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6873
完玛仁青

  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研究

  完玛仁青

  佛教经典的诠释与弘扬对于佛教发展来说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就是佛教经典传译、弘扬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佛教经典的诠释依然对于佛教传承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文章主要针对现代语境下的佛教经典进行研究。

一、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诠释

(一)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诠释特点

  现代环境下的佛教经典诠释或佛学研究,都必然要基于现代环境,在这一充满矛盾的背景下开展,现代化的色彩必然厚重。在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的诠释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理性标准与认知方法逐渐成为佛教经典诠释的重要依据。第二,佛教经典中所有蕴藏的彼岸世界的真理慢慢消融,更多的是出现了现实社会中的利益诉求,佛教经典逐渐开始服务于现代社会环境下的矛盾。第三,传统诠释佛教经典的方法已经逐渐被边缘化,具有现代特征的佛教经典诠释方法出现多元化趋势。

  (二)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诠释

  《净心诫观法》包括从因果业报上说净心、从财色过患上说净心、从禅观实践上说净心、从持戒破戒上说净心、从修行胜因上说净心、从世出世法上说净心等等,其在现代语境下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净心诫观法》有助于佛子的自我净化,虽然诫文是针对初学比丘开展的,但是其在净化心灵方面却适用于所有现代佛子。因此,《净心诫观法》是净化现代佛子心田的资源,其中的如何调理身心?如何善修业因?给现代社会的佛子提供了完善而周全的净心体系,有助于现代佛子的自我净化。《净心诫观法》有助于建设现代佛教道风。在现代社会,佛教道风的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式,佛教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不良风气充斥着周围。面对这一情况,不单单需要选择强制的方式来制止,更需要利用净心教育进行引导净化。因此,可以通过《净心诫观法》的净心思想来转化不良僧众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将贪心化为善欲,从而成为佛教的清净圣众。《净心诫观法》有助于建设和谐世界。要建设和谐的世界就要众生心平,天下太平。只有从心灵上达到真正的和谐,才能够分化各个国家、各个种族、各个宗教之间的隔阂,才能够形成跨越种族的和谐世界。《净心诫观法》作为净心之作,拥有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价值,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析,灵活运用,必然会对建设和谐世界有重大作用。

二、现代语境下佛教经典的弘扬

(一)平衡传统与创新

  我国佛教历史悠长,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时形成“格义佛教”到南北朝时期形成“六家七宗”,到隋唐时期八宗竞秀与义学兴盛直至近现代佛教开展的复兴运动,“人间佛教”的思想开始掀起思想风潮,我国的佛教经典诠释创造了各种璀璨的文化明珠,造就了深厚的义学传统,大大拉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了我国文化的成熟发展及其与国际文明的交流互动。在众多佛教经典的成果与传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思想创建、判教理论与护教思想,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博大精深,意蕴深厚。历朝历代高僧创造与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指挥结晶是当前开展佛教经典诠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不单单要对这些思想进行梳理、研究、继承与发扬,更要从中获得佛教经典的特色与经验,用心来感悟佛教经典的善心,在经典诠释的过程中发展创新,不脱离根本,深深扎根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迁来创新。只有在全面、深入地把握佛教经典思想的基础上,才能针对佛教经典的诠释做出契合机缘与常理的创新发展。

  (二)平衡闻思经典与修行实践

  佛教的真理需要出世间般若智慧观照才能通达。六祖慧能大师虽不能识字但却可以讲经,并且常常一语中的,让人幡然醒悟。六祖慧能悟出“诸法妙理,非关文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经典中的微言大义,需要经过修行与实践才可以参透领悟。同时,六祖大师也说过,“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这与中国禅祖所提倡的“藉教悟宗”是相同的。其含义是佛教的修行且不能脱离或背离经典而盲目开展,而是应该将佛教经典作为根本,在诠释好的基础上做到闻思与修行兼顾,通过闻思经典、研究教理来充分把握修行纲领与途径,然后再经过修行实践将佛教经典中的精神一一落实,从表及里逐渐领悟语言文字之上的深意。只有这样反复锤炼,才可以避免产生“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的矛盾。

  (三)平衡讲解经典与对机说法

  对于佛教来说,要诠释佛教经典通常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围绕经典进行,讲解名相,揭示大意,在这一基础上开展涉及经典的应用,如何根据佛教经典来开展修学,如何依据佛教经典来解决问题与烦恼。第二,是围绕指定的主题进行,或者针对某一佛教思想进行研究,提出让信众解惑的理论,提出对应的方法。这两种都是佛教弘法常用的方法。两种方法在弘法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经典讲据要生动、扎根于实际,让修学与生活融合,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佛教经典中蕴藏的道理,以便让信众灵活运用。对机说法,也要根据佛教经典,才能够引导信众树立正见,开展正行,进而避免佛教对机说法成为情感安抚的途径。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810007

  完玛仁青(1989—),男,藏族,青海同仁,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经典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