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即社会,社会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观点、理论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到高不可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鲜活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从生活中感悟教材,使他们积极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升生活的教学理念。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
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应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情景。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说教。平时注重从报刊、杂志上摘录和搜集一些教学资料,坚持天天组织学生看电视新闻节目,浏览报纸并抓住时机把当前社会热点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不朽的丰碑”专栏中,每天都介绍一位革命烈士,我要求学生们用简洁的语言将他们的光辉事迹记下来,不断激励自己。又如,讲有关世界政治问题时,运用美国粗暴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实事,来揭露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的不安全因素在增加,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严重挑战。我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心时政的好习惯,每天抽点时间看新闻联播,多读报刊,勤做时政笔记。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把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精美的图片、动漫资源充实到课堂中去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
生活化的课堂离不开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小品表演、辩论赛、知识竞赛、抢答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把这些形式引入课堂,走近学生,是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化要探讨的问题之一。教学中,教室既是课堂又是赛场、会客厅、法庭、访谈栏目、展览室等等。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以“访谈”、“对话”形式,铺展人物人生轨迹,以至纯至真的语言打动人心,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感动。如果能让课堂成为对话的课堂,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心情舒畅,思想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问,那这样的课堂将是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如在学习《保护大自然》时,我设置了“答记者问”活动,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市长、水利局长、村主任、和国土局长,让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就本地的资源、环境问题与上述四位佳宾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最后,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这样,一节课在师生轻松、自然的对话交谈中进入尾声,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和快乐。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 “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课外活动积极主动是把鲜活世界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补充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美国有一句谚语“听到的,过眼云烟;看得到,铭记在心;做到的,体验最深”。北京著名校长王欢对“成长”做过精辟解读:成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所以要正向干预;长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所以不能拔苗助长。教育是百分之七十的等待加上百分之三十的唤醒。教师要还原孩子成长空间,让教育回归孩子的现实生活。课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课堂中短短的四十分钟是无法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的。因此要在课外对课堂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老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切合点,结合社会热点现象、实际生活现象,有目的的开展调查、走访活动。精心设计出开放性的、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这种综合性、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生活经验在经验中升華情感。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因此,以生活理念构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大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宗旨,使得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是在这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沟通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完善学生真善的心灵,奏出和谐美妙的生活乐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