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德育是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长期低效,本文尝试以班会提高效率,阅读引领成长,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及时对德育进行评价等方面解决德育低效的问题,并阐述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活动。
关键词:德育;班级;活动;及时评价
英国著名大学牛津大学的校训是:“一个人学习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知道的越多,忘记的就越多;忘记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知道的越少,那为什么还要学习呢?重要的是获得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情操。”这种习惯、精神、情操就是学生的道德。但在德育教育中,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就班级德育的开展,浅谈几点体会:
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德育低效的现状
汉朝王充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可见,道德在人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德育现实中却是低效问题突出。很多德育工作者仍旧在“通过简单强制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认可的思想观点、政治信条、道德和行为规范,试图使受教育者无可选择地接受这些观点和价值规范。” [1]表现为:
(一)教育的思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经常听一些同事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动之以情,只在一些感情缺失的学生中效果明显,对不缺爱的学生往往起不到大作用。晓之以理,只对不明白道理的学生有用,对知行不一的学生往往无效。约之以法,这种办法只对有规则意识或者胆子小的孩子有用。“这三种教育思路都是以教育者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从孩子的实际中出发。” [2]
(二)负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的班会课流于形式
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生至少接受400节以上的班会教育。但班会课很低效,表现为:班会课可有可无,经常被挪作它用,缺乏主题,班主任天南海北“信天游”,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班会课应该是通向心灵,面向学生,指向未来的……有些班主任把它的“武功”废了。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班级德育效率的对策
品德的形成更多的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德自我生成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走进学生心灵,感化心灵的好方法。
(一)抓好班会这个主阵地,提高德育效率
“班会课可以采用‘小故事大道理式叙事德育‘小活动大感悟式心灵德育,‘小实践大体验式生活德育等一系列活动德育,”[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感受——感动——感悟”的心路历程,进行品德自我构建,进而内化为品德。学生小廖的妈妈在生二胎时去世了,父亲再婚,她只好寄居在外婆家,平时很内向,也很敏感。于是在期中时,我举行了“金子总会发光的”主题班会。我以一个活动引入,拿出新的A4纸,送给孩子们做草稿纸,他们欣然接受,接着我把纸揉成团,还是有个别人要,当我把纸放在地上踩了几脚后,没有人要这张纸。但当我拿出一张100块,进行了同样的操作,还是很多学生举手要这张钱。接下来我特意采访了小廖,她说无论它怎样脏,都不影响它的价值。也许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踩在脚下,被击倒被欺凌,只要我们是有价值的,绝不会被一时的挫折击倒。
大树有参天入云的梦想,小草有贴地行走的心愿,每一朵百合都應该有自己的春天。哪怕她是别人眼中比较卑微的一朵。当然一节班会课不可能改变太多,我但愿在她以后人生路上,失意时会回忆起今天的这节微不足道的班会课,给她的人生带来星星点点的曙光。
(二) 阅读指引成长路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璀璨无比的经典诗文。在德育教育上,我主要采用美文熏陶,学生感悟的方法,将一篇篇重在人性开发与启蒙的美文佳作呈现于学生面前,以文喻理。去年母亲节时,我推荐他们读了《母亲节》这首诗,“每逢这个日子,我就更思念,睡在荒野中的妈妈。”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来电话说,老师,我儿子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昨天死活不让我睡觉,说怕我闭上眼睛就死了……我一听,原来是这首诗惹的祸。我对他妈妈说,你务必把这件事记下来,将来您儿子长大了,一定要讲讲发生在他6岁时的这故事。谁说我们就是学一首诗而已?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事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德育就是这样一种点石成金的教育。我记忆最深的是多年前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孩子——小胡,在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征集中,因他的爷爷心脏有病需要移植,小胡有了一个设想:我们的心脏能不能像补车胎一样,给一块东西去修补,那块修补的东西得带有心脏细胞,心脏用药,自动修补的芯片……他的设想很好,但以当时的水平,没法做出模型,我说:只要你努力学习,长大了一定能实现梦想。去年他到学校找我,说他最终选择了学医,他想把他的设想变成现实,造福病人。谁说我们的活动就仅仅走过场,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在学生心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在多年后开花结果。
(四)德育评价要及时
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玩起来没完没了。游戏为什么吸引人?很大的原因是游戏每一关,无论输赢,都会给孩子一个评价。或正面:“哇,帅到没朋友,再来一次?”或负面:“差一点就成功了,再来一次?”孩子往往就在这些评价的引导下,打个没完没了。
国人讲究“道”“术”之辩。如果德育是“道”,那德育评价就是“术”。[4]针对道德评价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学校进行“用镜头记下美好”的随手拍活动,让镜头记下和还原这些美好的故事与瞬间。用校园网快速传播美好,旨在立刻表扬做得好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及时的评价,实现以“行动带动行动,生命影响生命”。
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把德育进行到底
德育教育,是一种慢艺术。我们能给每一个孩子一张宁静而温暖的书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得见分数,忆得起青春,想得起母校,记得住恩师……德育,尊重的是个性,唤醒的是意识;付出的是激情,点燃的是信念;播洒的是真爱,收获的是未来!
参考文献:
[1] 张保明. 论德育灌输.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晓春. 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
[3] 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大德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 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大德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