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批评应该加强审美意识
毕光明
文学说到底是一种审美的言说,因此作家与批评家在从事创作或批评活动时都应具有审美意识,也就是说是在审美意识的支配下从事创作与批评活动的。但是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比较淡薄,以小说为例,不少作家注重的是社会问题的近距离关注或自我经验的粗放表述,造成作品的社会性、政治意识形态性、认识价值与文化价值有了,而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却少了、低了。比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新世纪文学在总体上出现艺术的衰退,文学界普遍缺乏艺术自律的信念,使文学的门户过于开放,导致一个时代的文化创造缺少精品意识,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失去应有的边界,以至于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达到这个时代应该达到的高度,文化的等级无法形成,时代精神因而缺少向心力,因为缺少高水平的文学艺术,民族精神的发展就会失去标高和聚焦点,只能呈现为芜杂而散乱的状态。
造成文学不能真正成为国民精神的灯火,市场经济与后现代文化的模仿性制作及其过度消费是主要的肇祸者,但是文学批评不能给创作以严格的监督和有力的引导也难辞其咎。新世纪的文学批评受市场意识形态的诱惑和文艺与文化理论的压迫干扰,不能坚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而在文学性与社会意识形态性、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批评与研究、文学与文化之间莫衷一是,首鼠两端,失去主体性和艺术责任感,丧失以审美为核心的批评标准,放任外部力量对文学世界的侵占、割据与误导,文学的门槛由此降低,文学的整体水平下降,凤毛麟角的优秀作家作品反倒被淹没、误解甚至遭到攻击,结果文学批评与文化一道呈现为一片乱象。批评之乱,乱在批评工作者审美意识弱化,对文学本质认识模糊,对文学本体缺少鉴别力。审美意识匮乏的突出表现是,批评者要求作家作品的不是现实感受与个体经验的审美转化及其美学效果,而是过分看重文学作品里反映的现实关系,批评因此把文学拽在与现实社会问题直接纠缠中。由于重视的是文学创造的合目的性(批判现实或反思历史),而忽视文学创造的合规律性(文学性生成中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因而文学创造的感性形式(编排出的形象体系)也就难以具备持久的艺术力量与审美价值。具体说,不能做到“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高度统一。经验未经过审美意识的熔铸,它转换为艺术符号后,并不能实现文学把握现实和反哺人生的独特作用。它可能出现新的概念化写作,出现文学史的倒退现象。比如像曹征路的《那儿》和刘继明的《启蒙》式的写作,很少有批评家注意到他们这些写作与莫言、张贤亮的写作的高下之分,就在于前者其现实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未得到审美意识的熔铸,原因在于作家艺术视界较为狭窄,缺少文学家应有的超越精神。
在文学批评方法多样化,批评理念多元化,批评选择类型化,研究性批评和批评性研究各有倚重、形成分野的学术语境里,主张文学批评要强化审美意识,主要是针对当代文学的跟踪考察和现场批评而言。这类批评是文学研究中的轻骑兵,最能够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审美效应的发挥起到积极作用,也能对创作起到一定的推动、制约与引导作用。这类批评,不同于学科建设性广义的文学批评,即研究性批评,但也不排除在批评活动中具有研究的眼光,即在文学史视野中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批评理论对当前的文学现象做有思想艺术深度和学术色彩的分析评价。拜西方文论译介之赐,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资源,这大大增强了文学批评透视文学现象的力量,批评对象人文价值实现的内在可能性得以在多个向度上向索取者敞开。然而,不管运用何种理论资源或批评方法,对于现场批评来说,审美批评还是应该居于主导地位,因为批评首先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甄别。在这方面,文化批评就难以占得先机。因为文化批评具有自为性,它本身的文化生成性不依赖于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相反,审美批评是他律的,因为它的存在价值取决于文学新创所提供的艺术新质。能否判断作家的写作有无艺术贡献,还是要靠批评家从动态生成的文学史视野中发现审美意识的新变,这样才能找到可适性的批评标准,对当代语言艺术做出及时的评判与有效的阐释。
文学回到审美本性,的确是今天批评界应该予以面对的一个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促使作家与批评家一道为现实的社会去向而焦虑,形成新的文学伦理观,审美的精神活动因之成了奢侈品;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文学研究学术化,使得感性经验和艺术价值判断在文学研究中受到轻视,这就造成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与20世纪80年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文学新传统发生断裂。新世纪之初李陀对纯文学的发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至今没有消除,近年文学教育(主要是研究生培养)中盛行的理论拜物教与沉溺史料也阻碍了批评新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70后批评家多半不重视文学的审美价值,这不会不影响当代文学的艺术发展。所以,重温20世纪80年代文学自主性思想,或许是今日批评重开新路的必要功课。在今天这个混乱的文化语境里,审美主义不会再形成为文学思潮,但是对从事纯粹的文学批评的学院派批评家来说,强化审美意识显得十分迫切。
毕光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