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昆明市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对策研究①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南学林 热度: 16433


  (昆明市文联)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引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并具体部署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项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了文化建设新的使命、新的要求: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化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文化的引领凝聚,需要强大精神力量。

  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推动昆明文化建设、着力提升软实力。昆明在确定跨越式发展目标时,提出了要同步建设 “六个昆明”——即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魅力昆明、和谐昆明、幸福昆明。文化昆明在“六个昆明”中居其核心,可见其位置的重要。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昆明市提出要按照 “以文立市、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 “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西南开放城市”四大品牌,把昆明建设成为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昆明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视文化事业,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与促进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增进社会认同,扩大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营造尊重差异、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支持鼓励思想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发展,大力激发社会思想文化活力。而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提升昆明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通过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队伍建设来实现有力支撑。

一、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一)提升文艺创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昆明建设

只有全面提升一个地区的文艺创作能力,才可能促进当地文艺工作者多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而代表一个地区文艺创作最高水准的文艺精品,是文化强市的重要标志,代表着时代的精神高度,体现着民族的思想深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实力强度,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艺精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社会教化使命,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文艺精品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视窗,体现着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是地域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文艺精品是文艺生态的重要组成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衡量文艺水平和文化实力的综合指标,集中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文艺精品是优秀文化产品的集中代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支柱,承载并延续着民族的文化血脉、精神基因。因此可以说,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艺精品繁荣,正是文化昆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具体体现。

(二)促进文化昆明建设,能够有力推动昆明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文化昆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纲领,一面旗帜,一个高度,一种责任。它是昆明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决策、制定任务、部署工作、完成目标时,必须随时考量和警醒的一种文化自觉。一座城市和一个地区,只有党委政府将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放在同一天平上进行权衡,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放在同一尺度上进行考量时,这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才会有制度性的根本保障;这个地区的文艺创作人才,才会受到真正充分尊重和重视;这个地区的文艺创作特别是文艺精品,才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态势。因此可以说,从制度上有力地促进文化昆明建设,昆明的文艺工作者是最大的受益者,昆明文艺创作最有望获得长足发展和有力提升。

  简言之,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二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总的指导思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统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面繁荣昆明文艺创作,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特别鼓励 “昆明人写”和 “写昆明人”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优秀之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要坚持五个统一

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要从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1.坚持弘扬主旋律和坚持多样化的统一。既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要注重作品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保持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确保文艺创作生产的正确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必须聚焦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艺术创作,实现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共同提升,有力发挥文艺作品暖心、化人的独特作用。

  2.坚持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的统一。特别提倡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创作,展示寻梦的理想、表现追梦的奋斗、汇聚圆梦的激情。把描绘中国梦、弘扬中国梦作为应有的历史担当,推出一批触动灵魂、震撼人心的好作品、大作品,使中国梦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突出重点,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中宣部核准的,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等单位分别牵头的各种重大文艺奖项为目标,切实抓好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重大和重点项目;同时又要全面推进,促进文艺创作的全面繁荣。坚持根本目的的人民性,让“为人民”的旗帜始终高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

  3.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既要注重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努力纠正文艺创作单纯为政治服务、忽视甚至无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和做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单位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相统一。

  4.坚持出作品和出人才的统一。既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目标,全力抓好文艺作品的生产,又要注意在创作和生产的过程中努力做好凝聚文艺队伍和培养、使用、引进人才的工作,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注重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积极引进、培养、使用文化人才。

  5.坚持创作生产的创新性和评价激励的科学性相统一。主要体现在: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艺创新;根植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艺创新;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艺创新;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艺创新;掌握现代科技,在实现文化科技的融合中推进文艺创新。对文艺的评价激励,是引导文艺创作生产的风向标。要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创新潜力、创作动力,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

三、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的方法路径

(一)抓文艺精品力作与文艺人才队伍是关键

1.抓文艺精品力作,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文艺精品,是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市场都占有份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兼顾、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通常的评判标准,一看传递能量正不正。文艺精品必然体现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丰碑、一个国家的精神地标,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向美、向善、向上,传递的是正能量。二看产生影响大不大。文艺精品理应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昆明作家创作的电影 《五朵金花》、以昆明石林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创作的电影 《阿诗玛》、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都是世所公认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文艺精品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问世时代的生活写照,也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不朽之作。她们不仅是云南和昆明的文艺品牌,也熏陶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三看流传时间长不长。精品力作必然是传世之作。楚辞 《离骚》、书法 《兰亭序》、画作 《富春山居图》、唐宋经典诗词、古代四大名著、戏剧 《茶馆》《雷雨》、音乐 《梁祝》《二泉映月》……都是代代相传的经典。四看原创精神强不强。文艺精品必然是原创性强的作品,不论内容、体裁、结构、风格,都要自出机杼,不落窠臼。

  抓文艺精品创作,一要切实把好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二要勇于思想解放。要有追求一流的气魄,勇于站在全国乃至世界高度策划创作推出精品力作;要有开拓市场的精神,既要争得大奖又要赢得市场;要有科学发展的思维,破除 “文人办文化、政府办文化”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建立健全适应时代要求的创作生产机制。三要尊重艺术规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创造过程,正所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磨一戏”“两句三年得”。文艺精品是优美的,但精品创作是艰苦的,如曹雪芹的自题诗所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无论创作者还是管理者,都要尊重艺术规律,做到沉心静气、精雕细琢,不可浮躁虚华、急功近利。四要着力破解难题。尤其要鼓励文艺工作者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 “中国梦”昆明篇章的生动实践,努力推出一批现实题材佳作;要按照立足长远与狠抓当前、依靠本土与借助外力、广泛发动与重点组织相结合的思路,在长篇小说、影视文学、音乐创作等影响面广、又居于昆明文艺 “弱项”上求新突破;要通过整合力量、拓展载体、提高水平,努力改变文艺批评功利化、学究化、边缘化现象,增强文艺宣传引导力、影响力。

  2.强化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文艺繁荣发展的百年大计。一要识才重才,发现和培养人才。人才是文艺创作第一资源,要将文艺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培育人才,推进全国 “四个一批”、云南 “五个一批”、昆明 “文艺苗圃”等人才建设工程,重点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努力为其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条件;二要惜才爱才,用好人才。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劳动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让文艺人才创作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按照力求所有更求所用的思路,努力引进紧缺人才和名家大师。要加强文艺人才组织引导。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推出一批”的思路推进文艺精品工程;四要依托专家,建立并使用好文艺人才库。发挥好文艺精品创作专家咨询委员会、重点文艺项目推进组的指导服务功能;坚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跨区域跨行业跨体制整合影视精品创作生产资源、重点文学作品签约等行之有效的机制;优化文艺创作环境,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创新文艺创作评价激励机制,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文艺创作激情竞相迸发。

(二)抓文艺平台搭建和文艺品牌塑造是重点

1.文艺平台搭建。文艺创作离不开平台的依托,正如文艺家需要有 “家”的依托。这个家,既要让文艺家的心灵找到归属感,又要让文艺家的创作找到着力点。因此,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是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搭建平台,一是建立文艺名家工作室。可以成立以文艺名家、文艺名师命名的工作室,增加文艺名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可以成为传习文艺技法和指导文艺新人的专门场所,并引发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以利文艺名家及其技艺的光大传承。二是让文艺名家成为专门协会领军人物。昆明现有14个文艺家专门协会,要让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文艺家成为这些协会的主席副主席或重要成员,使之成为各种文艺类别、各个艺术流派的领军人物,充分发挥各文艺专门协会在团结组织联络协调文艺家方面的特殊作用,让文艺专门协会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三是帮助文艺名家、民间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成为 “驻校作家诗人”或 “驻校文艺名家”。对于一些符合条件,并且有双向需求的作家艺术家,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驻校作家诗人或校园文艺名家,让他们在学校平台上传道授业,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有与专业所长相关、兴趣爱好相投的稳定职业,又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最直接地影响学生,成为他们热爱文艺的榜样和标杆人物。四是建立 “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平台。“请进来”即建立名家辅导交流平台,针对各种艺术门类人才需求,邀请文艺名家讲学,举办文艺创作培训班、创作座谈会、重点作品点评会、作品研讨会、特色文艺大讲堂、看稿会、笔会、读书会、展览会等,不断提升全市文艺创作整体水平。同时,通过 “养”项目、“养”题材等政策,柔性引进名家,借脑生智、借船出海,打造本土题材的文艺作品。“走出去”即搭建平台,为本土文艺人才赴国内外的更高平台展示文艺才能和成果牵线搭桥,最大限度调动文艺家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文艺家创作潜能,催生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积极开展互访、交流和采风活动,开阔眼界,提升创作水平。同时,尤其是要集中创作和展示中国气派、体现中国人崭新精神风貌、反映云南和昆明本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并集中推介一批本土文艺创作人才。五是建立宣传推荐平台。探索建立与权威媒体的合作推介平台,加强与国内权威文艺报纸和权威刊物的合作,通过出专刊、推介作品与作者等,形成文艺人才的梯队优势和一大批优秀创作群体,提升文艺的群体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大力推荐各类优秀文人才俊参加挂职、下基层锻炼和深入生活,让他们有机会熟悉了解更广阔的生活,更深刻认识所处的时代,从而为创作更好的文艺作品打下基础。六是利用国际和全国性、全省性大展、大赛机会,创造平台,拉动创作,借势发力,争金夺银。

  2.文艺品牌塑造。着力文艺品牌创建,是又一重要工作。品牌需要专业策划,需要精心呵护,需要时间积累,需要逐渐培养,才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要从昆明市实际出发,着力打造和树立文艺品牌。

  在文学方面,需要着力打造的品牌主要有:

  一是 《滇池》文学杂志。这是一份与改革开放同步诞生的文学月刊,如今已经创办了35年,累计出刊405期 (到2014年9月)。该刊已经成为中国有相当影响的地方文学期刊。

  二是 “滇池文艺丛书”。该丛书从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以来,已经出版13辑近200余部各类文艺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扶持基层文艺作者方面,成效尤为明显。

  三是 “经典昆明”文库。该文库虽然出版时间不长,却因为精心策划,精选作品,努力打造文艺精品,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该文库的 《昆明的眼睛》《昆明读城记》等作品,已经成为了文化昆明载体和昆明文化礼品,深受读者喜爱,有的还多次再版。

  在儿童文学方面,形成品牌效应的主要有:

  一是 《春城少年文艺》杂志。该刊是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全省唯一的少儿文学刊物,也是全省少儿课外最佳读物之一。出刊25年来,共编辑出版了300多期,发行300多万册。

  二是 “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丛书”。该丛书是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指导下,精心策划打造的 “中国地域儿童文学高地”品牌,已经出版2辑24册,印数达20余万册。其中如沈石溪、吴然、丹增等名家的部分精品已经产生很大影响,被认为是 “打造中国地域儿童文学第一品牌”的创新之举。

  在其他艺术门类方面,形成品牌效应的主要有:

  一是摄影方面,连续多年举办了 “魅力云南”“聚焦昆明”“昆明一日”“发现之旅”等摄影比赛和摄影展览。围绕昆明老街区、百年昆明历史等题材,举办过多次影展和摄影大赛,产生了很大影响。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花卉博览会 “斗南花潮”杯花卉摄影展,因为立足本土,挖掘资源,紧紧依托 “斗南花卉”特色开展活动,成为探索品牌效应的新途径。

  二是书画艺术方面,书家写昆明、画家画昆明等活动坚持多年,形成品牌,成果显著。

  三是曲艺方面,连续8届举办 “‘笑咪乐呵新昆明’——曲艺、小品、小戏大赛”,并出版多部曲艺作品。

  四是民间文艺方面,已连续举办8届 “昆明市民间文艺调演”,尤其是昆明市第七届民间文艺调演、庆祝建党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 “红色记忆·社会人生”昆明市首届故事大赛,已成为展示民间表演艺术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五是音乐艺术方面,“聂耳杯少儿音乐大赛”“星海杯全国钢琴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在音乐界引起较大反响。

(三)抓本土题材创新与文艺园地建设是捷径

创新文艺作品题材,要重策划,重规划,特别强调抓本土和本土抓。创作无禁区,规划有选择。对那些 “发现昆明、挖掘昆明、讴歌昆明、再现昆明”的本土题材文艺作品,要优先打造,重点扶持。

  1.强化昆明地域文化特色题材的挖掘。昆明不仅是生机盎然、生长快乐的人间天堂,更是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多彩的生态文化、和谐的宗教文化、时尚的现代文化的文化名城。如何将这些厚重而斑斓的文化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发展好、宣传好,使之更具有服务人民的价值和推动社会的力量,使之彰显民族的精神,增进大众的幸福,寄托美好的追求,这是一个丰富而重大的题材库。要加强对全市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和引领作用,根植昆明深厚丰富的多种文化资源,组织编辑出版立足昆明地方实际、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创作文丛。

  2.力求实现更多的 “昆明创造”。重点推进本土青年文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本土人才创作本土题材作品的良性精品生产链,促进文艺精品从 “昆明制造”向 “昆明创造”转变。

  3.以繁荣创作为中心,提高重点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把创作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本土文化精品工程相衔接,重点打造一批原创作品。

  4.积极引导,增强对生活的洞察能力和独到的表现能力。积极引导和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对生活的洞察能力和独到的表现能力。

  5.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把文艺创新与挖掘利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丰厚资源结合起来,与学习吸收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与借鉴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起来,在继承优良传统、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6.加强对各艺术门类、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力量整合。加强本土创作选题的策划和论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和扶持本土精品创作。

  创新文艺园地建设,重在提升品质,注重效益。传承和拓展地方文学、文艺类杂志的历史品牌效应和各类文艺创作阵地建设,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并与时俱进,成为 “弘扬地方文化、展示创作成果、提携文艺新人”的文艺园地,并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四)抓创作助推模式和产业助推方式促发展

1.创新文艺创作助推模式,重在定位明确,评价准确,包装到位。助推文艺创作,利用宣传评论和批评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相辅相成,又各自有其独立性。要充分认识和尊重文艺批评的价值规律,使之为助推文艺创作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文艺批评导向。正确认识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作用和价值,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文艺理论研究薄弱和文艺批评堪忧甚至被 “边缘化”或者重 “评功摆好”等庸俗化甚至商业化的倾向,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做到 “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对事不对人,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发挥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积极引领作用,重塑其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二是强化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本土文艺发展的专项研究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更上一层楼。就昆明地区而言,要加强晋宁和滇池流域的古滇文化、石林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寻甸禄劝等地的红色文化、昆明城区的都市文化等文化资源重点研究,为本土文艺创作提供更多的思想和素材支撑。

  2.创新文化产业助推方式,重在改变思路,改善环境。一是以国际眼光和战略思维引导文艺创作和生产。加强文艺创作的针对性,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认真研究,准确判断,找准市场定位,引导文艺创作和生产,提升其成果利用率和转化率。二是建立健全文艺创作、生产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文联及其文艺家协会、文艺专家和相关管理者的作用,科学论证、民主决策,避免文艺创作生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三是进一步探索地方财政对文艺创作、生产和成果展示、利用的投资模式。做好成本核算、绩效评估和监督管理工作。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投入方式,以及政府采购、奖优罚劣、以奖代补、其他补贴等方式,确保文艺创作生产投入的公开、透明、规范、长效。四是处理好文艺创作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视文艺作品的 “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双重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鼓励社会各界与文艺界合作,积极创作生产 “既叫好、又叫座”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作品。五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艺展示街区,鼓励和帮助文艺产业经营人才自动聚合、自主创业。建立文艺创作人才库并提供针对性服务。六是形成向社会公开招标文艺创作、生产项目的机制。发动专业文艺创作者和业余文艺创作者积极参与,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赞助文艺创作事业。

(五)抓协会管理模式和文联自身建设上台阶

1.抓协会管理模式。创新文艺家协会管理模式,改变过去 “一盘散沙、建而不管”,或者 “散碎银子、分完了事”的不作为管理方式,真正体现对文艺家尊重、爱护、信任和对文艺协会 “联络、协调、服务”。按照 “分类管理,规范高效,突出重点,协同发展”原则,不断拓展各文艺家协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全市各级文艺家协会在文艺创作和生产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协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服务质量的创先争优;建立健全文艺各专门创作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协会工作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协会工作考评制度并切实运行。通过各种手段,切实强化协会职能,提高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培养造血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实现良好效益,进一步发挥其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独特作用。

  2.创新文联自身建设,重在理清发展思路,夯实工作基础。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联发展的现实需要,文联工作要强化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维权功能的要求和文艺事业发展的需要,亟须加强各级文联的组织建设,加强对全市各级文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固本强基,内外兼修,抓好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大力创建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文联,不断增强服务本领和文联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新性,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建设一支对文艺事业充满热情,对文艺工作充满感情,对文联工作充满激情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一支既忠诚党的文化事业,又熟悉文艺工作管理,既尊重文艺发展基本规律,又对某些文艺样式术有专攻的干部队伍。努力使文联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大力发挥文联各团体会员的积极作用,加强交流往来、发挥联动优势,共同举办文艺活动,促进共同发展,建好 “文艺之家”,进一步营造 “团结、和谐、务实、进取”的团队文化氛围,推进文联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四、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若干带有普遍性问题制约着文艺发展和文化繁荣

1.文艺发展中虚假繁荣现象比较突出。滥竽充数和重数量轻质量成为普遍现象,影响和危害着文艺生产和文化建设。从全国文艺产品的供给来看,既有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也有次品甚至废品的大量存在。昆明的情形大致相似,文艺家数量多,大家名家少;文艺作品数量多,有影响有生命力的作品少。昆明当前文艺创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名家何其多,名作何其少”,好作品不多,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东西,有的甚至是文化垃圾。从数量看,当前文艺产品供给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是,文艺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没有实现均衡发展,由于原创乏力,翻拍戏说、跟风模仿、颠覆解构风行一时,炒冷饭、翻旧作成为创作的便捷途径,导致 “注水”产品屡见不鲜,因而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品位不高的东西。

  2.思想文化领域价值观紊乱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正确价值观受到冷落甚至嘲笑,一些错误价值观受到欢迎甚至追捧,导致精神文化产品良莠不齐。从文化消费的层次来看,既有情趣高雅的审美需求,也有通俗甚至 “三俗”的娱乐需求。多数人希望通过文化消费受到艺术熏陶、提高审美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但同时,一些人尤其是不少 “80后”“90后”热衷于感官刺激,喜欢低俗庸俗媚俗、泛娱乐化的东西。由于青少年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主体,导致一些文艺生产者简单迎合,过分强调娱乐性、热衷于迎合低俗、庸俗、媚俗的部分读者和观众口味,过多追求新奇,颠覆传统,穿越恶搞,精神文化产品滑坡严重。

  3.文艺创作急功近利重利轻义情况比较突出。部分文艺工作者只重市场效益,而放弃精神文化产品必须担负的引导社会责任。从创作生产的态度来看,既有精雕细琢的潜心创作,但更多浮躁甚至短视的急功近利行为。就昆明而言,当下文艺创作者中不乏人品艺品俱佳者,他们秉持职业操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但是,对有些创作者而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沉心静气被 “一夜成名”的欲望冲动取代,“德艺双馨”的修养操守被商业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侵蚀,有的甚至放弃应有的原则和底线,让经济效益的 “有意思”驱逐社会效益的 “有意义”,视调侃搞笑为时尚,视恶搞解构为时髦。文艺创作生产者经济利益至上,急功近利已经成为当前文艺创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4.文艺创作失范、文艺生态失衡情况比较突出。从文艺批评的生态来看,既有令人信服的客观评论,也有吹捧甚至攻击的恶俗之言。当下精品力作匮乏、“三俗”现象突出的背后,是文艺批评的缺位、缺钙乃至一定程度的失语。文艺评论为金钱等各种利益所左右,不够客观公正。一些评论者角色自觉不强,评论品格丧失,被利益绑架。同时,不少评论用语晦涩、故弄玄虚、远离大众,评论文章成为学究文章和职称评审的筹码;有的评论者远离文艺现场,导致评论缺乏针对性,剖析不透,隔靴搔痒,引导力不强。客观公正、说服力强、通俗易懂的文艺批评成了稀缺品,文艺批评呈现功利化、学究化、小众化倾向。

  5.媒体宣介文艺导向失误情况比较突出。从媒体宣传的偏好来看,既有积极健康的文艺导向,也有猎奇甚至过火的花边炒作。当前,媒体文艺宣传主流是好的,特别是主流媒体坚持正确文艺导向,关注文艺事件,传播优秀作品,推介优秀人物,褒贬文艺现象,引导文艺潮流。但是,许多网络媒体及部分都市类报纸、电视台地面频道、广播电台,片面追求点击率、发行量、收视收听率等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指标,偏好于吸引人们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即时性炒作多,理性反思少,大量报道明星绯闻等狗仔式追问,刊播一些品位不高的作品,尤其是网络媒体传播大量 “三俗”的东西,没有发挥好应有的文艺导向功能。不少媒体炒作明星绯闻、猎奇新闻,对文艺正面宣传明显不足。如果单看这些媒体,会让人误以为当下文艺全是沉渣泛滥泡沫四起,好的文艺作品很容易因此而被挤压甚至遮蔽淹没。

  出现以上新情况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时期;直接原因在于,我们的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机制不健全,没有在文艺创作生产环境日益宽松的情况下得到同步调整完善。具体联系到昆明文艺创作实际,在现有条件和现行体制下,昆明文艺创作要上更高台阶,要在文化昆明建设中有更大作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昆明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昆明地区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本土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1.文艺创作组织管理单位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文联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文艺创作组织管理机构。作为现行体制内一级单位,在文艺组织管理主业之外,文联当然要担负必不可少的行政事务。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行政事务过多过频,使文联领导和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文件、会议、考核、检查……文联机关工作者成天应付体制内日常事务尚自顾不暇,自然就很少有精力和兴趣放在文艺规律研究上,放在抓作品出人才上。这样长此以往的后果,不言自明:文艺不仅在社会上被边缘化,甚至在一些地方的文联自身,也存在自我边缘化。自暴自弃,自轻自贱,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的情况,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在像瘟疫一样不断蔓延。在那样的地方,文学艺术遭到严重轻视甚至蔑视,作家艺术家受到人格轻侮甚至践踏,文学艺术无人问津,文艺的断层比别的地方就更为严重。

  文联行政化倾向突出的另一个特点,是文联领导班子配置的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过去,各级文联通常在当地作家艺术家中培养和选拔任用领导,并成为一种惯例。如今,各级文联基本由上级机关指定和任命官员 (尽管在形式上还是走了通过代表大会选举的程序)。由于各种原因,以前成为制度和惯例的从文艺家中产生文联领导的情况,已经难以为继。

  文联普遍被安排行政官员任职的一个突出弊端,是某些不熟悉文艺规律的职业官员,到文联后,往往喜欢按过去行政工作思维惯性处理文艺事务,对于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基本漠视,对于文艺作品的好坏也基本缺乏认识判断,对于成就大个性突出的作家艺术家,基本不大包容尊重。这样的文联,就很难出优秀作家作品,更难出大作家大作品。

  比如某县曾出现一位有较大潜质的小说作者,其发表的小说处女作即被国内主要文学选刊和年度选本选载并获奖,该作者后续发表的小说作品也显示出有较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作者个人生活存在诸多瑕疵,其作品有较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被当地意识形态部门认为是 “抹黑乡梓”“丑化官员”的负面作品,因而受到比较简单粗暴的 “封杀”。对此,该县文联由于缺乏既懂行又关心热爱文艺人才的专业领导,不能据理力争和实际帮助文学青年,也就采取无所作为的放任态度,一个本来有望造就的基层作者因此自生自灭。

  2.文艺创作组织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空壳化倾向。文联的空壳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许多基层文联 (县、区),虽然有组织,却存在无编制,无经费,无平台,人、财物以及办公场地不能得到落实的情况,文联工作自然也难以展开。

  比如昆明市所属某县文联在挂牌成立以后,从当地一所小学抽调了一个酷爱文学并小有成就的青年教师到文联工作,该青年在数年时间里,实际担负了县文联从文艺活动组织到文学刊物编辑的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其原有事业编制身份不能适应文联参公管理性质,在借调7年之后,又只能回原单位教书,已有起色的文联工作因此出现停滞倒退现象。

  又比如另一县文联,在批准成立核编时,有编制4人。经过努力,实现了专职在编人员1人,另有3人为借调工作。该县原有各种文艺协会10个,会员上千名,而文联全年工作经费仅3万余元,文联办公场地也只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借用办公室。面对专职工作人员少、专项工作经费少、专门工作场地少等诸多空壳化情况,该县文联采取协会和会员同时 “瘦身”的办法,将原有10个协会通过移交或合并后减少为8个协会,将原有上千名会员减少为700余名。但是,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联空壳化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矛盾。

  昆明市一级文联的情况稍好,但是经费不够充足、平台不够充实、许多好的设想难以实施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文联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如何凸显其联系高端文艺人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优质文艺作品的纯公益性质,是各级文联努力的方向,也是解决空壳化的有效途径。

  3.文艺创作组织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专业人才断层倾向。与文联空壳化情况相一致的另一倾向,是专业人才断层问题突出。现有昆明市文联专业人才,普遍严重老化。退休、调离,文联专业人员在自然减员中所剩无几。文联新进人员,又以行政工作人员为主。即便文联所属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考选聘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或对文联专业和事业价值难以真正认同的情况。文联所属协会专业人才情况也与此大致相同。在一轮又一轮人员置换中,文联及协会的专业性、权威性、特殊性,被不断稀释、减弱,长此以往,文联及协会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就成为了问题。

  以昆明市文联所属两家事业单位为例,其中的 《滇池》杂志,与昆明市文联同步成立,迄今已经有30多年办刊历史,是昆明市文联唯一实体型事业单位,在鼎盛时期,刊物单期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跻身于全国省会城市文学名刊行列,其影响力甚至远超过昆明市文联本身。《滇池》从杂志主编到普通编辑,清一色都是在各自领域成绩突出的作家、诗人、画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曾经在全国文坛颇有影响的 “红土诗”“边地小说”,不仅是从 《滇池》发端,而且其开创者和领军人物均出自该刊编辑。当时 《滇池》编辑队伍中,仅中国作协会员就多达10多人,刊物美编是云南知名画家,就连刊物发行工作者也是全国有名的文学活动策划人。《滇池》每次组织文学活动,全国文学名家应者云集,贾平凹、陈忠实、张贤亮、莫言等均参加过 《滇池》笔会或文学采风。《滇池》对昆明和云南本土写作者的发现扶持和培养,更是有口皆碑。现在成为国内知名文学现象的 “昭通作家群”,其中的领军人物如夏天敏、雷平阳、邹长铭、胡性能、潘灵等人,都是从 《滇池》起步而走向全国文坛的。就是这样一个老牌文学杂志,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却因为退休等自然减员,如今刊物编辑队伍中,有影响的作家、编审和中国作协会员仅剩1人。在2010年昆明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滇池》杂志被简单地划归某报业集团,其刊号被划拨出去,造成管理上的人为不顺,其后遗症至今未得妥善解决。

  文联的另一家事业单位是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该院前身是昆明文学研究所,再往前回溯则是昆明文学院。该事业单位的发展变化轨迹与 《滇池》大致相同。在其鼎盛时期,包括夏天敏、邹长铭等在内的昭通作家,存文学等少数民族作家,都受聘于该院。后因为种种原因,该院实际一度消失。到2004年重新恢复开展工作后,依然保持了人员和创作高端的态势,当时3名专业技术岗位,全部为正高级职称 (2名一级作家、1名一级画师)。但是随着近年来退休等原因,该单位有影响的一级作家、批评家、中国作协会员也仅剩1人。该单位在2010年昆明文化体制改革中,也被文件简单划归并入昆明市文联机关,只因为其事业编制与文联机关参公管理性质不能兼容而不了了之。

  昆明市文联承接文学艺术专业业务工作的主要平台,实际就是两家下属事业单位。然而这两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构成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两家单位分别仅剩1名有影响的作家批评家,即 《滇池》执行主编张庆国,同时是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昆明作协主席;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冉隆中,同时是云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昆明评论家协会主席。而这两位在国内和省内都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其年龄分别已经达到58岁、57岁。可以想象,两三年后,随着他们的退休,昆明市文联自身有较大影响的作家基本归零。

  文联下属14家协会,其主席有半数以上为退休人员兼任,年龄最大的协会主席直到80岁才换届。多数协会的会员年龄老化情况极其严重,几乎所有协会开展活动时都是老面孔,鲜有年轻人参加。各级文艺家协会几乎成为了退休工作者俱乐部,文艺事业的后继乏人情况较为突出。

  文艺人才的断层与文联事业的边缘化有直接关系。社会的需求在本质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产生出类拔萃的文艺人才的低概率,使得大多数爱好者最终选择了放弃和远离。文艺创作对天分的严苛要求,劳动强度的相对较大和所得报酬相对较小,也是很多人退出的重要原因。以文学创作为例,相当一批严肃文学写作者不愿也不善于融入商业写作中,至今还以 “吟成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写作态度从事创作,其结果往往是作品数量少,写作报酬低,社会影响小。一些写作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处于低迷状态。比如本届昆明作家协会,仅有7名副主席,在2014年因病已经去世2人,他们的年龄一个为56岁,另一个不到60岁。现有几名主席副主席,身体全部为亚健康状况。

  4.文艺创作组织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平衡发展状况。首先是都市核心区与郊县区文艺发展严重不平衡。昆明都市核心区,既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地,又是包括文艺人才在内各种人才的聚集地,全省最优秀的文艺家、包括部分国内外的文艺人才,都聚集昆明。昆明的文学创作、发表和出版平台,各种文艺展演、文化设施也相对密集。仅以文学创作为例,全省已经加入中国作协的约200余名会员,绝大多数都工作生活在昆明;云南有影响的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全部都集中在昆明。昆明一些有理想抱负的写作者,常常将自己的文学视野放眼世界,将自己的文学阅读谱系与世界文学发展现状同步;而相当一部分郊县区文学写作者却只希望自己的某一篇作品能够出现在昆明某报某刊上,就能够获得极大文学满足了。昆明一些普通文学爱好者,如果置换到几十公里外的某县区,就可能达到那里顶级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水准;反之,如果将某些在郊县当地已经较有影响的作家置换到昆明,则只能达到一般文学爱好者的水准。甘做 “小地方名人”的自我满足,“取法乎中,得法乎下”的井蛙意识,都严重制约了郊县区文学的突破发展,也是造成昆明都市核心区与郊县区文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郊县区之间文艺发展严重不平衡。在昆明14个县区,特别是10个郊县区中,文艺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以文学为例,部分有文学传统的县区,比如宜良县、东川区等,作家人数相对较多,文学创作相对活跃,文学成果也相对比较丰硕。

  在宜良,近些年来甚至出现了一个普遍得到认可的 “宜良作家群”,以郑祖荣、刘伟、宋正培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以张维林、钟树林、李华、宋晓溪等为代表的中青年作家,创作活跃,成绩突出。特别是郑祖荣,在文学创作和地方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个人出版的文学和文化著作多达20余部,并因此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昆明作协副主席。郑祖荣在当地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对宜良文学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效应。宜良形成较为普遍的著述之风,在很多场合,无论官民,不比吃穿,而比谁创作发表的作品多,谁出版的著作多,并以此为荣。现在,宜良一县有定期出版的文学和文化期刊3本,其中1本为县文联主办,1本为县中学主办,1本为民间团体主办。仅2013年,宜良就一次推出地方文学丛书15本,其中长篇小说就有5本。青年女作家宋晓溪个人出版长篇小说2部,另有3部待修改出版。因为创作成绩比较突出,宋晓溪被云南省作协推荐到北京参加鲁迅文学院学习。水利工作者张维林多年潜心创作,已经创作出10部达300余万字的系列长篇小说,其中2部已经出版。

  东川区曾经是因铜矿而建的老工业城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座城市聚集了一大批以书写城市工业题材见长的作家,代表了当时云南文学创作的较高水准。随着后来资源枯竭,撤市建区,东川文化和文学事业随之凋零。近年来,东川通过集聚资源,产业转移,再度振兴地方经济文化,文学创作有了明显修复性增长。这与当地作家协会主席曹卫华的坚持不懈努力有较大关系。曹卫华多年来除了自己坚持创作,还将大量精力用于发现、扶持、培养文学新人,经他之手,推荐发表出版作品的当地作者,就多达数十人。目前东川也办有固定出刊的文学期刊3种,分别为文联、企业和诗词学会所办。当地企业对文化和文学的重视,也是东川文化恢复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当地国有企业金沙公司,从2010年就创办了文学刊物 《金沙》,并聘请昆明资深作家做文学顾问。该企业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永祥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 《铜草花开》,被云南多位著名作家认为是近年来写老工业题材的最重要收获。

  郊县区文学和文化事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与当地有一个或几个有影响力、有成就感的领头人或带路人有直接关系。比如禄劝的吴明泽,自身是县人大副主任,同时又是作家、县文联主席,其文学创作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就尤为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安宁余松涛、晋宁罗家柱、杨尔文等,他们既是文联作协领导,又是当地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对当地形成文学小气候有直接作用。晋宁近年来就出现了一个小有成就的作家小群落,一地有省作协会员10余人,经常创作发表作品的有30余人。

  相形之下,一些县区,有的有地利优势,有的有经济优势,有的有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文学和文化事业发展却相对比较滞后,与文学和文化强县、大县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第三是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发展严重不平衡。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究其两者关系,一个通常的比方说是 “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这是从理论上说,二者是并驾齐驱、比翼齐飞,谁也不能少了谁,谁也不能离开谁。但是事实上远不是如此也很难如此。往往是文学创作成为主体,而文学评论却成为创造附庸;文学创作参与者众,而文学评论写作者却人丁寥落;文学创作在包括评奖、晋级等方面普遍受到重视,而文学评论基本被长期忽略。过去评选了数届的昆明 “茶花文艺奖”,从设奖上就没有文艺评论的位置。几经呼吁和努力,刚刚准备在2014年从奖项设立上给予文艺评论一席之地,却因为 “茶花奖”的取消而无从说起。从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到文艺创作组织生产部门,对文艺评论采取过分实用主义的使用手段,比如在需要向外造势推荐宣传某些文艺作品时,在需要对内检讨审视研判某些文艺作品时,才会临时性召集评论家开展工作。文艺评论本来就是一项难度大、待遇低、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参与者越来越少,热情度越来越低,这个行当也越来越不受重视。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在昆明地区发展就不平衡,在郊县区更是严重不平衡,一些郊县区甚至完全无人从事这项工作。一些地区出现了有苗头的文艺新人,缺乏相应的评论研究等帮扶措施;一些地方出现了有争议的文艺作品,也缺少正确的批评分析引导。缺少文艺评论的参与和引领,其结果,只能是对当地文艺事业发展越来越不利。

五、提升文艺创作能力,促进文化昆明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明辨是非,坚持价值导向把关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引导文艺创作释放正能量。把握好文艺创作生产价值导向,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级文艺主管部门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履行好 “守门人”和 “把关者”的职责,在创作报审、宣传推介、播映展演、出版销售等不同环节严格程序、科学管理;同时,应重视题材规划,明确哪些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增强创作生产者的底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各文艺家协会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督的功能,加强对创作生产主体的规范引导。各播映展演出版传播平台要强化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防止毒害人们心灵的文化垃圾进入文化消费领域。要以打造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为抓手,铸就文化品牌,在 “五个一工程”、国家和省市重大文艺奖项平台上,推出作品、培育人才、锻炼队伍、完善机制,形成以作品带人、以人促作品、以机制保障创作的生动气象。

(二)加大投入,构建激励奖励机制

不断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优势资源集中到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上;细化选题立项、创作生产、宣传评介、奖惩措施,制定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办法,为实现文艺精品战略目标提供政策支持;切实做好获奖作品展演、展映和展播,力求发挥文艺精品的示范导向作用。争取增加文化产品和文艺创作公共财政经费投入,对部分定单式文艺作品实行政府采购,建立文艺创作出版奖励机制,以奖代补,以补代投,加大 “文化昆明”建设中涉及文艺项目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保障。注重文艺人才的内培外引。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培养壮大自身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也要创新思路,放开视野,打破约束,突破常规,广引人才。在工作条件、住房、交通、职称评聘、成果评奖、业绩考核等方面创造优惠宽松的环境,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使文艺家们无后顾之忧,潜心创作,真正做到出作品,出新品,出精品,出人才。设立相应的文艺创作奖励基金,鼓励和激励原创,购买服务,营造环境,以多出在全省、全国、国际上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为目标,突出昆明特色,打造昆明品牌,推出昆明精品。建立健全文艺精品扶持制度,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论证、考核等机制,重奖在国际国内取得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家。

(三)遵循规律,建立作家、艺术家挂职、交流制度

选派作家、艺术家到先进发达地区或贫困县 (市)区乡镇,挂职锻炼,进行交流。使作家、艺术家们真正深入生活,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思想、新理念。通过挂职、交流,汲取更多的创作源泉,创作出具有昆明特色的、更多更好更富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好作品。

(四)促进开放,创新文学艺术生产机制

注重文艺创作软实力,依托物质基础硬实力。实现策划、创作、制作、推介、发行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化运作,促进文艺创作内在价值向社会影响力转变、文艺作品向文艺产品转变、文艺精品向文艺品牌转变。硬实力既要从党委、政府那里争取,更要 “放胆、放心、放手、放开、放活”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企业,积极探寻合作化产业化发展新路子。要积极探索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购买创作等运作新模式,激发艺术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构建合力创作、联合生产、共同受益的新机制。

(五)优化环境,形成促进文化发展新机制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文艺主管部门和组织要努力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尊重规律、体现特色。做到脑多想、腿多动、话多说、事多干。在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经费、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的关心、理解、信任和支持,这是做好工作、发挥作用的前提。

  不断提高为文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为广大文艺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做好文艺主管部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文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为广大文艺家服务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工作领域,畅通服务渠道。与艺术家交朋友,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之交心。文艺主管部门每一位干部和工作人员,面对艺术家时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少一点官气,多一点文气,少一点颐指气使,多一点谦虚尊重,要讲真话,动真情,与艺术家平等而真诚交往。做好文艺工作,“尊重”是核心。尊重艺术家,尊重艺术创造,要用满腔真情,一颗真心,真诚关心,为艺术家多办一些好事、实事,致力于培树一支德艺双馨、阵容强大的文艺队伍,实现以好队伍打造好作品这一重要目标。尊重艺术家,“真诚”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唯有其诚,行乃实也”,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真正达到 “联心”“联谊”的重要目的。文联要认真履行 “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始终把为会员、为艺术家搞好服务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生命线。要加强青年文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办好名家讲坛、研修班、研讨会、笔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大扶持力度,拓宽培养渠道,培育一批优秀的昆明文艺英才,为文艺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要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推动文联组织向基层单位延伸,向新兴艺术领域延伸。把一些新的文化组织和自由文艺从业者纳入工作范围,广泛团结各领域、各门类、各种所有制单位的文艺人才。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法。最大限度提升文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强会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把文联建设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温馨的家庭、和谐的集体。

  古语道:“盛世之风,在崇文也”。我们欣逢盛世,理当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文艺工作实践中,要在全市文艺界积极培树 “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价值观,大力表彰奖励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和先进典型,实施 “双推”工程,牢牢抓住优秀文艺人才这一无法取代的宝贵财富,以优秀人才培养与推介带动艺术精品生产,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记录时代强音、润泽人民心灵的优秀文艺作品。

  文艺主管部门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文艺专业知识和协会工作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努力成为文艺工作的行家里手;要保持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经常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热情支持,业务上尽力扶持,生活上真情关怀,以此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

  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浓厚氛围。团结是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是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的无形资源。要充分尊重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人文个性、作品特色、艺术风格、创作流派;要切实加强团结,促进和谐,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要积极倡导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大力弘扬 “团结尊重、创新求实、德才载物、包容和谐”的文联精神,围绕 “人才、作品、影响、品牌、平台、基地、阵地、活动”重点,打造有为文联、开放文联、和谐文联、快乐文联,内增活力、外树形象,促进文联事业的大发展,为 “文化昆明”的建设,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昆明文艺发展繁荣之路无疑是漫长而艰辛的,昆明还缺少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精品力作,昆明作家艺术家还需要对生活进行深度开掘,昆明在文艺诸多领域和外地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都是昆明市文艺主管部门未来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昆明市文艺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知难而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交出合格答卷,为云南 “两强一堡”建设,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和 “文化昆明”建设,为昆明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建设,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切实贡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