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铁血汽车兵——访抗美援朝汽车老兵李宗先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9426
李枝增

  铁血汽车兵——访抗美援朝汽车老兵李宗先

  李枝增

  英雄的故事,最值得聆听。

  采访李宗先老人是在一个伏天。得知老人年至鲐背,想必已是老态龙钟,行动不便;见到的却是老人刚刚买菜回来,腰板挺拔,步履稳健,走在炎热的夏日里,老人家谈笑风生。

  这是一位91岁的老人。他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一路腥风血雨,一路凯歌高奏。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一名汽车兵,始终战斗在被敌机狂轰滥炸的运输线上,残酷的战火,锻造了这位九死一生的英雄。

  李宗先老人原籍滦南县甸子村,生于1926年7月。他15岁就参加了抗日斗争,19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东北野战军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他曾和战友们日夜抢修陇海铁路,为野战军进军大西北进军打开了通道。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9月,铁道兵部队抽调班长以上干部组成汽车兵,支援朝鲜前线。为了隐蔽中国军队身份,他们穿的是朝鲜人民军的军装。作为排长,李宗先带领15辆装满军用物资的苏联“嘎斯”汽车,连夜通过鸭绿江。此时,距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为了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敌军大肆进攻,火力全开。而能否保证百万志愿军打仗有弹药、冬天有寒衣、吃饭有粮草等艰巨任务,都摆在了汽车兵面前。

  车辆白天不能走,只能天黑下来才能上路。汽车不能开灯,一旦有亮光就成了敌机的靶子。四处都是炸弹坑,车辆常常陷在坑里,不能动弹。怎么办?让人领着汽车走。向导与汽车保持一定距离,即让司机看得清“路标”,又不能撞了的向导。一夜跌跌撞撞,走不了多远的路。最危险的是过桥,朝鲜那时候的桥破破烂烂,摇摇欲坠,有的桥刚够一辆车宽,两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白天站在桥边往下看都要腿软,更别说晚上摸黑靠娴熟的驾驶技术把车稳稳开过去了。多少路崎岖艰险,英雄的汽车兵都在黑夜里惊心演绎。

  每当黎明来临之前,要把每一辆汽车掩护好,严防成为敌机的“盘中餐”。第一次没经验,李宗先和战友用朝鲜农户的稻草苫在汽车上,稻草轻,敌机飞得低,形成的气流一下把稻草刮的漫天飞舞,汽车顷刻暴露敌机的眼皮子底下,一阵炸弹狂扔,15辆装满物资的汽车全部葬身火海。由于人员是在树林分散隐蔽,逃过一劫。看到一辆辆汽车残骸,李宗先心疼得流下了眼泪。

  吃一堑,长一智。之后汽车兵配备了锯子和斧头,天亮之前,立马将车开到山沟里的树林中,再就地砍些树枝,将车遮盖起来。就这样血与火跋涉,李宗先带领他的汽车排,一次又一次地将军需物资送到前沿阵地。在李宗先的记忆里,1952年战斗打得最残酷,囤积一个月的物资,仅够战场消耗一周,他们拼着命地往前方运送物资,用血肉之躯和勇敢信念筑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死亡对汽车兵如影随形,触手可及。每当敌机丢下炸弹,周围一片火海,空气中全是火药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许多汽车兵倒下了,他们把一腔热血倾洒在了异国他乡。又一拨新的志愿军汽车兵加入进来,他们握紧染着烈士血迹的方向盘,继续挺进。

  非常时期,单凭夜间运送物资已经无法满足战场需求,必须白天行动,这就意味着与死亡零距离接触。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已呈白热化状态,一旦弹尽粮绝,后果不堪设想。接到命令后,李宗先带着装满四吨手榴弹的汽车奔赴战场。他们事先对车辆做好隐蔽,钻山沟,进树林,一次次躲过了敌军的轰炸,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按时将弹药送到了阵地,确保了战斗的胜利。

  作为汽车兵,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儿。最好的就是能在朝鲜老乡家吃上一顿热饭,其次就是饼干,更多的时候是吃炒面,有时候饿极了,就地挖野菜充饥。他们几乎天天野外宿营,每人发一条毡子,冬天就当被盖。

  “每天登上汽车,我都没打算活着回来。”李宗先老人是个生命传奇。在枪林弹雨中,子弹在他的汽车上留下了印记,飞溅的弹片在他的军大衣上留下了破洞,但他只受过轻微伤,从未伤筋动骨,从未躺倒在担架上。一个个老战友倒下了,他又和一个个新战友在战斗!六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牺牲的战友,李宗先老人依然泪湿眼眶。

  从跨过鸭绿江到离开朝鲜,李宗先在那里战斗生活了七年多的时间。从排长到副连长他始终是汽车兵。在他的记忆里,停战三次,每次谈崩了就开打,打一阵又谈。停战后也在为打仗做准备。

  1957年回国后,李宗先先后参加了甘南和青海的平乱战斗,都是做老本行,汽车兵。

  多年的戎马生涯,李宗先获得过华北解放纪念章、朝鲜祖国解放纪念章等多项荣誉。1961年,他作为县团级干部转业,在唐山市交通局车管所任副所长直至离休。而今,家住唐山市路北区交兴楼的李宗先老人,正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少年时代,李宗先目睹了日本鬼子对家乡的两次大屠杀,因怀疑他是抗日分子,把他吊在房梁上整整一天。这激起了他抗日的决心,为求得民族解放,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一名军人。而今,这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依然热心公益,发挥余热。熟知的人说:老爷子好人!一辈子活的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