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与群众文化
刘德睿
群众文化是植根于群众、活跃在基层、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一种文化,改革开放以后群众有较高的文化需求,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大力推广舞台剧艺术。
青少年宫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高潮,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我国群众文化的特性
(一)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与群众文化的丰富性群众文化的丰富性由文化主体的广泛性所决定。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将群众文化融合到舞台剧中充分表现出群众文化的丰富性。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民族、季节、区域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内容更加丰富,因而大型舞台剧在全国各地均能得到发展。
(二)群众文化享有的民主性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中和享受上的显著区别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专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中,其享有的地位是文化受众,文化参与就显得十分被动。这就是专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文化专制意味的体现。群众文化是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二、群众文化对大型舞台剧的作用
随着中国当代群众文化在多元化环境下的逐步发展,群众文化已经具备了新的文化内涵,群众文化对大型舞台剧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的群众文化融入到舞台剧中促进新的艺术形象产生,使之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一是新的群众文化的组织、创作、辅导、研究都扩大了文化视野,促进了文化化视角的发展,其不仅考虑群众对象的需要,也考虑其他社会文化形态的状况,其对大型舞台剧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增加了与社会文化的互补意识;二是在这种“互补”中,通过其社会美育职能,去调整、融合其他社会文化的形态,共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这就使群众文化和大型舞台剧艺术都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意义――社会文化中的美育文化整合。群众文化在当代显示出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是群众意识形态为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而创造的必要条件,群众文化在既能体现多元化文化态度,又能压制亚文化的不合理甚至“反主流”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寻求一种比较温和(对稳定性的强调)的途径,来达成其愿望。群众文化的这种特性促进了舞台剧的迅速发展,使其共同发展为文化主流。
三、群众文化对大型舞台剧的创新
(一)创新观念大型舞台剧创新,首先要创新观念。创新观念,即意味着告别束缚人们手脚的一切陈规烂矩,告别“等、靠、要”的陈旧工作作风,告别无所作为的慵懒工作状态。要使大型舞台剧创新,就需要群众文化、群众观念的创新,具体做到以下五种意识:一加强政治意识,以政策为指导,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将当代政治融入艺术中;二强化文化前沿意识,在文化艺术发展的阶段,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保持领先地位尤为重要,要发挥导向示范作用;三强化服务意识,现代文化更加注重服务,更新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手段;四强化市场意识,青少年宫要通过公益性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五强化博爱意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平等地享受文化艺术,促进其精神文明的发展,体现文化的公平、公正。
(二)创新服务
青少年宫存在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扩大服务领域和内涵,不断放大服务效应。青少年宫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征,融入舞台剧中,站在社会大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群众文化的基本规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顺应发展,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开辟群众文化新天地。
(三)创新精品
文艺精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亦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尺。一件精品的综合效应远远超过一大批平庸之作。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迫切需要群众文化为社会奉献出文艺精品。群众文艺扎根于群众之中,有丰沃的生活土壤,完全有条件出精品。要出精品,各级文化站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应根据当地的创作人才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作规划;其二,应组织广大作者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作者单位: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5284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