粮食来换,这就体现了“以物换物”的传统经济模式思想。禾禾从不管农耕,一心想养蚕,经历卖豆腐、卖红薯、卖麦种来发家致富,这说明他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就算经历再多的挫折他也没有放弃,最终走向成功。

  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几百年的历史证实这个道理,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的必然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就有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传统和现代”文化意识的碰撞,直接导致了两户人家重新组合,灰灰和麦绒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用不完的农具和吃不完的粮食,旁人对于这一家的殷实生活羡慕不已,而禾禾和烟峰扩大养蚕业,买了拖拉机、收音机、磨面机和发电机,经营多种副业,两个不安分的人到处“折腾”,最终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

  “‘现代性’话语是一种知识,同时也是一种 ‘权利’。似乎一切都在‘现代性’这个新的权威面前才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鸡窝洼人家》中“换妻”故事,表现了改革开放对于农村家庭的影响,贾平凹借助这个故事,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支持,鼓励人们要“换思想”,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禾禾和烟峰显然是成功的,但是灰灰和麦绒也逐渐意识到不能死守着这片土地,新的时代粮食已经不值钱了,所以开始做起了挂面生意,干起了副业,这一思想的转变也应验了旧制度最终破灭,取代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模式。

四、总结

《鸡窝洼人家》饱含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具有浓浓的地域乡间文化色彩,其中写到求儿洞、夜哭郎等迷信活动,展示了商州地区的民风民俗,反映出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污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个民族的发展。“传统和现代”文化意识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两种观念的冲突产生出相应的化学反应,并且最终走向了正确的道路。文中的结尾写到,灰灰去禾禾家磨麦子,禾禾不要钱,于是他悄悄去帮禾禾家耕了二亩红薯地,这仿佛又回到了传统上来,整部作品从传统到现代,再到传统,这就体现出作者的内心是极为矛盾的。文学寻根是寻找民族的根,但是在寻根中又发现新的事物,这一文学思潮表现出现代取代传统,未来胜于现代,这一思想打破以往的写作方式,使文化批判与文化回归相结合起来展望未来,这也提醒着人们,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还存在不少陈旧而又沉重难以搬走的“百宝箱”,体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淳朴、善良、安分守己的呵护与尊重,也要求人们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550025

  许贤(1993.12-),女,汉族,贵州省盘县人,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