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沙一世界——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83级毕业留校生沙贵君

时间:2023/11/9 作者: 辽海散文 热度: 18320
郭 帅

  一沙一世界
——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83级毕业留校生沙贵君

  郭 帅

  

  郭帅

  笔名沙秋,1981年生,山东莱西人。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杂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水浒研究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红学馆(www.hongxue.org)首席执行官、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书剑文学社指导教师、盛京文学大讲堂讲师、盛京文学网评委,曾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著有《书剑水浒》,参著有《警院之星》《警院英烈谱》。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片白桦林,一人沙贵君。

  “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这是当代文学家刘心武《白桦林的低语》中的白桦林。在其心中,白桦林是守林人在林海深处心系森林、无私奉献的象征。“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这是校园歌手朴树一曲《白桦林》中的白桦林。在其心中,白桦林是恋人之间爱情永恒的见证与寄托。我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沙贵君出生在黑龙江省桦南县。桦南县因盛产白桦木而闻名遐迩。1983年9月,他从大山深处的白桦林里走出来,来到了“东方福尔摩斯的摇篮”,成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照相专业的首届学生。毕业之后即留校从事教学、科研与办案工作,历任犯罪现场勘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侦查对策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现任刑事犯罪侦查系副主任,兼任刑事犯罪侦查系党支部书记、刑事犯罪侦查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风雨无悔三十年。

  一

  他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与那个时代的学生一样,从小对解放军叔叔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穿上那身绿军装成为其中的一员,与战友们齐声高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军人梦未圆,反之,成为了一名警察。在1983年高考后的一天,不经意间,学校宣传栏里的一则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招生简章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与同学二人对招生简章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细致阅读,对警察有了初步的概念与朦胧的认识,燃起了报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雄心。在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毅然填写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专业选择了刑事照相。当年的招生老师是我院欧焕章老师。在这期间,他通过了严格的体检与政审。与此同时,他也创造了桦南县一个小小的纪录:桦南县第一个考取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学生。

  在我院读书期间,他积极配合当年带队指导员范敬禹、田乃新的工作,先后担任班长、学习区队长等。主动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在纪律作风上是班里的标兵,在活动中是班里的先锋。在这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大学四年,转瞬而过。由于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他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是天之骄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诸多可选择的机会,可以选择去公安部,也可以选择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家人则期望他回桦南县,学院动员他留校。他是我院刑事照相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学院亟需年轻人补充到工作岗位中来。在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最终选择了留校,从此开启了三十年的教学、科研与办案生涯。

  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沙贵君常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二学位学生与在职警察授课,年均教学工作量为700余学时,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8人。先后主讲犯罪现场勘查、犯罪现场勘查组织与指挥、现场摄影、一般检验摄影、物证摄影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理念上,他尊重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兼顾警察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安排科学,符合时代对刑事侦查人员、刑事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与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他积极主张与时代挂钩,不断更新课件内容。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提出以现场为中心,以提升现场处置能力为目标,主动将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与警民关系和谐三项建设的内容,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内容,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与证据战“四战”的内容向学生传递,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悉关注公安部的最新工作指导思想,为毕业之后最快适应工作岗位、进入角色奠定基础。同时,他将刑事犯罪学名著罗斯姆的《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特维的《犯罪心理画像》、李昌钰的《犯罪现场勘查手册》等书向学生推荐阅读,让学生了解国际犯罪学前沿研究动态。在教学方法上,他摒弃照本宣科、因循守旧的传统方法,积极主张因材施教,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经常采用典型案例、精彩视频等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的形式,让形而上灰色的理论不再艰涩难懂,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行动力与表达力。2007年,作为课程组长,他所负责的犯罪现场勘查学课程被公安部评为部级精品课程。2009年,作为负责人,犯罪现场勘查学课程组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他教学最好的认可。

  此外,他积极推进犯罪现场勘查学的教学改革,主持完成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犯罪现场勘查学教学改革研究”该课题获第六届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犯罪现场勘查学〉课程改革研究》获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关于犯罪现场勘查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沙贵君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与年轻教师切磋、与实战部门交流经验教训,在刑事犯罪侦查领域不断地探索。他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中国刑事警察》等刊物上发表了三十余篇论文。同时,陆续出版了《刑事案件侦查综合训练教程》《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程》《侦查人员核心执业能力培养实用教程》等十余部教材及研究著作。由他主编的《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程》是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项目,是我院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本科专业教材。该教材紧密结合新时期我国刑事犯罪的新规律、新特点,吸纳了犯罪现场勘查技术的新方法和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着小理论大实践的编写原则,使内容更为科学和实用。2001年,他入选公安部首批青年人才库,2004年被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本溪市公安局聘为特邀刑侦专家,2006年、2009年先后被评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学学术带头人,2012年荣获公安部部级津贴。

  沙贵君爱好国学,业余时间喜读《论语》《孟子》《荀子》《易经》《道德经》等书。在教学科研办案之外,这些书是他的最爱。他一方面学习国学,另一方面将国学中朴素的哲学思想引入到侦查学研究领域,拓展侦查思维,倡导“天人合一”的大侦查观,积极应对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侦查困境。“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治国者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之谓能参”,他时常将这些话挂在嘴边,主张侦查学研究应当“与天地人相参”“与犯罪现场相应”,这种理念与公安部提倡的“合成战”“信息战”不谋而合。要求在侦查中,一方面需要注意“天”所代表的网络资源信息,一方面需要注意“地”所代表的犯罪现场资源信息,一方面需要注意“人”所代表的社会资源信息。“天”的信息即刑侦部门、技侦部门针对唯一或主要存在的视频、手机、电脑等电子信息媒介物证痕迹所形成的有关犯罪现场信息。这种模式以卫星通信、电子信息关联方式,突破对犯罪现场物证痕迹获取的时空范围;以电子信息直查直捕犯罪嫌疑人的方式,突破依靠物证痕迹采集库存信息比对间接核查的传统方式。这种模式将“由案到人”发展为以电子信息锁定、比对、碰撞、延伸、交互关联等模式的信息化侦查方式,开辟了由“信息到人”及“人、案、物”互查的新侦查途径。“地”的信息即犯罪时间信息与犯罪传统空间信息。“人”的信息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信息、被害人的行为信息与知情人的行为信息等相关社会信息。他主张在犯罪现场勘查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系统化”“天地人一体化”“体系化”作战,预防和打击犯罪,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2001年,沙贵君与欧焕章老师共同组织了全国首届犯罪现场勘查学术研讨会,合作主编了 《全国犯罪现场勘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8月,赴澳门讲授“罪案现场勘查技巧”。2005年以来,先后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及塞尔维亚等国家考察警务培训,拓宽了民警培训的国际化视野。此外,他还先后为辽宁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等20余个省市公安机关30多个基层实战单位举办专题讲座,直接听课干警逾千人。特别是2007年,作为主讲教师,他协助公安部刑侦局成功举办两期 “全国犯罪现场勘查规范化辅导员暨国家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班,培训全国犯罪现场勘查方面的领导和技术骨干近700余人。他编辑的《全国公安机关犯罪现场规范化勘查辅导员暨实验室国家内审员培训班讲义》等相关培训资料,受到与会公安部领导和干警的好评,为服务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发挥了突出的引领作用。

  四

  太阳照着一片白沙,沙上印着他的脚迹。在辽宁省东港市挂职锻炼那一年是沙贵君人生中美好的回忆。

  教师实践(挂职)锻炼,指学院按计划安排专任教师到公安部、各地各级公检法机关、国内院校开展以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包括锻炼和专业访学两种形式,其中锻炼包括实习、非挂职锻炼、挂职锻炼。1999年8月,沙贵君在辽宁省东港市公安局挂职锻炼一年。挂职锻炼期间,担任东港市公安局副局长,先后分管过户政、看守所、自行车管理所、法制、交警大队、巡警大队,协管治安、刑侦等部门。挂职锻炼让他开拓了视野,对公安第一线工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与普通老百姓建立起了更深厚的感情,进一步丰富了之后教学的案例。在这期间,有三件事令他始终难以忘怀。采访期间,一提起挂职锻炼,他的思绪飘回到了十多年前的东港。

  一日,一位来自本溪的二十多岁青年来到公安局寻求帮助,寻找失散多年的妈妈。事情是这样的:二十多年前,其母与丈夫离婚,后改嫁到丹东,临走时将其送人。从此,母子天各一方,二十年杳无音讯。随着孩子日渐成长,通过养父母知道了那段故事,于是决定远赴他乡寻找生身之母。但是,青年所知道的只有妈妈的名字与大概年龄。来到丹东之后,他举目无亲,在茫茫人海之中寻觅一个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人,犹如大海捞针。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公安局,到这儿来寻求帮助,期望可以找到多年未曾谋面的妈妈。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接到这个信息后,沙贵君与户政科长夏玉华同志根据姓名与大概年龄这些线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连日地翻阅东港市的户籍卡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如山堆积般的卡片中找到了青年妈妈的信息。母子相逢的那一刻,青年激动及热泪盈眶,跪倒在他的面前。那一刻,他会心地微笑了一下。从此,母子得以团聚,一家人得以共享欢乐。

  又一日,一位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执着的上访户来到了公安局。这位老人与另外一人发生了交通肇事。事后,老人获得了医疗补偿,身体也康复了。但是,唯一令老人不满意的是在肇事中他的那辆破损自行车未获得合理补偿。老人为这事一直到公安局上访,期待能合理解决。工作人员一直把他当作无事生非的上访户,不予理睬。老人也就一直上访,双方僵持着。这一日,沙贵君接待了这位老人。他深深地知道:上访的前期通常是“有理访”。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践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无悔誓言。他将老人请到局长室,为老人搬来椅子,倒上茶水,与老人开始聊起了家常,聊起了那起事故及之后的上访。他坐在那儿耐心地听着老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随后,与老人推心置腹。最后,老人放弃了上访。事实上,老人需要的不是那辆破旧自行车的补偿,需要的是公安机关对这件事情的一种态度,更需要的是对老百姓的一种亲情与关爱。

  在挂职锻炼期间,东港市曾经发生一起命案。报案称:在公安局附近某住宅小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被杀死在自住房内,时值冬季,尸体风化,经推测死亡时间半个月以上;现场无侵入痕迹,室内无明显翻动痕迹。随后,警方与其子联系上。经进一步调查获悉:老太太存折不翼而飞。通过走访摸排获悉一条重要信息,老太太是当地的老鸨,经常容留女子在其房屋卖淫嫖娼,从中提成获利。老太太社会关系复杂,案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沙贵君与局领导决定,从老太太家的最后打入的电话及其电话簿入手,寻觅线索,尽快破案。正是这一决定英明果断,找准了方向,节约了时间,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犯罪现场勘查的两大核心内容是犯罪现场访问与犯罪现场勘验检查。犯罪现场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现场中的“人”和现场中的“物”两大部分。犯罪现场访问的重点是做现场中“人”的工作;犯罪现场勘验检查的重点是做现场中“物”的工作,收集实物证据。本案中,沙贵君第一时间抓住了现场中的“人”老太太的电话及电话簿中的人与现场中的“物”不翼而飞的存折,为之后的侦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此案,是他在公安实战部门的小试牛刀。

  基于他在东港市公安局的卓越表现,东港市公安局报请上级单位丹东市公安局为其记三等功一次,用以表彰他在挂职锻炼期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返回学院之后,学院让他在大礼堂全院教职工面前做挂职锻炼汇报。

  五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沙贵君是我院毕业生中的优秀杰出代表,在平凡的教学、科研与办案工作岗位上,挥洒了不一样的青春与热血,在刑事犯罪侦查领域谱写着辉煌篇章。他曾两次获三等功、三次获嘉奖,是我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侦查学学术带头人。我院正是有了沙贵君这样的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或活跃在刑侦战线,或活跃在刑事技术前沿,或在公安院校里无私奉献,才有了我院“东方福尔摩斯的摇篮”的美誉,才有了我院无比辉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在为我院实现建设国际一流刑事警察院校贡献绵薄之力,添砖加瓦。正是:昨日我以母校为荣,今日我为母校增光添彩。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实质;暴雨冲过,又见青松巍巍;三十年砥砺,更显沙贵君风雨无悔。

  责任编辑 黄文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