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杰克·伦敦回归自然思想的价值评价和反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世界文学评论 热度: 17336
孙丰蕊

  杰克·伦敦回归自然思想的价值评价和反思

  孙丰蕊杰克·伦敦后期作品中回归自然思想凸显,与这种思想相关联,他也对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文明焦虑有敏锐的把握,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洞察幽微。杰克·伦敦的这一思想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①促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能够意识到自然的存在并对它有起码的尊重,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种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对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②提醒人们关注到社会发展的平衡性问题,尤其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有所警醒。通过分析杰克·伦敦的这一思想,进而指出这是美国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并提出了人类应该理性看待工业文明和走向生态文明的观点。回归自然 社会文化心理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Author:Sun Fengrui, a lecturer in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Master of Arts. Research direc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杰克·伦敦(以下简称伦敦)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①社会主义思想。这几乎是他一生为之践行的理想,即使在他退出社会党之后,也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信仰。他对普通民众生活状况的关心表现在他大部分作品中。②后期作品中的回归自然思想。与这种思想相关联,他也对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文明焦虑有敏锐的把握,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洞察幽微。关于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我国学界基本是持支持、肯定的态度,对于后一方面论述则相对较少,更多是对伦敦后期作品和思想的简单否定。对他后期思想应该辩证看待,其中有合理的成分,当然也有不足,要结合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一、对伦敦提出的人类社会出路的价值评价

伦敦的探索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社会主义理想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欢欣鼓舞,从揭发黑幕到逃离文明,虽然他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肯定,他的思想中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何挽救大众的命运?伦敦想到的办法就是“逃离”——远离工业文明的包围,回归曾经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这不能认为是伦敦的软弱,他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毫不留情,对文明的批判就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批判是他寻找人类社会出路的开始。他的批判意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想界得到了更多的发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的批判影响深远,马尔库塞就认为资本主义进步的原则寓于一个等式中: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奴役的扩展。哈贝马斯也批判了技术作为一种统治的泛化,批判了这种统治对其他领域的渗入和控制。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并没有把人类解放出来,相反,在原有的奴役上又加上了科学技术的奴役。这些思想或者社会现实在《月亮谷》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技术理性是现代文化批判的聚焦点。在治疗和解救人类社会的途径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表现出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倾向,卢卡奇曾试图向自然回归,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试图用艺术理性来拯救和弥补工具理性的缺陷,哈贝马斯试图通过交往理性的重建来拯救畸形发展的现代性。当然,到底如何解决还要看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对科学技术持悲观态度,技术肯定要为人所用,只是人的主体性地位不能改变,合理利用技术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达到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伦敦的回归自然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如果凭空谈回归自然,似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倒退,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不相吻合。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引发伦敦这种思想的真正原因:①工业文明。回归自然的根源就在于工业文明造就的一种焦虑心态,这种心态不是暂时的,也不是一时兴起,已经到了持久、深刻、无法克服的程度。②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这种反思不是伦敦的初创,在他之前已有过很多论争和思考,但把伦敦的这种思想放在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就非常难得了。这一思想的提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①促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能够意识到自然的存在并对它有起码的尊重,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种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对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②提醒人们关注到社会发展的平衡性问题,尤其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有所警醒。

二、回归自然是美国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

伦敦在其诸多小说中的回归自然主题,体现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美国拓荒时期的乐观、积极的精神在不断消减,整个美利坚民族都产生了一种文明焦虑:①美国民众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态度积极乐观,觉得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希望享受美好生活;②面对城市化带来的空间的压缩、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的相互倾轧等感到深深的忧虑,所以内心深处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处在一种剧烈的文化和心理冲突中。既享受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生活便利,又在深层意识中担心工业文明的进程会将拓荒时期形成的民族性格逐渐消磨掉,荒野中形成的优秀品质不断弱化乃至消失。因此,有一种对荒原精神的向往和“返璞归真”的冲动,伦敦作品的粗犷和豪迈气息正迎合了美国大众心理,因此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

  “返璞归真”的心理不只伦敦有所发现和感悟,在美国文学和思想史上也有它的渊源。美国文学中最早从梭罗开始,他的写作和身体力行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经典。《瓦尔登湖》倡导“生活简朴、精神崇高”的生活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对抗物质主义对人的侵蚀、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摧残。在他看来,“大部分的奢侈品,及许多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无疑妨碍人的修为。最明智的人不图奢侈安逸,生活的甚至比穷人还简朴。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古代哲学家都是同一类人,他们外表一贫如洗,内心富有无比”。(梭罗 17) 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继承和发展了梭罗的思想,文学如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通过捕鲸行动的描写,对人与人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以寓言的方式警告世人:人类如果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贪欲,及时反省以人类为中心的自我意识,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可挽回的悲剧。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的斗争史,我们知道这部作品表达了老人坚强不屈、勇于抗争的“硬汉精神”,但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思考这部作品,会有新的感悟。在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老人是非常自信的,就像人类面对自然时必胜的信念一样,这种信念支撑他战斗到了最后。老人胜利了吗?很难评价最后老人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他好像战胜了自然,但他又好像一无所获,人与自然的斗争、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到底是对是错?人类真的战胜了自然吗?这部小说的内涵值得深思。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取自作者多年与大自然接触的经验,从伦理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土地伦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他认为土地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一个有交错连接的食物链和能量循环组成的有机组织,因此人类对土地要有义务感和责任感,尊重自然、尊重土地才是人类应有的、正确的态度,这和“返璞归真”有深层的内在的契合。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轰动一时,是振聋发聩的环境保护宣言书,她坚决向统治人类思想史多少世纪的“控制自然”说不,认为从自然中获得的只是暂时的利益,在利益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保护自然才是正确的出路。

  所以,美国思想家和学者们对人与自然的思考有它的连续性和历史积淀,远离文明社会进入理想地域这一主题是大量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这代表了一种心理的诉求,远离文明的复杂,回到简单的生活。“回归自然”其实不仅仅是环境问题、逃避工业社会的问题,而是社会文化心理问题,是深层的民族情结,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不满,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存在和良性发展。这种心态不一定促成实际的行动,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或某种程度后也许会慢慢消失,但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折射出美国的发展轨迹,代表了一种集体意识,是社会发展各种力量剧烈冲突的内在反映。伦敦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并通过他的小说传达出来。他的思考并不能代表美国思想的全部,后世的作家、学者还将不断丰富他的思想,还将继续他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出路的探索。

三、伦敦回归自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理性看待工业文明

  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呢?在这个问题上,伦敦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他由最初的坚决与资本主义抗争走向了远离工业文明,这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我们既要看到科技和文明的伟大成就,又要考虑到科学技术在某些条件下造成的人的异化和对生态平衡、社会平衡的破坏,找到补救的办法。只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恐怕不是根本的出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大导师给人类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新发现的财富源泉,由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的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的背景上闪耀。”(马克思、恩格斯 79)马克思首先肯定了机器对生产的推动力量,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技术的反面作用,尤其是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下,科学技术不但对工人、对资本家也是一种异化力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变本加厉、比之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家的贪欲越来越大,成为金钱的奴隶。工人被机器所奴役,丧失了主体性。伦敦的作品就对这种异化做了深刻的描写。

  面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如果只是退避三舍,像伦敦一样回归自然恐怕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我们首先要清醒认识到科技活动的两面性,坚持以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为指导,发扬科技的好处,对其负面效应严加控制,提高管理、利用科学技术的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使之趋向于新的平衡和和谐的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意识。发展过程中要兼顾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让这种意识深入人心。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克服工业和机械文明造就的片面的、单调的人性;更要关注人类身处的自然,呵护自然就是关爱自己,生态危机现已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大自然需要更多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有利于人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导致了人发展的片面性,割裂了人的完整性,使人的精神变得单调、空虚、机械,逐步发展为人性危机、道德危机。人性的腐化和堕落又演变为社会危机,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要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既要重视理性,又要有人文关怀。就如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1861—1947)所指出的,人类身上有两种性质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力量:①宗教的虔诚、道德的完善、审美的玄思、艺术的感悟;②逻辑的推理、精确的计算、严格的控制、有效的操作。前者是感性的品格,后者是理性的方式,任何一方面的偏颇都会造成“单面人”。既需要理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又需要真切的人文情怀,只有两方面协调,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和谐和自由。

  (二)走向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也因“征服自然”的理念自食其果,这在前段已有所论述。人类社会该走向何处?像伦敦一样远离文明、重回自然吗?如果这样,就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有没有可能既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又能同时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和谐关系呢?在这个问题上,伦敦没有给出答案。

  其实,从工业化开始,人类也在不断思考和谐发展的问题。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维护自然和社会生态平衡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在经过工业文明阶段后,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新的发展目标。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以三者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追求生态平衡,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社会片面发展的反拨,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健康、稳步发展。在保持人与自然健康发展方面,生态文明与伦敦有内在的契合,在肯定以科技促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平衡上,生态文明则超越了伦敦,展示出更合理、更完善的一面。伦敦和生态文明一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片面性持批判态度,对工业文明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所不同的是生态文明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而伦敦没有,看来,他没能超越所生活的时代。

  生态文明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而产生的一种追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各种环境问题、城市病、精神危机等愈演愈烈,对生态文明的呼吁更加迫切。其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世界各国现在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中国确定自己的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念,倡导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对环境的关注归根结底是对人类自己的关注,只有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健康、合理的发展状态。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才能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

  正如乐黛云先生所说的:“在全球资讯时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仍是历史上多次遭遇的共同问题……即个人身心内外的和谐生存问题;权利关系与身份认同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问题。”(《外国文学研究》) 只有直面生存难题,敢于开拓、勇于进取,人类历史的航船才能驶向幸福的彼岸!

  [美]欧文·斯通: 《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董秋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1865—1917》,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美]梭罗:《瓦尔登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邹建军:《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乐黛云教授访谈录》,载《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Title:The value evaluation and ref ection of Jack London's nature thoughtJack London's later works regression nature thought highlights, associated with this thought, he has also brought to th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civilization anxiety is keen insight into the change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ir shortcomings and social relations. This thought London at least have positive signif cance in two aspects, f rst,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e. To realize the natural existence and respect for it, from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this awareness is very important. The attitude towards nature has signif 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econd, remind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 of balance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aliena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le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ought of London,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a manifestation of American social culture psych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human should be rational view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ew.return to nature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孙丰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文化研究。作品【Works Cited】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