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旧屋点滴

时间:2023/11/9 作者: 辽海散文 热度: 21943
欧华

  旧屋点滴

  欧华

  

  欧华

  1960年出生在大连一个军人家庭。先后当过通讯兵、制造企业管理人员、金融企业职员。作为大时代的普通人,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伏变化着。学生、军人、职员,女儿、妻子、母亲,在多种身份的转换变化中,体会到成长、成熟的痛苦与快乐。喜欢读书,喜欢记录内心的感动,并因此而变得饱满。

  家住得离市内越来越远,却还要绕道十五路上班。这条小时候就熟悉的线路,每每走过,总有别样的滋味在心头涌动。

  同泰街车站对面,绿树掩映下的那座日式小楼,是最最牵动我目光的地方。虽然小楼已有些破旧,但在我的眼中仍是那么卓尔不群,典雅高贵。车缓缓驶过,我仍在回眸凝视那小楼的阳台窗楣、青石台阶。像人的一生,岁月流逝,却总有点点滴滴引人回首。

  五一路的十三号,我生活了三十一年的伊甸园。当我睁开眼睛看世界,首先看到的便是这屋宇。一块块尺把见方的红松薄板拼接而成的天花板,就是我眼中的天堂。父亲用红线吊在天花板上带着枝叶的苹果,在头的上方悠悠然然地摆动,就是这天堂伸向我的橄榄枝和智慧果。

  两间大大的住室,被轻轻松松、灵灵巧巧地隔离出几个部分,隔断是日本传统工艺——红松材质的拉格,镂空的水榭亭台、小桥流水的松板屏风。楼梯、走廊很宽敞,廊上的扶手是拼接精致的红松,坚固漂亮。这种住房就是现在也显得奢侈,在当时艰苦的生活中,这奢侈的环境不仅仅是我们兄妹四人,也是全楼四户人家孩子的乐园。

  一级级楼梯如阶梯教室,宽宽的梯阶任由我们或躺或卧。各户人家的孩子都差不多大,加起来有十三四人,坐在楼梯上,多数的时候是听故事,如果想惩罚哪家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将其排除在听故事的队伍之外。家兄是主要的故事员,他总能绘声绘色,让这些小听众众星捧月般围着他目瞪口呆。

  这座小楼就像一个世界,楼院很大,有红砖铺成的甬道、花坛,也有人家种的玉米、芸豆。楼里只我们一家有女孩子,玩的都是男孩子的游戏:骑马打仗、骑驴、打雪仗和一种类似垒球的游戏,玩得惊险,让邻院小孩为之咂舌。直到现在,我们家的姊妹没有女孩家的娴淑,却有几分男孩子的野气,就是那时留下的烙印。

  这房子的窗户也极有特点,宽宽大大的,整个阳面以窗为墙。在这宽大的窗户两边,各有一个如井盖大小的圆窗,幽默地像一双眼睛,圆圆地瞪着,聪明地看着这个世界。冬日里阳光洒了进来,这房子如一个大暖房。读书的时候,最爱在这里,读倦了,抛书便睡。睡眼惺忪时,又可凭窗远眺。那时候,世界没现在拥挤,天空没现在破碎,望天看云舒云卷,望山看山青山绿。少年的梦想和少年的壮志可任意驰骋飞翔。

  宽大的阳台是夏日乘凉、十五赏月的好地方。阳台的沿儿有半米多宽,躺在沿儿上可平视星辰,那月亮星星便和人类近了许多,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奔月的嫦娥,散花的天女也在这平视中栩栩如生起来。爸妈则拿着芭蕉扇,坐在椅子上悠然地唠着,闲适恬淡。哪天出门急急地往家走,远远地就望见爸爸高高的身影在阳台上晃动,远远地就能感到家的温暖。

  至今走廊的柱子上还有我刻下的深深刀痕,那是我过生日时刻下的痕迹,有五六处之多,拳头大小间距,一点点往上递增,恰似岁月。虽经油漆多次,仍然遮不住这痕迹。人说“岁月无痕”,可顽皮的我却偏偏让岁月留下了痕迹,徒增伤感。

  常做这房子的梦,梦中这房子比实际还要漂亮、宽敞、华丽。昨夜又做这梦,醒来怅然很久。

  一段儿时间没走这路,一日路过,惊愕地发现这旧居附近已夷为平地。旧居也只剩下房基和院门的门柱矗立在那里,秋风吹动落叶在门柱附近翻飞,更显凄凉。大规模的拆迁开始了,这附近不久会出现一片新的楼宇,但是我的旧梦呢?盛载着旧梦的匣子呢?

  这时我才刻骨铭心地感到,失去的永不会再来。父亲也仅剩下一方青冢可供凭吊,儿时的一切只能在梦中寻觅了。

  责任编辑 江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