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书香醉游人
高玉恩
高玉恩
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抚顺市诗词学会理事,顺城区作协副主席。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与他人合著散文集 《鼎足集》、诗集 《合璧集》,著传记文学《常胜将军安费杨古》。在国内报刊发表诗文 500多(首)篇,其作品获“中国散文精英奖”“中华诗词精英奖”。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屈指算来,已有千余年历史。这是一座极具人文气息的中国古代书院,它充满着青春与活力,作为湖南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基地,依然发挥着春风化雨、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
复活一座古代书院,让它的生命血脉得以延续,使其嬗变成今天的一座名牌大学,又不失为旅游中的一处胜迹,这不能不让我们钦佩湖湘人的独具慧眼与远见卓识。如今,我从遥远的关东,怀着一种渴慕、一种谦恭、一种好奇之心来拜访这座神秘的千年学府,心情亦格外兴奋。
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岳麓山东侧山坡下,就在湖南大学校园内。书院前临湘江,后枕名山,四周林木荫翳,环境幽静清雅,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圆融的风水宝地。书院坐西朝东,占地2.5万平方米,由书院、孔庙、园林三大部分构成,各部分又巧妙连接,合为一座格局完美、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游罢,你才能真正领略中国古代高等学府的风韵。
中轴线上的书院,有四进院落,层层递进,逐级升高,给人深邃、庄重的感觉,有如人类学习进步的阶梯。书院由外向内依次有: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最先迎接我们的是古朴素雅的前门,上悬“千年学府”匾,为欧阳询笔意。门柱有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里是赫曦台,上履单檐青瓦古亭,台左右有白色墙壁,壁有个巨幅奇字:福和寿,台供学生观戏、表演、游息之用。“赫曦”一词出自屈原《离骚》,赫是红色,曦指朝霞,此台原建于岳麓顶,为观日台。当年朱熹应书院山长张栻之邀来此讲学,清晨一起登山观日出,后来山顶之台荒废了。清乾隆年间,山长罗典在书院前建此台,又经道光时,山长欧阳厚钧将此台易为今名,以纪念朱、张二位理学大师为书院做出的卓越贡献。台上游人很多,因六月是毕业前夕,最多的是将要离校的学生,他们皆头戴博士帽,身着礼服,说说笑笑拍照留念。
走下赫曦台,穿过一进院落,就来到花草盈盈、绿木簇拥的书院大门前。大门白墙黑瓦,单檐涂红,硬山顶,五开间建在数级台阶之上,让人有仰慕之感。门额高悬宋真宗正楷金字“岳麓书院”,显得极为厚重。门侧对联白底黑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决不是虚夸,从书院走出的风云人物,学人达士不计其数。跨入大门,隔院与二门相望,似觉一股书香伴着花木芬芳扑面而来。二门为五间单檐悬山,中间开三洞门,左右各辟过道与两侧的教学斋、半学斋相连。门额上悬“名山坛席”匾,两侧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联。进入二门,走过天井草坪,即进入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五开间,方整庄严,四周白墙,中间有抱柱六根稳稳撑起知识的殿堂。讲堂正中,设有一米高的长方形木制讲台,漆光闪亮,中间有一几,两旁各设红木雕花座椅一把,这是为纪念历史上朱熹同张栻同台会讲而设。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大理学家朱熹受山长张栻之邀专程从福建来此讲学,切磋学术展开“中和之辩”,二人一见如故,尝论《中庸》之义,三昼夜不能舍。朱熹在岳麓、城南两书院讲学二月余,引得四方学者云集,以至有“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之盛况。讲学期间,两人又同游衡山,写了许多诗作相互酬答。这段“朱张会讲”活动,史称“朱张嘉会”。27年后,朱熹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要职时,又一次到长沙。在任期间,扩建了书院,建立了补助贫寒学生制度,并以65岁高龄来到书院讲学,使湖南务学读书之风大倡。岳麓书院经朱张两位大师治教,进入鼎盛时期,名扬海内外,享有“潇汀洙泗”之誉,也培养了一大批经世人才,仅《宋元学案》所列“岳麓诸儒”就有33人之多。
讲台后为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张栻撰《岳麓书院记》,其内容为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当时书院是导师制,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学、问、思、辩”,提倡精读和博学相结合。同时,也注重学生品格培养,这里的斋名、匾联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今天的学校也不失是好的借鉴。讲堂上的“实事求是”“学达性天”“道南正脉”三个醒目大匾就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合并办学,校长宾步程撰写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挂于讲堂檐前。毛泽东在1916-1919年间,曾三次学习求教,寓居半学斋。1937年,他曾题“实事求是”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校训,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成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精髓要义。与大匾生辉的还有堂柱上的许多楹联,盛赞书院之影响,人才之重要及治学之方法。其中有“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将人与道、院与山之辩证关系说得再透彻不过了。
这里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走出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国之精英: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蔡锷、蔡和森……书院不但是历史人物成长的摇篮,就是在今天,仍是大学生砥砺自己成才的圣堂。循着先贤足迹,手抚宏柱联语,仰望一块块闪着光辉的名匾,深感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仿佛置身无边无际的花海,汲纳的是令人陶醉的幽香……
由讲堂后壁出门,进入书院的第四进院落。院前左右有造型别致的 “拟兰亭”“汲泉亭”,依亭两侧的碑廊沿缓坡而上,便是巍然高耸,古色古香的御书楼。御书楼乃书院图书馆,楼五开间,三层翘角重檐歇山顶,脊上设坐狮和铁剑,吻为琉璃飞龙,气势宏伟。三层檐下悬“御书楼”大匾乃朱熹手迹,似乎在告诉来者不要忘记:治学之道,明理为先,明理之路,莫忘读书。楼门柱上有对联分外醒目: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由联语可知,书楼里藏有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等图书5万余册,十分珍贵。但更可贵的是,这些图书不像博物馆的文物那样,仅仅是展品摆设,而是供本校师生研读使用的。这正体现了《岳麓书院藏书记》中“书不贵能藏,贵能读”的理念。
文庙在书院左侧,自成体系。尊孔、敬孔、汲取孔学精华,是古代书院乃至当代大学不可或缺的思想,正基于此,孔庙是书院必备建筑。文庙由照壁、孔子像、大成门、大成殿及两庑构成。大成殿是文庙文体,采用黄色琉璃瓦,藻井天花,雕龙画凤,其规格享有皇家礼仪,可见国人对这位儒家学派祖师爷的尊崇。又因其为“万世师表”,孔子总享有古代书院最高礼遇。走进大成殿,见正面壁上有圣人木刻像,峨冠长袍,像上高挂金龙镶边、“万世师表”金字匾,像下有供几供器供品。仰望仁爱智慧的孔子,仿佛在诲人不倦地教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萦绕在我的耳畔。
经过御书楼前的过道、跨进月亮门,就来到别有洞天的古式园林。不知谁人尽施妙艺,将苏州造园法移至此,集山水与人文之奇秀于一园。有石泉之刚柔,有花木之烂漫,有亭廊之雅韵,有虫鸟之歌吟……正所谓取河山之胜,巧于因借之妙,又能因四季万千之变幻。于此亭间一憩,既可赏景悦心、修身养性,又能读书入境、助人开悟——在此读书,岂非人生之幸之乐之福也?
其实,岳麓书院就是一本无限丰厚的大书,光热不尽的宝库,足可以让我们细读一生,研究一生,受用一生。
责任编辑 潘 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