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陶醉于诗歌的碧水青山——姚文静的诗歌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世界文学评论 热度: 16108
程玉新陶醉于诗歌的碧水青山
——姚文静的诗歌艺术

  程玉新

  内容提要:诗人姚文静通过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来组织诗歌内容,综合运用想象与联想以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形象。自然景物也被诗人摄取到了诗行中,但它不再是自然景物本身,而是受诗人思想感情熏染,与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相伴随。

  姚文静 诗歌 评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又是诗歌艺术形象的载体。诗人就是通过最精练、最优美的语言形式来组织诗歌内容,创造优美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表达爱憎。它往往通过选取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或片段,作为写作素材,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再把题材精选入诗,从而达到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创作目的;达到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的目的;使读者在获得高雅艺术享受的同时,接受感染和教育。阅读姚文静的诗歌,可以说是获益匪浅,感受至深,真正找到了诗歌的碧水青山。

一、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素材

集子中所选的诗篇,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都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

  诗人通过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把内心的深刻感悟外化给读者,从而形成强大的艺术感召力量。“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产生社会作用的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它不仅仅只限于《诗经》里古老的篇章,对后来所产生的古诗、近体诗和词,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诗歌评论的作用。就当今的诗歌评论而言,不仅限于古体诗词,对新诗的评论,仍然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指导意义。

  姚文静曾经外出创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练,其中的酸甜苦辣饱含于内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达到“中和之美”,使其以诗歌含蓄委婉的形式进行外化,是最为恰切的方法。这是其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

  《你必须是火》这首诗里写道:“……我铺陈过翠绿 渲染过桃红 勾勒过起伏的麦浪,甚至在描绘一朵盛开的菊花时,抽出了内部所有的金黄。而北风,步步紧逼 它携裹寂寞,一夜压窗 我能吐露的,除了白 就只余被寒霜 久已擦拭的骨节这一刻,你必须是火 才能找到我体肉,蕴藏的磷质 以燃烧的方式拯救我。”表现了对所处现实的困惑与企盼改变命运的情绪,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追求。

  诗人的心灵是洁净的;诗人的情操是高尚的;诗人的志趣是高雅的,不允许亵渎或玷污。《我要住到一朵梅花里面去》是这样写的:“……无论是消亡,还是破灭世间的烟尘,都无法触碰我 无法触及我的灵,我的骨 以及,我残存的驱壳 只有它们,只有那些与生俱来的温润,才能找到我,才能彻底打湿我眼底的干涸 让我相信,我要的洁净依然是,纯白的 我要的炙热,依然是血红的。” 在这里,作者赋予了梅花的赤诚与无限的信任。透过诗行让人感受到了,梅花成了诗人的化身。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歌咏赞颂的对象。它不畏严寒,刚毅不屈,象征了人优秀可贵的品格。这里表现了诗中的主人公决心与浮华奢靡、污浊的东西决裂的坚定的决心。还有《行至水穷处》,也表现了这个同一的主题,不再赘述。然而,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里,谁又能真正的做到“乐天知命”呢!这大概是诗人对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诠释吧!

二、精巧的构思

构思是作者在孕育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考活动。它包括题材的选择提炼,布局谋篇和主题思想的酝酿确定,以及诗歌形象的设计等等。它是作者心血凝聚而喷发的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以生活的实践为基础,并受一定世界观和创作意图的制约。它不仅需要形象思维活动,同时也有逻辑思维的参与。

  《菊花梦》这首诗共分五个小节。第一小节交代时间,“深秋之夜”,由月光引出开放的菊花。第二小节赞美菊花的“安详”、“洁净”、“温柔无比”,由此引入情思,进入梦乡,“让我再一次,忍不住交出深藏于心的思念 在它深处安然睡去”。第三小节,前三句抒发对菊的爱慕之情,后两句笔锋宕出“魏晋”来,为第四小节写“东篱”打下伏笔。而第四小节则诗情波荡,“不爱南山,不爱东篱”,对陶渊明进行了大胆的否定。诗人选择的是“只要一匹日行千里的白马带我满踏花香,把流露多年的幸福沿途收集 一路飞奔向你”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最根本的题旨所在。那就是:不学陶渊明,借“菊”来自话高洁的品格,借菊来排遣胸中淤积的块垒,而是要“踏着花香,把流露多年的幸福沿途收集”。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这不是诗歌自诞生至今,所歌咏的,人们一直所追求的,人生与幸福吗?第五节写得更是叩人心弦。“将你我的前身后世翻检,紧系 再寻一处 小桥流水 从此与你 朝听鹧鸪声声,暮看炊烟四起。” “鹧鸪”,鸟名。由于它的叫声协音为“归去,归去”,因此,在古人的诗篇里,常用它来抒写离情别绪,盼望游子早归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里,诗人并不是歌颂陶渊明笔下空想的世外桃源,更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遁世被动地隐于田园,而是振作精神勇往直前。笔触的落脚点,是在红尘滚滚的人间社会,诗人所追求的是一个优雅闲适、安然静怡的幸福人生境界。整首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气韵贯通、浑然一体、意向高远、主题鲜明,最为耐人寻味。

  《海棠花语》通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海棠花以人的思想感情,抒写相思。这个相思,不是写人的离情别思,而是对人间“真善美”的相思。“……这倾世的绝美,而世事凉薄连月光,都白到陡峭不已。”这里诗人把海棠花的“绝美”与“世事凉薄”进行对比,其结果是“连月光,都白到陡峭不已”诗句内涵深沉,令人深思。接着诗人由此生发出一层议论、抒情和描写,对海棠花大加赞美。“唯独这些花,噙住春色将一寸一寸相思,从紧锁的眉间 一直开到心内” 既承接了上文,又暗示了题旨。第四小节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抒写海棠花的无穷魅力。第五小节紧承第四小节“让你画下一树海棠,画下滚烫的热泪画下月月年年,一个人在树下等待的身影。”兼用了一组排比的修辞手法,至此,诗人才算完成了鲜明艺术形象的塑造。整首诗开头起得低沉,中间三小节跌宕摇曳,末一小节结得委婉含蓄而意境深幽。通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承传孝文化,释放正能量

在中华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孝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之所在。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如果他的眼里容不下父母双亲,那么,在他的心目中还能容得下谁呢?如果真是这样,他决不会去爱他的其他亲人;决不会去爱他的家乡;决不会爱他的祖国,他也更不会去爱天下苍生!

  《父亲和他的桃子》和《桃花记》,分别热烈歌颂了勤劳善良、和蔼慈祥、坚毅纯朴,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子女的父母双亲。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氛围中,有很多人,如今有了钱却返璞归真,回报社会,可是,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反而抛却了用金钱换不来的人间真情。

  《桃花记》中这样写道:“三十年前,母亲把一些桃树 种进心里 那些年 不是风,就是雨 桃花每开一季,就从母亲脸上 借走一抹红晕,桃树每高一寸,就从母亲指尖吮掉一层柔润 三十年后,桃树成林 日子,有阴也有晴 我和满园的桃花开的(得)一样,明艳动人 而母亲,却将终年不化的积雪 披上了头顶。” 诗人把母亲三十年前后的情形,做了鲜明的对比,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这是能让读者产生最为强烈共鸣的诗句,大可收到极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父亲和他的桃子》,分为《桃树》、《桃花》、《桃子》三章,把叙事、抒情、描写、议论等熔于一炉,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手法,歌颂了父亲朴实勤劳、善良坚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两首诗,正是作者用诗歌这种独特的形式,所进行的血脉亲情的诗语交流。由此可见,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父母无限的热爱。这就是作者用诗歌的这一优美文学形式,承传孝文化,释放正能量的具体写照。

  通过鉴赏姚文静的诗歌艺术,足以让读者深刻地理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更是让读者寻找到了,诗歌的碧水青山!

四、想象与联想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综合运用

由某人物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心理过程叫联想。心理学上,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叫想象。想象与联想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被作者普遍运用,特别是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使用得更为普遍、更为广泛。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把零散的材料缀结入诗,就是靠联想来完成的。它就像是把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而想象则能让作者的文思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两种手法常常伴随着修辞的综合使用。修辞的作用使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优美鲜明,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凭借它们,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写作材料,也是诗人为诗歌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优美的意境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著名词话家王国维曾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姚文静的诗歌里,正是成功地综合运用这些手法,才使得她的作品,获得了语言活泼、意境优美、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父亲和她的桃子》中“……只需要一夜东风,枝上的燕尾,便落成父亲手中的剪刀”, 在这里树枝上并没有“燕尾”,实指桃树上的旁枝被剪去。“每一棵桃树 都有父亲赋予它的名字,像极了父亲最疼爱的孩子”;“几场雨后迎来了盛大的花事,挤挤攘攘的桃花满枝 每一朵,都明媚得像待嫁的女子” 在这三例中,第一例联想与比喻中的暗喻合用;第二例想象与比喻中的明喻合用;第三例中想象与比喻中的明喻合用。收到了赏心悦目的表达效果。

  《榴红》中“……这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她偷偷换上裙子,坐在五月的树枝上,不做声 不画眉不等谁 她只要秋天来临,咬碎细细的小银牙 一个人痛到撕心裂肺”, 不仅运用了想象与联想还穿插了拟人、排比的修辞。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足以激荡读者的心灵。

  《桂花向晚》中“……比兰馥郁,比梅轻灵” ,“……引我看见,遥远的乡下 那些飞舞的萤火,低垂的庄家(庄稼),包裹我远离寒冷的棉花,还有结满诱人青紫的葡萄架。这些原本,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心念 此刻全都长出翅膀,沿着花开 潜入诗词,幻化成触及想念的字眼 譬如 天涯若比邻 譬如 千里共婵娟。”这里以联想与想象为主,配合使用了类举、比较、比喻、拟人、拟物多种修辞方法,把所有与表达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缀入诗行里,为创造优美的意境服务。《月光如刀》通篇运用了想象与联想,恰当地穿插排比的修辞,对创造诗歌的意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菊花梦》中“……今夜,就让我随这朵菊花 逃离满城的金黄,潜回魏晋 不选南山,不要东篱”,“将你我的前身后世 翻检,紧系 在寻一处小桥流水 从此你我 朝听鹧鸪声声,暮看炊烟四起”, 由对眼前菊花的赞美,进而联想到晋朝的陶渊明对菊的热爱和隐居生活。不仅紧扣了主题,还极大地丰富了诗的内容,后者则是通过梦境展开想象,寻找现实社会中安宁恬淡、静谧闲适的生活。这些都对深化诗歌的主题,为诗歌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在姚文静的诗歌作品里,有不少诗歌是侧重于写景抒情的优美篇章,读之颇耐人寻味。《迎春辞》中“……从今夜开始,一碧千里 让你潜伏的溪流,随着鸟鸣汹涌四起 我要催开一树桃花,将绯红的桃色 为你结上衣襟,我要写下一阕词,押住平仄的韵脚,用尽妖艳的字句”;《狗尾草》中“……看见风就舞起来 从春到秋 把唯一的绿裙子 舞到褪色”;《白月光》中“……白过云朵,白过牛羊,白过去年的那场雪 白过儿时的那一片棉花地 白过故乡小院的梨花 白过母亲鬓边的白发”;《雨夜》的结尾“就像把鸟鸣交给天空 把翅羽交给雁阵,把安详交给梦境 把洁白的芦花交给 秋天的深处……”;再如《下弦月》末两段,“……参透生死,芳香流转 渡往我青春的海面,掀起一场潮汐 捕捉,无数的渔火 和大片的湛蓝”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优美章节。这些景物,一旦被诗人摄取到诗行中,那它就不再是自然景物本身了。它们已经饱受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熏染,往往与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相伴随。这样就使诗歌达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于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著名的词话评论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対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使用景语,概括和精辟的总结。在古代文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命题是“诗言志”。我国的文学批评始于论诗,“诗言志”就成了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在今天看来,诗不仅“言志”,而且“言情”。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歌被誉为文学中的一支轻骑,因为它最能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它也能最大限度地用来鼓荡衷肠、摇曳性情。钟嵘在《诗评序》中,从理论上分析说:“种种情感,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在姚文静的诗歌里,求真、言事、言志、言情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表达爱憎、感悟人生、歌唱幸福。这就是诗歌的本源,这就是诗歌的碧水青山!

  注解【Notes】

  ①观群怨:《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兴”,是指诗所具有的打动人的情感,激励人的心理,使人产生振作、奋发等积极情感的艺术感染力。诗“可以观”的“观”,即观察审视,包括审美主体自己观看和指点别人观看两重含义。诗“可以群”的“群”,这里作动词用,当“会合”解,《荀子·非十二子》中说“群天下之英杰”,杨倞注“群,会合也”。“群”还有和谐、协调的意思。《论语》在讲到君子时指出,“群而不党”的“群”也是“和谐”之意。孔安国释为“群居相切磋”,是说大家在一起读诗,可以相互切磋,交流思想感情。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抒发怨愤之情。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来抒发“怨”是化解社会消极心理的一种重要途径。

  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八佾》在赞美《关雎》时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安国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特定形态。

  ③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中“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只有阴与阳配合才符合道理,只要顺应天命保持乐观,就不会忧心忡忡。

  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出自东汉的何休《春秋公羊传解估宣公十五年》,这是对《诗经》中最精华部分的评价。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文学价值很高。饥者,就是饥饿的人;歌,就是通过音乐形式来表达;其食,则是与饥者息息相关的食物。歌,是歌颂的意思。但在诗经中并非如此。《毛诗序》中说:“在心为想,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用现代汉语中一句通俗的话可解为:饥饿的人唱出的歌都是有关他所吃的食物的,劳累的人唱出的歌都是有关他所从事劳动的。

  ⑤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这句话有两种理解:①诗词由具体的意象构成意境,而不是浮泛的言辞格调就高。②诗人艺术境界高,写出的作品自然格调高远。

  ⑥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诗中一切景物的描写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都必须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

  ⑦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最早提出的一个文学评论的标准。《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尚书·尧典》中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中说:“诗以道志。”意思是说,诗是用来表达志意的。

  Through ingenious ideas and beautiful language to organize the poems, Yao Wenjing comprehensivelly use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to create the beautiful artistic images. Natural sceneries are also taked into the line of poetry by the poet, they are no longer natural scenery itself, rather than to express the strong feelings accompanied by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poet.

  Yao Wenjing Poem Comment

  Cheng Yuxin is from the Laohekou Poetry Reading Association. His research areas are Classical Poetry and Contemporary Poetry.

  程玉新,老河口市诗歌朗诵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古典诗词、当代诗歌。

  Title:Intoxicated with Clean Rivers and Green Mountains—On the Poetic Art of Yao Wenjing's Poems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