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轶事 (短篇小说)
樵子
当年,在管家渡小镇上,有两大户人家,一是范家,一是王家。
范家家大业大,镇外有良田百亩,镇内有店铺数家。
王家虽比不上范家,却也是镇外有田有地,家里常年雇着长工,镇子里还开了豆腐坊和杂货铺儿。
范、王两家虽同在一个镇上,平日里却各种各的地,各收各的租,各干各的营生,很少往来,更谈不上有什么私交了。
但是在民国三十四年,范、王两家却为了一块坟地,结上了梁子,种下了冤仇。
那年的秋天,范府的老太太,因为年事已高,刚入秋,就卧病在床。虽然找了不少名医郎中,吃了不少丹丸草药,病情却不见减轻,到了初冬时节,已是气若游丝,眼看就要驾鹤仙去了。
早在刚发病时,老太太就对范府当家的老三说过,百年以后,要葬在镇外的风火山上,说是早年间曾找人看过,那儿虽不是什么风水宝地,却也可以庇佑范家上下平平安安。
其实,老太太的心思,范家老三略知一二。
老太太看上的风火山,是个不大的小山包儿,位于镇子的东头,离范府大院不远,平日里,站在山上,基本可以将范府大院和大半个镇子尽收眼底。老太太想要那块地儿,无非是想在死后,仍能看着子孙繁衍、家业昌盛。
不巧的是,那块山地却非范家所有,而是王家的山林。
为了遵循老太太的遗愿,范家老三不得不屈尊亲临王府,协商老太太的身后坟地之事。说是用地块相换也行,用现大洋购买亦可,地可以任王家挑,价可以任王家出。
王家一开始也没太在意这事儿。
本来嘛,大家乡里乡亲的,为了让亡故的长辈入土为安,因为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相互之间换个块把坟地,实属常事。两家关系好的,就是白送也是可能的。而且,范家提出此事时,范老太太尚在病中,不是急用,故也没做推辞。
后来见范家开出了如此宽松的条件,就引起了王老爷的重视,他想弄清范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不惜代价地要那块并不起眼的林地,莫非真是什么风水宝地不成?于是,私下里找了个风水先生看了看。
也是事有奇巧。
王家找的这位风水先生恰巧早年间因为一点小事儿受过范家的气,这次,听王老爷把事情的原委一说,知道是范家看上了这块地儿,这位风水先生就在肚子里动起了念头。只见他拿着个罗盘,装模作样地在那块地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地跑来看去,折腾了一番后,附在王老爷的耳边,告诉王老爷,这块地儿可是千里难寻的风水宝地,可谓“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临朱雀,后立玄武,且名堂开阔,生机勃勃,前途无量。”实在不可多得。
这位风水先生这样做,无非也就是想使个坏,给范家添个堵,报早年在范家所受之气而已,至于后来会由此衍生出许多的故事,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听风水先生如此一说,范家再到王家协商老太太的墓地时,王老爷就改口了,无论范家再附加多少优厚条件,王老爷说什么也不愿把那块林地让给范家了。
眼看老太太快不行了,墓地之事却没有着落,这可急坏了范家上下人等,特别是当家的范三老爷,摇头叹息,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范家上下一筹莫展之时,范家的二姑爷,也就是范老太太的二女婿、范家老三的二姐夫携妻带子来看望病中的岳母大人了。
说起范府的二女婿,也不是个平常的角色。其家世就不必多说了,单就他本人而言,早年间,他就到外面的洋学堂念过洋书,民国初年,他仗着一肚子的洋墨水,追随县长大人进了县政府,几经努力,现在已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而且据说,此人虽然官儿不大,因为几经沉浮,却是个能在县政府里说话算数的角儿。
听范三老爷把烦心事一说,这位二姑爷把眉头微微皱了几下,尔后,俯身在范三老爷耳边悄悄地说了几句话,说得范三老爷满脸疑惑:
“这样合适吗?”
二姑爷莞尔一笑,说道:
“我的三老爷,你就等消息吧!”
数日后,小镇来了一队县政府的兵丁,直奔王家。
进门后,领头之人也不啰嗦,嗖嗖抖开一张白纸,对着王老爷说,因为公事需要,王家位于镇外风火山上的林地,被县政府征用,自即日起,任何人等不得再动用山上的一草一木。如有动用,予以重罚,云云。
念罢,将那纸“啪”地往王家大桌上一放,带着一干人等,便欲扬长而去。
一开始,王家人云里雾里,并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待来人把纸上的字念完,王老爷才有些回过味来,再一想,便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正欲上前理论,不料,那领头的人一下就抽出了腰上别着的手枪,指着王老爷说:
“这乃是县政府的命令,谁有不服,现在就可以论罪。”
见这架势,王家的独生儿子来气了。只见他二话不说,随手抓起一根扁担,冲上前去,一扁担就撂倒了两个兵丁,其他人见其发疯,便一拥而上,欲将其擒住。
幸好王老爷还算清醒、冷静。他一边用身子拼命挡住一拥而上的兵丁,一边示意家里人将儿子从人堆里拖出去,并让他乘混乱从后门往山上跑了。
这一闹一跑,王家少爷竟好多年再没回过小镇。后来,有放毛排跑码头的人传说,曾在一支什么队伍上看见过一个人,很像是王家少爷,但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他却无从证实。而王老爷也在家大病了一场。
快过年的时候,王老爷的病稍好了一点儿。他摇摇晃晃地出了门,看见镇外那块本来属于王家的林地上垒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新坟,不用说,那肯定是范家老太太的坟茔。
事后,范三老爷也觉得事情做得有点儿过分了,曾托人给王家悄悄地送去一千元现大洋,又让二姑爷想方设法撤销了对王家少爷的通缉布告,而且,风火山上,除了范老太太占用的那一小块坟地外,其余的林地仍归了王家所有。但这事还是让两家结下了不解之冤,尤其是王老爷,因为独生儿子一直杳无音信,更是于心耿耿难以释怀,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报复范家的机会。
这事过后不久,日本人就把战火烧到了这个山乡小镇。
日本人进驻小镇后,便在镇上物色能为他们所用的人。
首选之人当然是范三老爷,可是,日本人却在范府碰了钉子。范三老爷委婉地以重孝在身为由,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因为这时,范老太太离世也确实刚刚过去一年多一点儿,按山里的规矩,下辈为亡亲守孝最低应为三年。
王老爷却似乎看到了机会,所以,当日本人退而求其次,找到他时,王老爷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走马上任维持会长一职,当起了日本人在小镇上的代言人。
余下的故事,咱还是长话短说吧。
那一年的冬天,日本人为了剿灭让他们吃尽苦头、盘踞在管家渡镇外石笋冲一带的抗日武装,决定联合附近的其他日伪军队大举清山。为了确保清山成功,要求镇上维持会的王会长就地筹粮二百担,而且,只给了三天的时间。
眼看三天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可王会长却只弄了不到一百担粮食,离日本人的要求差得远呢。有手下人替王会长着急,王会长却慢悠悠地说:
“不急,不急……”
第三天傍晚时分,王会长将日本人带到了范府。
不言而喻,日本人不仅在范府搜出了大量的粮、油,更让日本人恼火万分的是,在范府,他们还搜出了范家为山里抗日武装提供资助的大量物证。
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范老爷被日本人关进了县城里的大牢,范府亦被洗劫一空。
看着满目疮痍的范府,王老爷却突然没了长舒一口气的感觉,他心里,不知为何却像又压上了一块更大的石头,此后的日子,一直让他惴惴不安。
又是几年过去了。中国人终于收复了小镇,将为非作歹的日本人尽数消灭,而王老爷之流,因为在日本人占领小镇时,为虎作伥,为外来的侵略者做了危害同胞的事情,理所当然,遭到了镇压。
据当地老人说,王老爷被枪毙的那天,有一个当兵的在行刑的小山坡上,伫立了良久,看背影,像极了年轻时的王老爷,不知真假?
汪松涛,笔名--樵子,工作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司法局 2372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