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缺父或缺母的家庭,对幼儿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幼儿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幼儿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卫生,要了解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幼儿一样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健康
父母离异对幼儿的冲击是灾难性的,它对孩子健康心理形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关心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确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父母离异的变化,成为引起幼儿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也在发生着变化,离婚率呈现年年上升的趋势。对有些夫妻来说,劳燕分飞的选择也许是一种解脱,但是父母分手对幼儿来讲则是注定的灾难。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不休、互相折磨,或冷漠无情、形同路人,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都会给幼儿的心灵留下挥之不去的负面影响。这种家庭的幼儿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甚至把自己的不快发泄到别人身上,以此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闹事、犯罪,而且难于纠正。
1.父母性别角色残缺
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对幼儿而言,意味着父母性别角色的残缺。父母亲在家庭中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对幼儿影响过程中,带有各自性别特质的色彩,并互相补充其作用。而父母性别角色的残缺,将使孩子心理发展的“性别度”产生一定的偏差,加之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对孩子的照料、教育不够,这些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2.父母的不良情绪
离异双方的不良,隋绪对幼儿产生着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情绪,通过父母的表情、语言、行为反映出来,使家庭气氛压抑、紧张。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幼儿幼小的心灵蒙上消极色彩,易导致疑虑、精神紧张、反应失常。
3.离异父母的极端教育方式
离异者常将自己今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往往不顾孩子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发展方向,而一旦孩子出点问题,便痛心疾首,以严厉的手段对待孩子;而有的离异者则对孩子溺爱放任,这些都导致心理发展出现偏差。
除此之外,离异者由于各种原因与幼儿的疏远,继父或继母的冷漠社会舆论不公正的评价等,都是造成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离异家庭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其一,情绪情感发展障碍。离异家庭的幼儿特别易怒,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他们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为此,他们常將这些归罪于父母,甚至痛恨双亲,特别是当离异中的某一方常向幼儿灌输另一方是多么坏的信息时,这种痛恨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父母离婚分开之后,幼儿在强烈的悲伤之余,更加害怕会失去父母的爱,害怕会被双亲抛弃,这种悲伤与恐惧在父母离婚一年之后尤为明显。
其二,幼儿社会交往规则的认识评价及人际交往出现异常。这种异常表现在对社会交往规则认识上的疑惑,并由此而带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不信任感。他们内心的问题不愿意向父母或其他成人诉说,这样使其交往减少,交往减少又强化其认识上的偏差,结果使幼儿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其三,父母离异会导致幼儿性格出现异常改变。他们为父母离异而;羞耻,甚至敌视父母和他人,易出现自夸、自卑、畏缩、懒散、怯懦、敏感、退缩、粗暴等不良性格特征,他们对亲人的病残无动于衷,虐待动物。
三、减少或消除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
第一,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并提供帮助。社会对离异者不加分析的指责、嘲笑和偏见,给离异家庭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如老师向幼儿打听家里的事,小伙伴嘲笑他们没有父或母亲等,都会使幼儿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因此,老师或其他人不应对幼儿父母离异之事表现出过分的兴趣与关注,要教育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嘲笑、讥讽离异家庭的幼儿,尽力保持原有的师生、同学关系,同时,整个社会要从观念、认识及舆论导向等方面,为离异家庭的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可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第二,给儿童充分的爱抚。家庭的亲人要给离异家庭的幼儿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幼儿无限的力量。但是,离异家庭的幼儿,既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有关亲人、老师及同伴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弥补,成为鼓励幼儿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
第三,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幼儿积极成才。离异家庭的幼儿,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的消极情绪。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如学乐器、或学习唱歌、画图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儿童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的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四、几点建议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十多年来一直与孩子们在一起,对于离异家庭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后果,我感触破多,对此有一些小建议供大家分享。
第一,对于离异家庭幼儿的消极情绪和行为,教师应做到理解和宽容,不能粗暴地呵斥禁止,或单纯地取消幼儿参加某些活动的资格。
第二,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幼儿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和宣泄消极情绪教师要多和幼儿个别谈乐当幼儿的忠实听众和知心朋友,鼓励幼儿淡论自己的感受并且为他们创造情感表达的机会,如木偶表演、击打沙袋、绘画、角色游戏、听讲故事、观看录像等。
第三,要教给幼儿转化消极情绪的办法,并鼓励他们积极运用。采用代偿转化方式来帮助幼儿克服消极情绪,即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易感染的特点,引导幼儿想一些高兴的事情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使原有的消极情绪逐渐被转化。
第四,教师提供教学活动机会。教师在开展有关竞赛活动时,要尽可能考虑到家庭结构的多样性,允许幼儿带爸妈两人参加,也可带爸或妈一人参加,甚至只要幼儿信得过的家长如叔叔阿姨参加就行了,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使他们感到窘迫、难堪或不安。
参考文献:
[1]许静华《如何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2]王小清《家庭如何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教博览2002.9).
[3]赖新元《二十一世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典范》(2000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