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还读我书——访“时还书屋”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9579
紫陌

  时还读我书——访“时还书屋”

  紫陌

  2016年4月23日,已是春末夏初的天气,微微的热,但风依然很和暖舒适。趁着周末闲暇,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驱车去丰南大齐各庄乡小王庄村,参观拜访一个民间的公益性书屋“时还书屋”。“时还”二字,引用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诗句,书屋的主人是史福亮三兄弟及他们的家人,完全公益,借阅不花一分钱,致力于推广农民阅读,造福乡邻百姓,是难得的爱心和善举。对于这样有胸怀、有境界的人,我是心怀倾慕的,临行前,将儿子小时候读的书挑选整理了十几本,准备捐赠给他们,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车行路上,心中隐隐有种兴奋和期待。幼时家贫,有书可读,是件奢侈而美好的事,犹记得自己当年为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每日积攒自己为数不多的零花钱,甚至去捡废品攒钱买书时的情景与心境。一书在手,墨香盈袖,心底的那份期待和满足,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仿若见到久不谋面的故人,心生欢喜。

  车子驶入小王庄村,但见水泥道路宽阔平整,排排民居整齐干净,丝毫没有小乡村的局促狭窄。到达时还书屋的门口,书屋主人史福亮带着一家人早早迎候在大门口,让我们非常感动于他们的热情好客。门口有一套古老的石碾石磨,旁边插着一面小红旗,上书“时还书屋”四字,在春风中烈烈招展着,似乎在欢迎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抬头见大门口的匾额上,也写着“时还书屋”四个简朴的楷书大字,简单醒目。书屋就在大门里面的门面房里,跨入大门,几排简单的书架,上面摆放着整齐的书册,还分了“青、少、儿”‘“文学”“医疗卫生”“农业养殖”“地方文献”等类别。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书桌前读书,木质的桌椅板凳虽然稍显简陋粗糙,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读书的认真和热情,让人立刻体会到一种宁静祥和的读书氛围。

  据书屋的主人介绍,书屋开办于2013年6月,一开始只是三兄弟自己的藏书供大家借阅,后来经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丰南区图书馆等机构的捐赠支持,目前已有藏书4500余册了,书册看上去都已经不是很新了,但摆放的井然有序,保存的精心完好。四面的墙上,挂着过去搞活动时的条幅和照片,随着主人的介绍,书屋的一切在我们心目中更加鲜活生动了起来!品着主人精心准备的茶水,看着一册册飘着墨香的书册,满满都是敬佩!

  参观完书屋穿堂而过,里面就是福亮老父亲居住的院子,老人家精神矍铄,谈吐朴实自然,几间平房装修的朴素平常,院子里种着韭菜小葱等时令蔬菜,显示着主人的勤劳,一从牡丹刚打花苞,尚未开放,芍药郁郁的一大丛,还有一株荷包牡丹开得正盛,一串串粉红的小花朵低垂摇曳,真似荷包一般,感觉这名字既形象又诗意。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农家小院,培养出了有文化、有爱心的史氏三兄弟,虽然职业不同,但都有一个善良高贵的心。

  从院子里转到另外三间门面房的西屋,门口上方悬挂着九张麻将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经主人介绍,方知是被誉为“宇宙魔方”的“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我倒是听说过,是中国古代两幅神秘的图案,这九张牌摆放的就是“洛书”,纵横斜三条线上数字之和皆为十五。河图洛书是上古河洛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据传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周易》,《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书河图文化博大精深,“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的洛书河图文化,今日在这偏僻的农家院里邂逅上古的文明之源,心中不胜感慨唏嘘。

  走入西屋,眼前又是一亮,仿佛穿越到了过去农耕时代,各种民俗文物在架子上摆放有序,有手钻、条凳、纺车、风箱、马灯、纸糊的针线笸箩、鞋楦、铜火锅,这些老物件儿,都有岁月的沧桑蕴含其中,默默的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农耕文化的没落消失,有的物件儿,我们这代人还能叫得上名字,知道大概用途,估计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他们根本就认不出这些在当时家家都用得上的工具是什么了,这里真是一个很好地民俗展览馆,可以让90后,00后的孩子们来参观参观,时还书屋,赋予了这些老古董新的意义。

  夕阳西下,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让我们意犹未尽,听说村南有拦河大坝,坝下是沙河套,“河套”,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词汇,大意是河水流过形成的湿地吧,据说植被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等有机会再来拜访时还书屋,一定抽时间去看看。

  七律·时还书屋

  史福东

  老家花草满庭院,公益书屋名时还。

  雏燕檐上唧唧叫,孩童门前嬉戏欢。

  沙河踏青捉鱼乐,民俗古董抢人眼。

  莫笑主人乡音土,茶与书香伴君谈。

  好一个“茶与书香伴君谈”,读书,被誉为门槛最低的高贵,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我读到了这种“高贵”。“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这个书香弥漫的农家小院,将这种诗意渲染的淋漓尽致,耕种之乐,是为了衣食丰足;读书之乐,是为了精神富有!衣食丰足,精神富有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时光吧!

  夕阳中和书屋挥手告别,我觉得,我带走的,不只是书香!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