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课程下数学拓展教学的有效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8647
王长志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提出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其中“拓展课程”是当下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该如何积极地参与“拓展课程”的研究呢?本文尝试从教材的有效拓展这一角度出发,并且结合自己近期研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课例,从“为什么要研究?”“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维度阐述我的观点和做法,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拓展研究;拓展课程;踢十法

  现如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拓展课程”、“课程整合”、“核心素养”等热词经常见诸于报端,各种教研培训活动中,大家热议的也是这些话题。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该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呢?本文着重从教材的有效拓展这一维度,以人教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拓展研究为例,谈谈我对拓展课程的一些粗浅见解,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选择这一主题开展拓展研究?

  1.教材编排的不足。翻开人教版教材,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不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内容均没有安排独立课时进行教学,而是夹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应练习中进行学习,只有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法安排在0的乘法之后安排独立课时教学。从教材的编排不难看出,对于三位数乘法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进行迁移学习。正是由于教材的如此编排,使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是否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安排一节相关的计算拓展课呢?将这些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同的情形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2.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教材的编排,因此很多教师对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就重视不够,往往只是在练习中一带而过,这样简单化的处理,是不是说明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学习就轻松自如,水到渠成呢?其实不然,学生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之后,错误率还是非常高的。

  3.“踢十法”的教学价值。笔算,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根深蒂固了,教材这么编,我们一直也是这么教的。这里不是说笔算的方法不好,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笔算是一种非常好的计算方法,这是笔算的优势和价值所在。但是从上面的教学后测中看出,多位数的乘法计算也是非常容易出错的,特别是计算中的连续进位、边乘边加,先乘后加等教学难点。于是我在思考这样的教学难点有没有破解之法呢?正巧“踢十法”的教学,能解决这一教学疑难。我不祈求学生学了这一课都用“踢十法”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丰富,方法的多元。

  4.专家的跟踪引领。在本课题的准备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省新思维教育姜荣富老师的悉心指导。大家知道姜老师是计算教学方面的专家,对计算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巧合的是,教科研中心邀请姜老师到我校讲学时,与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计算的有效教学,在活动中,我执教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与孩子们一起探讨“踢十法”的计算,孩子们非常喜欢,也得到了姜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二、我们该如何开展拓展研究?

  有了如上的一些分析与思考,那我们该如何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呢?在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首先把这一节课定位为计算教学的拓展课,并且是算法的有效拓展。基于拓展教学的理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笔算方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这一课的教学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当然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不是去否定我们一直以来的笔算,而是从算法上进一步丰富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计算的无穷奥秘。下面简述该课的主要过程。

  1.教学引入

  (1)旧知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今天的计算方法与平时不太一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你们敢不敢挑战一下。

  (2)出示两道题。

  (1)□□×□ (2)□□□×□

  师:这里有两道题,你喜欢算哪一道题?(举手表决)

  (学生选择,说明理由)

  【思考】新课伊始,就向学生提出思维的挑战,学生情绪激昂。在算式的选择上,多数孩子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一道,认为比较简单,事实果真如此吗?

  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出示。

  49×7= 409×7=

  (2)交流算法。两位数乘一位数

  分别展示学生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教师像右边板书:

  学生交流解释。

  三位数乘一位数

  学生交流展示口算和笔算。教师也像右边板书:

  师:这里的2800,63是怎么得到的?

  (3)比较异同点。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现在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会选择算哪一题?哪一题比较简单?

  (4)口算。

  203×8= 307×6= 508×4= 509×7=

  【思考】此时,教师基于学生的算法,用了一种比较“奇怪”的方法进行记录,记录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学生却很好理解。当再次让学生进行选择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计算后一道题,這也为后续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3.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改题:469×7=

  出示学习要求:

  (2)典型算法展示

  比如:①笔算;②口算;③469拆成400+69计算;④469拆成400+60+9计算;⑤469拆成460+9计算……。

  (3)交流算法:

  师:这些方法中,哪些你能看懂?

  学生交流。

  师追问:这些算法是把469怎么拆的?

  (4)沟通联系。这些方法有什么联系?

  (5)拓展。师:那469还有没有别的拆法呢?

  引导出示:469拆成409+60。

  交流中形成如的右侧的板书:

  理解:2863,420。

  (6)继续改题

  439×7 479×7

  师:观察3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7)对比体会

  出示:笔算,踢十法的计算过程。

  对于今天的算法你有什么感受?

  【思考】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孕伏,当我抛出“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469×7?”,“469可以拆成哪些数?”“还有有没有不同的拆法?”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也逐渐感受到拆成“409+60”的妙处,可以根据前面的计算轻松口算出得数,以至于在后续与笔算方法的对比中,学生都认为“踢十法”的优势所在,本课至此,应该说目标已经达成了。

  4.课堂小结。你们能给今天的这种算法取个名字吗?(踢十法)

  【思考】练习的过程,除了巩固学生对于“踢十法”的计算之外,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同时在变式的练习中,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本课中学生对于“踢十法”的体验比较丰富,学生在给本课取名时,都非常的有创意:什么“最佳算法”,“最方便算法”,“王氏算法”……,可以看出来,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喜欢的。

  三、这样的拓展研究将带给我们什么?

  1.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笔算的方法,学生已经根深蒂固了,或许我们很多的教师也是如此,认为计算无非就是这么教。但是当我们引领孩子们去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时,课堂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学生需要先打破原来的固有认识,经历探索新算法的过程,进行新算法的重建。这样的探索过程,少了我们原来的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而充满了悬念和未知,非常有挑战性,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日常的教学,我们更多的是展现哪些基础性的东西,但是拓展性课程,我们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喜欢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我們数学教学的博大精深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本课的“踢十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学经常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2.教师方面

  (1)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一位课程的执行者,还是一名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比如本课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主要是对于计算方法的拓展,我们不是想通过教学之后,发现笔算不好了,其实笔算一定是非常好的,而且是广泛使用的,而是想通过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发现单调乏味的计算也有美丽的一面。这样的计算很好玩,计算也方便,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无穷魅力。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好好地把自己的这一亩三分田经营好。我们努力不做一名教书匠,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一颗研究探索的动力,少说一个学期总要思考一两节与众不同的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保持一颗研究的心,不会使自己堕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会得以提高,以研促教,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乐趣。

  经历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课的研究,也使我对拓展课程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我希望借这一课的研究,使我们后续能够开发出更多的课程来,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师能积极的参与到新课程的队伍中来,一起去感受新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兼.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卢江.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2012.

  [3]王菊女.例谈拓展性课程的开发途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4):23-2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