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方言与洛阳方言词汇比较
岳贺云
本文通过驻马店方言与洛阳方言的词汇比较,归纳出它们的共性,并分析驻马店方言与洛阳方言词汇的差异。
一、驻马店与洛阳的地理位置
驻马店和洛阳分别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和西部,两地间隔较远。1.驻马店的区域位置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面与安徽省相连,方言也受之影响,西面与南阳接近,南面与信阳相近,受“靠山蛮”信阳方言影响,背面与周口、漯河、平顶山交接。
驻马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漯项片。据李荣的《官话方言的分区》(1985年)驻马店方言属于豫东方言。
2.洛阳区域位置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郑州相连,西与三门峡相接,南与南阳相接,北与陕西、山西相接。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洛嵩片,据李荣的《汉语方言的分区》(1989年)。
二、洛阳方言与驻马店方言词汇的差异性
虽然洛阳方言与驻马店方言有很大一致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方言。经统计,在1002个词条里,洛阳方言与驻马店方言不一样的词共有220个,占总数的22%。差异主要表现在词形差异和词义差异。词形差异分为构词语素和附加成分。词义差异分为词汇意义差异、褒贬色彩差异和造词差异。(一)词形差异1.构词语素不同
构词语素不同的词语是指同一件事,洛阳方言与驻马店方言用不同的语素构词。这种不同又包括构词语素完全不同、构词语素部分不同、附加成分不同的等几种情况。
(1)洛阳方言和驻马店方言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词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是指洛阳方言和驻马店方言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用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词,它们有不同的特点。
经过调查,洛阳方言与驻马店方言词汇完全不同占方言词汇总数的5%,这部分词汇比较少。
“土匪”在洛阳方言中是“刀客”,是由于一般土匪打家劫舍都是带刀的,“客”就是人家的意思;在驻马店方言中“土匪”是由于“土”就是当地的意思,“匪”就是坏人的意思。
“男孩儿”在洛阳方言中是“娃的”,是由于与山西交接,受山西方言影响;在驻马店方言中是“小伙子”,是对青年男子的一种称谓。
“傍晚”在洛阳方言中是“黑些儿”,是根据颜色来描述的;在驻马店方言中是“喝汤时候”,是根据吃饭时间来描述的。
“头屑”在洛阳方言中是“雪皮”,是因为头屑像雪皮一样是白色的,块状相似;在驻马店方言中是 “头屑”,是由于头上的屑末,比较小。
“饿了”在洛阳方言中说是“饥了”,是受到古汉语的影响,保留了古语词;在驻马店方言中是“饿了”,是因为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在区分两者的区别了。
(2)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词语。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词语是指表达同一件事用的词有的语素一样,有的语素不一样。这类词语比较多。
经调查,驻马店方言与洛阳方言部分构词语素不同的占方言词汇总数1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多。部分不同的词差别很小,都是细微的差别,如:起风和刮风的差别就不是很明显。
“暖水瓶”在洛阳方言中是由于它里面的水是开水,热的,所以才叫“暖水瓶”;在驻马店方言中是“茶瓶”,是由于它主要用来装茶的。
“浆糊”在洛阳方言中是“糨子”,是由于它像糨一样;在驻马店方言中是“浆糊”,是由于它粘稠,糊状的。
(二)词义差异
1.词汇意义的差异
词汇意义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义项的多少不同,也就是词义的多少不同。
“甜”一般指甜味,糖之类的。但是在洛阳方言中多了一个义项,还可以指“淡、不咸”,盐少,如:饭有的甜,再加点盐。
“立”一般指一件事物在直着放,很直,但是在驻马店方言中还有“竖起来”的意思。如:把棍子立起来(竖起来)。
“喝汤”一般指喝粥,洛阳城内吃晚饭,晚饭不管吃什么,都叫喝汤;农村吃晚饭叫吃面条儿。
“恶心”一般是有呕吐的感觉,在洛阳方言中还有“使人厌恶”,如:他办这事太不排场儿,太恶心人,“奚落”的意思,如:你恶心他,叫他有脸出不了门儿。
2.褒贬色彩的差异
一些词在其他的方言中是褒义,可能在别的方言中是贬义。如:
“能”意思是有能力做某事,多含有褒义,而在洛阳方言中往往表示处事圆滑。如:就你能,到时候有你受的罪。
“烧”本是动词,是火燃烧的意思,但是在洛阳方言中有贬义,如烧包,你这人就爱烧包。
“大样(高傲)”在普通话里是褒义词,在驻马店方言里是有点自大,看不起人。如:你别大样,来日别人肯定能赶上你。
“拾掇”本来是收拾、整理衣服,在驻马店方言中用在人身上,在生气时,或者受到对方欺负,想要报仇,说“拾掇”。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53007
岳贺云(1991.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