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晚”的李将军
黄文兴
黄文兴
军旅作家、书法家,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出版非虚构文学《真味人生》,诗集《剑琴诗稿》。书法作品曾获沈阳军区一等奖。辽宁省总工会、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授予“当代辽宁突出贡献书法家”称号。
一
2015年12月的一天,军区政治部的一个战友给我打来电话,大体意思是说,按照军委的要求,要对部队的一些社团组织进行清理,辽宁省军区老战士书画会将予以解散。
听了这个消息,我不知道是喜是忧,心情有些复杂。虽说自己也担任过这个协会的副秘书长,但我更多地是想到一个人,就是协会的会长李印良少将。因为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协会解散后,已步入晚年的李将军就可以好好地休息了。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曲指算来,结识李将军也有十来个年头了。1997年我调到省军区老干部处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有了很多接触。李将军给人的印象特别谦和豁达,眉宇间透着军人特有的豪气。也许是彼此都喜欢书画的缘故吧,我俩之间特别投缘,很谈得来。
李将军是陕西商州人,1935年5月出生,16岁那年,他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军,编入咸阳分区独立七团,接受短期的临战训练后,1951年即入朝作战。别看年纪不大,胆气却不小,很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气势,那种不怕死的劲儿,撑起了一个铁骨男儿。停战后,于1954年随部队回国,接替苏军驻防旅大。
李将军始终认为:一棵参天大树的成长,是依靠它发达的根系不断吸收地表下的养分而达成的;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是依靠不间断的学习求索来完成的。即使在朝鲜作战的三年多,他也从没有间断过学习。1952年,为了改善部队的文化结构,普及和提高干部、战士的文化水平,志愿军总部在全军推广了《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即汉字拼音法),他当时在志愿军警卫二团一营三连当文书,被选派参加“志总”举办的速成识字法小教员培训班。回连队后,他热心帮助战友学习,机炮三连成为团里普及文化学习的优秀连队之一。用李将军的话说:“受教于人长己,施教于人炼己,终生受益。”
1954年秋,他调到二团后勤处当保管员、出纳员,已成为排级干部。此时,面对军队改革的大潮,业余生活也多了些灯红酒绿,但李将军仍是选择了两个字:“学习”,下定决心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这对他后来考入解放军武汉炮兵工程学院深造奠定了基础。
从李老的经历来看,是又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范例。这一路走来,有多少曲折和艰险,又有多少苦衷和欢乐,真是一言难尽。
二
1994年,李将军从省军区参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拿老百姓的话来说,余威还是有的,但在他身上却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在大家眼里,他就是那么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没有丝毫的架子和做作。一个人的修养既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别人说的,而是由内往外自然流露和抒发的,仅这一点,就让我敬佩的不得了。
李将军对我这个后生也是相当的偏爱。2012年10月,我以父亲的经历为主线撰写了非虚构文学《真味人生》,李将军看了后非常赞赏,不仅给作品写了序言,还特意选了上等的笺纸用隽美的小楷给我写了回信。
当李将军的司机把这封信和 《平实中的深邃——序〈真味人生〉》送给我的时候,那天正赶上我因病在陆军总院住院,坐在病床上,捧着这些温暖质感的文字,可以想象,那时的心情,不仅仅是感动,而且还生发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情愫。
2015年,辽宁省军区组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活动,李将军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书写展厅大门的一副对联,就连措词他都准备了。按惯例这个位置的作品一般都是部队首长或者李将军书写,我一后生岂敢造次。但李将军态度非常坚决,并一再说我的隶书有宏大气场。其实我心里清楚,那宏大气场是李将军的,我是学不来的。只不过我很庆幸,得到了李将军厚爱和扶持而已。
三
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我就往李将军那儿跑,那栋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原是张学良开办的东北大学女生宿舍旧址,楼前,苍松古柏、花卉翠柳互为掩映,如今成了辽宁省军区老战士书画会的办公和教学地点,李将军每日里很准时的在这里施展他 “不怕晩”的抱负。
“不怕晩”,其实是李将军的一枚闲章。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都喜欢以斋名或闲章表情达意。“不怕晚”,是李将军的一种人生姿态,自信、自勉更有自我升华,其意境不亚于“无须扬鞭自奋蹄”,颇得古人“闲章不闲、闲章玩味”之趣。
李将军从研习书画成为将军书画艺术家,二十多年苦心钻研,大器晚成。原本不为成名成家,却偏偏“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荫”,便荫出一片诗文书画新天地。
李将军的诗,颇有军旅的味道,意境悠远,气势雄峻,格调高昂。读他的诗,如沙场点兵,荡气回肠。他在《国之魂·颂人民军队》中写道:“夺取江山血染旗,安邦致富汗成溪。弯弓盤马思颇牧,终赋熙朝四海一。”他心系祖国统一,把大爱高高举过头顶,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老将军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情怀。
与其说李将军在写诗,不如说他在诉说自己的历程、释放自己的情感。他曾向我讲过他的出身,祖辈上也都是穷苦人,其父辈曾把穷苦的原因归咎于没文化,想让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家里实在太穷,小学刚毕业就辍学跟着大人们去“讨生活”。后来由于地主逼债,变卖了仅有的一块土地,以至于后来外出逃荒。直到家乡解放了,才过上好日子。在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他饱含激情地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中兴颂》:“星移物换六十春,华夏中兴生绛云。两地归宗耻雪去,九天揽月梦成真。脱贫致富千家乐,兴利清风万象新。舜日尧天浑不易,椒花喜颂迓东今。”其率真性情和厚重情感,跃然纸上。
李将军的文,不光是在职时的公文写作和军事理论研讨,更多的是他对书法理论的诠释和解读。他的书法理论研究多见于 《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将军文化》等专业报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对立统一规律在书法艺术中的运用》《临摹与创作》《浅谈书法艺术欣赏》以及对王铎书法艺术的研究等。2006年,李将军还出版了《孙过庭书谱浅释》一书。释本初稿呈送沈鹏老先生请教,沈老欣然命笔题了书名。释注视角独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加上精美的设计,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众多书家案头备存的理论书籍。一个半路出家的学书者,能如此潜心研究书论,真乃难能可贵。
谈到李将军学习书法,首先也是凝聚了“不怕晩”的精神与气慨。李将军说,他自幼爱好书法,解放前没有条件学,参军后没有时间学,直到接到中央军委要他休息的命令那天起,从缷下千斤重担,到提起羊毫开始翰海游弋。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没有半点落差;因为“不怕晩”,所以轻装上阵,投入新的“征战”。他同新任参谋长办完交接手续的第二天,就开始练习书法,以自己的实践启示人们:“学习永远不怕晚”。
纵观李将军的书法作品,率真自然,浑然天成,质地古朴,意态奇变。他以明末清初书坛“中兴之主”王铎书艺为骨,融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古代书法家之长,可谓集大成于一身。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力强健,精神饱满,如布阵法,从容不迫;他的行书意境深邃,舒朗洒脱,奇趣盎然,大家风范跃然入目。
黄山谷曰:“世人日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不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已到乌丝阑。”李将军深悟其理,他把书法当作兵法来研读,把黑白的变化融入了生命的感悟,捉其要旨,食古而化之,变其面而不失其神理。
李将军曾有诗云:“临池九载砚磨穿,师法千家步翰园。笔走龙蛇追魏晋,字求风骨效欧颜。”可见其对习书要理和传承领悟之深。
《风云人物》杂志副总编段丽娟女士曾专访李将军,他对李将军的书法有过形象的描述:“泼墨,磅礴蓄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落笔,奔放不羁,似猛虎之声山中回;成作,百川归海,犹奔腾之势东流去。真可谓,收发自如,书风别具,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全国、全军和本地区的大展中多次获奖,最高为一等奖。
李将军的画,展示更多的还是灵性,尤其他的生肖画,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开始我也不知道他还会绘画。庚寅春节我去老战士书画会给李将军拜年,挂在楼梯过厅正墙上的一只大写意虎把我给震住了,我见过古人画的虎,也见过近代著名工笔画家冯大中的虎,还有当代“画虎王子”张伟的虎,可李将军那只虎一点儿也不逊色名家。两眼放光,威风凛凛,即近具象,更着意象,笔墨苍润,彩墨交融,达到了“力”与“美”,“意”与“真”的和谐,精妙而入神,真正把握了中国画重写意,重传神的特点。
2015年重阳节,我与吴限正式拜东北沦陷时期著名作家书法家李正中先生为师,那天李将军也参加了我们的拜师仪式,他送大家一本自己出版的《息武弄笔》书画册,册子设计精美,无论书法还是画作,都极具神采,受到大家的高度好评,尤其辽海著名学者初国卿先生、著名画家周维新先生更是赞不绝口。
四
在常人眼里,老战士书画会的会长,也就是写写画画,是很休闲的差事。但李将军却有他的思考,在他看来,写写画画作为休闲,只是一部分,更多地还有一份责任,他要借助这个平台为部队建设增砖添瓦。
李将军是从基层一步一步上来的,他对基层充满了感情,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想为基层做点实事。有三件事使我感受至深。一个是2014年春节,李将军主动请缨,组织书画家为省军区立功受奖的官兵赠送书画作品。第二个是利用双休日给省军区机关、直属队爱好书画的干部战士讲课,深受欢迎;第三个是每年春节为机关、部队、职工写春联。大家戏称:“色美意深的春联已成了营区的一道风景线”。
凡是了解底细的人都会知道,他这个会长工作一点儿也不轻松。辽宁省军区老战士书画会隶属于沈阳军区老战士书画会,下辖全省二十多个支会。每年结合部队形势和任务都开展书画培训、展览、交流等活动。每次到他那去,从没见他有闲着的时候。作为一位将军,或者说一名老兵,戎马一生,参加了不少战斗,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按理说退休了,应该好好休息了,但他却不辞劳苦,像一头老黄牛,无私地在绿色的田野里不停地耕耘。
李老曾多次讲述他的创作感受,他说:“好的作品是性情、灵感、技艺三者最佳点的融合,哪一点缺火侯都是个遗憾。东晋书家卫铄《笔阵图》曾提出‘意前笔后者胜’,但我认为真正的精品或者说一些传世的名作,往往是还没来得及‘意先’便一气呵成了,《兰亭序》《祭侄稿》以及张颠的泼墨挥洒等,倘若让其‘意前笔后’,恐难再出如此精品。”
李老认为艺术的真谛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天作之合,他强调书法修养的自然,崇尚人格和艺品统一。
李将军经常说的一句话:“诗如其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文如其人。”尽管短短几句话,却折射了他的人品书品,蕴含了他的精神和情怀。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书忌平庸呆板,应创新奇变,但很少有人去领悟“内中有个书者本人在”。
我也一直非常认可“字如其人”的,尽管历史上也有不少字很漂亮人品却不高的。但一般来讲,书为心迹,书为书者心中王国,书之雄强可振起书者心性雄强,甚至书之面貌可仿佛书者形象。人的情感、性灵、修养、文化等因素,总是会通过某些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书之盛衰亦在书者“心”之主宰。书法写到一定程度,拼的一定是文化素养;艺术若达到一定造诣,背后也一定会是德和道的支撑。
李将军时常说:“我这大半辈子认准了两件事:路,要跟着共产党走;学,要依靠自己求。有生之年我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微薄之力,围绕提高书画艺术的造诣而不断地求索。”
“不怕晚”的李将军,用自己的德品修行在艺术的天地里营造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我们这些后生们好生敬仰,我们都会为你点赞,向你学习。
在文章即将结束的时候,把一篇小诗《老兵》送给德高望重的李将军,以此表达我的情感和祝福。
《老兵》
印良将军解甲不言老,精忠忘我,壮心不已,感慨赠之。
解甲李将军,
归来不得闲,
松柏书壮志,
笔墨写高年。
笑看风云动,
醉卧山水眠,
平生不怕晚,
豪气荡九天。
责任编辑 江 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