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听力测试与阅读测试分析及建议
王雪勤
本文采用spss19.0对新疆大学留学生本科班2015—2016学年末听力、阅读试卷进行分析。探索中级汉语听力技能和阅读技能的相关性,摸索促进中亚留学生听力技能与阅读技能协调发展的办法,对新疆大学对外汉语听力、阅读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引言
我国的语言测试在继承传统测试优点并汲取国外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发展,日趋成熟。Henning (1987)指出,语言测试有多少个目的,就会有多少种测试类别。成绩测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随堂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等都属于成绩测试。在成人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听所占的比例达40%以上。没有一定的听力水平,交际就无法或者很难有效进行下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样,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言高低的非常重要的指标,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既然听力与阅读如此重要,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呢?找出二者的关联会不会给新疆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呢?这就是我这篇文章的缘起。
二、以往研究和本研究的内容
我国将语言测试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时间并不长,且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测试项目本身的试卷分析或者结果分析,较少涉及到两种技能的相关性分析。本文打破传统思路,大胆尝试通过试卷分析探索两个相关语言技能的关系,试图找出促进听力、阅读技能协调发展的办法。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4级中亚留学生本科班期末听力、阅读试卷为材料,被试者是本科二年级的中亚留学生29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对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4级中亚留学生本科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听力、阅读试卷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结合自身在哈萨克斯坦四年的海外汉语教学经验,采取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中亚留学生中级汉语听力技能和阅读技能的相关性进行探索研究。
四、听力、阅读测试结果分析
(一)对2014本科班听力、阅读成绩基本描述笔者将2014级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测试结果输入spss19.0,通过对测试结果的描述,得出2014本科班描述统计量。参看表一
表一:
2014本科班描述统计量
从表一可以看出,2014本科班共29名学生,其中一人开出学籍,另一人为旁听生,样本容量共为29人。其中,阅读成绩最低分为0分(一位学生作弊,两位学生缺考),最高分为98.00分,平均分为分66.34分,标准差为26.02;听力成绩最低分为70.00分(学生作弊导致),最高分为100分,平均分为89.31,标准差为8.98。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听力成绩比阅读成绩好。影响考试信度的因素有很多,试题量的多少、题目属于不同性质的范畴、题目区分度有差异、考试之间的差异大小、题目难易程度以及评分是否客观等都会影响测试的信度,所以单纯从同一个班级听力、阅读两种测试的结果来看无法区分出学生哪门课的成绩更好。
(二)2014级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测试成绩相关性描述
笔者通过对同一班级(2014级中亚本科班)的阅读、听力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得出二者系数估计表。见表二
表二:
系数a
系数估计中,阅读考试变量的Bta分布为0.499,达到中等相关水平。以阅读测试成绩预测听力测试成绩,为一简单回归分析,由于2014本科中亚班中文基础相同,简单回归与相关分析的主要结果相同。Pearson相关系数、Beta皆为0.499,这两个系数的检验值均相同,达到中等相关水平。F(1,27)=8.964,P=0.006,显示该解释具有统计上的意义。系数估计的结果指出,阅读成绩能部分预测期末考试成绩,Beta系数为0.499(t=2.994,P=0.006),表示2014中亚本科班阅读成绩与听力成绩呈现正相关。
五、对2014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试卷的解读
从以上对2014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成绩的量化分析部分,可以看出听力与阅读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阅读成绩越好,相应的听力成绩也较好。这也就是说,通过汉语的阅读训练可以提高汉语听力水平。阅读是通过眼睛获得信息,而听力是通过耳朵获得信息,汉语材料的输入通道虽然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理解汉语材料。通过对2014本科班的听力、阅读试卷的观察发现:听力试卷的题型主要听后选择(根据语气判断),听后填空(全部都是与数字相关的题型)听后辨意(四字格成语),辨句(正误判断,降低了考试难度),辨音(全部都是缩略语),根据短文选择填空(只有两个选项,降低了难度);与听力试卷相比,中级阅读更注重对词语的释义、同义替换、对笔画部首意义的掌握、全称与简称转写以及三篇阅读理解。
通过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实2014本科班听力、阅读试卷的考察知识点是相似的,比如都有对词语意义的理解,都涉及到全称与简称,都有同义替换等。但二者也有难易程度上的差别,听力试卷更多的是语音输入,需要学生写的很少,全都是客观的选择题与判断题,降低了考试难度。相比之下,阅读试卷有31分的书写体,其余部分为选择题,但是有三篇阅读理解。篇章理解对中级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三篇短文并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对中级班留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容易。这也是造成2014级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成绩差异较大的原因。
尽管2014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成绩差异较大,但是并不影响听力与阅读本身具有的相关性。第一,听力和阅读不是割裂开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2014中亚本科班的听力教材与阅读教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性。第三,通过对2014中亚本科班听力、阅读试卷的解读,不同课程的考点具有交叉性。第四,通过spss量化分析得出的相关性结果说明,阅读成绩对听力成绩有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阅读成绩越高,听力成绩越好。
六、对中亚留学生中级水平阶段听力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所得结论,不难看出,中亚中级班学生的听力与阅读无论是在教材方面还是在测试相关性方面,均存在相关性。针对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试从教师角度对中级阶段中亚留学生在疆的听力教学与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中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语听、读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一)阅读与听力齐头并进
尽管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存在习得顺序,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会存在一个习得顺序。但是当学生的水平达到中级阶段以后,这种习得顺序就表现的不那么明显了。在此基础上,阅读与听力没有谁先谁后之说,二者同时发展,互相促进,都是建立在综合课基础之上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课领先,按技能授课”。综合课是基础,听力课和阅读课都是综合课的延伸和具体化,具有同等地位。所以听力阅读齐头并进。
(二)听力教师与阅读教师保持沟通
由于听力课与阅读课都是建立在综合课基础上的技能课,因此二者之间在知识点方面势必会存在雷同或相似之处。针对这一点,听力教师与阅读教师可以经常沟通,保证二者进度一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复现率,缩小知识点再现时间间隔,参照遗忘规律,二者进度相差最好不要超过一周。这样无形中就会起到复现效果,在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潜移默化的再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三)各司其职,把握课型特点
尽管大多数老师都有课型的意识,但是由于留学生水平有限,许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把听力或者阅读课上成精读课。不厌其烦地讲解生词的意思,半强迫式地忽略了课型特点的差异。听力课注重多听多练,训练学生用耳朵捕捉信息、解码信息的能力;阅读课重在阅读技巧与出题规律,带领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尽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教学思路各有优势,但中级留学生的特点似乎与南京师范大学吴晓露老师提出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思路更吻合。“自下而上”的教学思路也就是汉字——词汇——句子——语段——语篇练习法。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句子、语段、语篇上,汉字和词汇一带而过,只要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就不必精讲。
(四)找准契合点,将听力与阅读有机融合
虽然听力与阅读的技巧不同,但二者的语言知识点相同,一门课上的知识或技巧的掌握会有效促进另一门课。比如在听力与阅读中都涉及到了缩略语这一知识点,尽管两门课性质不同,但是在平常的操练中可以找到听力与阅读的契合点,使二者有机融合。比如在听力课中听到了“中小学”,教师势必会向学生讲解意思是中学和小学,甚至会将这一组词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和作用。这一解释过程本身,既是对听力知识的讲解,又是对阅读知识的隐形教学。同样,尽管大多数阅读课是鼓励学生用默读的形式完成的,但是遇到经典句、段,教师朗读或者学生朗读也是十分可取的做法。教师朗读可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发音,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适当正音。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830000
王雪勤(1983—),女,汉族,河南兰考人,新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