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
白 朗
白朗
(1921-1994),原名刘东芝,191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2年起便参加了抗日活动,1933年在哈尔滨任进步报纸《国际协报》文艺副刊编辑,并在地下党领导下创办 《文文》周刊。后去延安,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建国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西行散记》,短篇小说集《牺牲》等;建国后发表长篇小说《为了幸福的明天》《在轨道上前进》,散文集 《斯大林——世界的光明》,短篇小说集《牛四的故事》《北斗》等。
没有到过朝鲜的人,你怎么也没法体会侵略的恶魔带给朝鲜人民的是什么样的艰辛!一切都是绝对空前的啊。在抗美援朝的最初战斗中,英雄们曾经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冬里,在北朝鲜银白色的山岗上,面对着刺骨的寒风,吞食着炒面和白雪,日日夜夜地激战着。空中是散布死亡的敌机,耳边是枪林和弹雨,他们的手冻肿了,脚冻僵了,最后全身都失去了知觉,但是为了坚守着阵地,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他们仍是一动不动地瞪着红肿的眼睛监视着狂敌。就这样啊,他们曾经成班成排地冻死在凯旋的歌声里!当战友们来打扫胜利的战场时,竟发现他们仍然阵容整齐地摆着雄赳赳的战斗英姿。他们没有死啊,英雄们千秋万代都是永生的。
我体会过北朝鲜的严寒,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冻残了手脚的人。1951年的1月里,我随着抢运伤员的卫生列车第一次踏上朝鲜的国土。有一次,在一个大风雪的夜里,机车为了去上水,离去的时间过久,旷野的狂风从四面八方向车厢里袭来,那彻骨的寒冷啊,把脑子也冻僵了。头上的敌机六七次地在列车的顶空扫射、盘旋,有一次炸弹就落在列车附近的小山上。这样我就越发感到冷得难以忍受了。我只好丢下手里的本子和钢笔,瑟缩着两肩,连头也深深地埋在被窝里,忍不住心里暗暗埋怨:“机车啊,你上水掉到河里去了吗?你怎么就不想想车里伤员的死活呢?”
这时,忽然随风飘来一阵雄壮的歌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是隔壁车厢中被伤痛折磨着的伤员们的齐唱。那歌声是那样愉快、激昂,真像英勇进军一般,把敌机的吼声也压过去了。
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也感到无比的惭愧!我立刻揭被坐起重新拿起了笔:“亲爱的弟兄,光荣负伤的勇士们哪,你们的手脚已经冻成残废,你们却还依然不惧严寒,不畏艰险,你们杀敌的雄心真像一团烈火,你们把人人都温暖了……”
一想到伤员同志们给我讲的那些激动心灵的故事啊,那些临死还摆着战斗英姿的勇士们啊,我真是惭愧极了!就在那一刻,在我痛感严寒的那一刻,正不知有多少无畏的勇士战斗在那漫天风雪的高峰上,更不知有多少英雄成了不朽的烈士。像“一脱军靴连脚都一起脱掉了”的事情,能够不叫人心疼吗?
我惭愧,我怎么能不惭愧!但是,惭愧却并没有使得我更冷;我的周身都感觉暖和了。是英雄们无畏的烈火把我的热情点燃了。
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我经受着有益的锻炼和考验,我感受着英雄们无畏的精神和高贵品质的熏陶与感染,我变得比过去坚强多了。每当我感觉战地生活艰苦的时候,我立刻就会自疚自愧,我立刻就想起那些翻雪山、渡冰河、卧雪爬冰的勇士们;那些长期睡在水里、泥里和不见阳光的阴湿坑道里的指战员们的苦境。他们同样是父母给的身体,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他们为什么就无视那种苦境呢?他们不但从不叫苦,而且是那样愉快地挺起胸膛抗击艰苦,正像他们挺起胸膛抗击敌人一样。从前线到后方,在整个北朝鲜战场上,这样的人何止千千万万!环境越艰苦,他们就越坚强,斗争越尖锐,他们就越勇敢。在艰苦的战斗中他们已经百炼成钢。他们有的是真正无私的感情和完全忘我的品质,——他们忘却危险,忘却痛苦,忘却生命,忘却幸福,忘却个人所有的一切啊。
他们为的是什么呢?
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更为了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明天。就是为了实现这些崇高美丽的理想啊,英雄们才毫不顾惜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还有比人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吗?
有!那就是这种完全忘我的精神和真正无私的感情。
且回忆一下黄继光的行动吧。
在上甘岭最紧张的一次反击战中,通讯员黄继光争取了爆炸敌人地堡的任务后,便立即和另外两个战友冒着敌人七挺机枪的扫射向地堡冲去了。不幸,另外两个伙伴很快就牺牲了。显然地,这个艰巨的任务已落在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了。黄继光毫不畏缩地带着枪伤继续爬进,他昏倒了又爬起来,当他掷出最后一颗手雷之后,敌人的机枪便停止了叫嚣。但当我们的部队刚开始冲锋时,敌人火力点剩下的两挺机枪又在另一个地堡眼里扫射,攻击的部队立刻又被压在山坡上。
黄继光从昏迷中被枪声震醒,向敌人火力点望了一眼,再摸摸自己的身上,已经没有一件武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满怀仇恨带着七处枪伤的身体。于是他挣扎着爬起来,像猛虎一样向敌人火力点扑去。他啊,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光的机枪口……
这一切动作都被准备冲锋的战友看在眼里了。战友们满怀着感动和悲愤,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像愤怒的浪潮一样卷上高地……守敌一千二百多人全部都被歼灭了。
英雄行动的完成,虽然有时仅是一瞬间的事情,但英雄行动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行为。
当黄继光扑向火力点那一瞬间,假如他想到他的正青春的生命,假如他想到了他温暖的家庭和慈爱的母亲……假如他想到了这值得留恋的人生啊,他也许会逃开敌人的火力网,尽可能掩蔽自己,直到部队给他打开一条血路……这样,他既可保全住生命,也不会遭到任何的非难;情况是那样严重,让一个手无寸铁,负伤七处的年轻通讯员如何去完成这样的巨大任务呢?
要是情况照这样发展的话,歼敌一千二百人的辉煌胜利就很渺茫了。简直是不可能了。因为黄继光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几次爆破失败之后,离天明仅仅剩下四十分钟了(必须在天亮之前拿下阵地的)。而当他掷出最后一颗手雷的时候,还能剩下几分钟呢?不压住敌人的火力,部队就无法前进,不前进又如何取得胜利?就在这成败攸关的一瞬,黄继光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用肉体代替了千万发枪弹,为祖国,为朝鲜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我又记起了罗盛教遗留下来的那首诗: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
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前面停留,
应该继续勇敢地前进,
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他不是诗人,他的诗也没有华丽的词句,他就用这朴素的语言啊,道出了千万英雄的心意。这正是英雄“舍生取义”的品质的流露,也正是由于这种崇高的品质才铸成了英雄的伟大行动。罗盛教的具体行动不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诗吗?
英雄创造着时代,时代哺育着英雄,死去的烈士永远鼓舞着人民前进,活着的英雄还在继续成长,将为保卫和平建设祖国的事业建树更大的功勋。
英雄的时代不容辱没;英雄的集体更不会让一个战友掉队的。
(选自《辽宁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系列丛书》第一部“散文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责任编辑 刘宏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