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自我东方主义在林语堂诗词翻译中的体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9210
王爱玲

  摘 要:自我东方主义指的是有着东方文化身份的学者,从西方文化的视角及其对东方的认知来审视和描述东方,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定位自我和他者。钟爱中国古典诗词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所形成的文化观的矛盾统一在他大量的中诗英译中都得以凸显。本文试图从林语堂的诗词英译中研究他的自我东方主义的表现。

  关键词:林语堂;自我东方主义;诗词

  一、自我东方主义

  所谓自我东方主义是在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和延伸出来的,重点关注的是一些有着东方文化身份的学者,从西方文化的视角及其对东方的认知来审视和描述东方,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定位自我和他人,借助于跨文化文学创作来描述自我,并且这种描述通常与西方对东方的认识与印象相一致,也就与西方口味形成了“共谋”的关系。众多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东方学者,同时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即本源的东方文化和身处的西方文化,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定位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因为他们对本源的东方文化怀有不可割舍和无法完全背离的情感,同时,他们在自己无法在西方语境下取得平等话语权的清醒认知下,又不得不依附于并试图迎合西方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部分话语权。

  二、林语堂及其诗词翻译观

  林语堂就是杰出的国学大师,在同时代的众多学者中,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古典诗词的喜好和关注是最为突出的。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的古典诗词是林语堂的一生挚爱,也是他的国学研究和东学西渐的最核心部分。他不仅潜心学习和积极创作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诗学理论和观念,还一直将古典诗词的英译贯穿于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之中。林语堂生长在中国,却有在美国生活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在美生活期间,他的大量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都是以西方读者为目标读者,以宣传中国社会和文化精髓以及价值体系为目的的艺术活动。所以,要想在异域文化下得以生存并获得话语权,林语堂就要获得居住地的主流文化的认同,这也就直接导致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中所体现的自我东方主义了。林语堂一生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但是他却从美学角度出发得出“诗不可译”的结论,当然,这里林氏的“诗不可译”并非指诗词无法英译,而是指译文与原诗词不可能在意义和形式上达到绝对的一致。因此,他认为在具体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只能侧重诗词的某一方面,这也由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理念以及读者群体等各种因素而决定。

  三、林语堂诗词翻译中的自我东方主义体现

  林语堂在他的长达万言的论文《论译诗》中强调“意境第一,自不必说”,认为诗词之美妙在意境,同时也是诗词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谓诗词的意象是指诗作中所呈现出来的虚实相生而又情景交融的形象系统以及其所激发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实现原诗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林语堂中诗英译的执着追求。

  例如: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亡,慎勿苦爱高官职!

  ——《东坡诗文选》

  Remember, my brother, whenever you sit in the lamplight on a cold evening, how we promised to each other that we shall sleep in opposite beds and listen to the rain in the night. Keep this in mind, and dont let us be carried away by our official ambitions.

  這是苏东坡所做的离别诗的一节。林语堂的译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形式和结构上。他的散文形式的译文完全没有了节奏、押韵的句式整齐的韵文特点;同时使用了韵文中少见的口语词汇(remember、keep)和祈使句(let、dont),增添了部分信息(my brother、sleep in the opposite beds)。林语堂舍弃了形式上的美感而选择通过补充必要信息和使用简单词汇以及句式来完整准确的表达原诗的意义,将原诗中两人的亲密关系和惜别之情完全表达了出来。林语堂将意义和意境放在译诗的首位就是对源语文化的重视,他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同时也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忠实的传达出来,也就是他深厚的东方文化情节促使他舍弃诗词的外在形式而选择意义和意境的传达,是它文化观念矛盾统一的体现。

  又如:清晓光如珠,如珠惜不久。 高坟郁累累,白杨起风吼。狐狸走在前,猕猴啼其后。

  ——《冥寥子游》

  Dew drops on flowers, Oh, how bright!

  So long they last, they shine Like pearls in morning light,

  Where grave mounds dot the wilds,

  And winds whine though the night;

  Foxeshowls and screech-owls.

  这首诗表达的是道家思想中消极享乐的人生态度,诗句暗指人生苦短,幸福如同花上露珠转瞬即逝,因此人需及时行乐。林语堂的译文韵律协调,结构规整,节奏明快,但意义的表达就不够准确了,意境也就没能完全的得以展现。而“howls”和“owls”虽然达到了形式上的句内押韵,林语堂将 “猕猴”译为猫头鹰却是在牺牲意义的忠实而实现形式上的通顺。那么林语堂在译诗时舍弃了对原诗词意义的忠实而选择了结构和韵律上的美,这种取舍表明他把译文读者看作是翻译的最重要目标的倾向,也就是通过西方读者对中诗英译的形式美感的要求而舍弃了对原诗词意义的忠实,这便体现了他对原诗词和东方文化的某种背离,也就是他自我东方主义的体现和印证。

  四、结语

  林语堂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使他可以娴熟的使用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并知晓两种不同的文化间的冲突,也可以使他在恰当的理论指导下,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既尊重、复制和传承汉语语言文化,又能够解除英语读者的理解障碍来满足其对诗词的审美期待。从本质上说,这反映出了林语堂这位游走于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学者的特质,他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体现了他的自我东方主义的文化倾向。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论译诗,翻译纵横谈,香港辰卫图书出版公司,1969.

  [2]林语堂译,冥寥子游[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3]林语堂译,东坡诗文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