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语文。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困于校内, 困于教材, 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发展。如果我们在利用课堂很好地学习、理解、消化的同 时, 有针对性地将语文的学习引向生活, 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资源这方面我进行了尝试, 取得一定的经验。
一、树立大语文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 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 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因素, 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 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利用教材资源,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 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 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 课时, 我让学生想一想:小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就会默默地对小熊说一句话, 它会说些什么呢? 你们把自己当成小松鼠想想你会说些什么? 同学们兴致很高, 说得棒极了。有的说:“小熊, 以后再碰到有矛盾时, 我会让着你的。”有的说:“小熊, 再有冲突时, 我会想想我错在哪里的。”有的说:“小熊, 有问题时, 我会心平气和地和你谈谈的。”……这样的说话训练, 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学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时,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我先让学生当导游给其他同学介绍北京的不同景物, 大家说得津津有味, 有的介绍石景山, 有的介绍天安门广场,有的介绍奥林匹克公园等等。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有提问, 有补充,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称赞》一课时, 我让学生在已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由找小伙们互相称赞, 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从中我又提出要求“要用上礼貌用语, 态度要大方。”学生很喜欢, 其中一组小朋友是这样说的:“杨姗姗, 你好, 你读书非常好听, 我要向你学习。”杨姗姗说:“王心怡, 你好, 谢谢你, 你弹的钢琴棒极了, 我也要向你学习。 ”这样的口语交际, 学生的参与面广, 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收效很大。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 是我在课程改革中的一点尝试, 也是我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渠道之一。
三、勇于多方扩展,让课堂活起来
第一,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 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语文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 一边欣赏古画名诗, 如痴如醉的音乐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 感染诗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 更强烈地激发感情, 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并且提高了审美情趣。
第二,把美的感受带入语文课堂: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 文学则利用文字, 两者目的相同, 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符而已。在语文课中, 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 ( 故事、诗歌、散文等 ), 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 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 再联想, 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完《海底世界》一课后,我让学生把刚才课文中学习到的海底美景、在融入自己的想象, 把它画下来, 学生通过绘画, 既对学习的课文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发展了自己的创作意思, 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与自己的实践当中。
四、课内课外结合, 培养整合知識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侄桔, 提倡课内课外一体化, 课内打基础, 课外练功夫,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学语文, 用语文, 丰富知识, 增长才干。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到图书馆、网上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源,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使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习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时, 学生就通过各种渠道, 查阅到了有关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饶有兴趣在课堂上交流。之后, 我大胆让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仿照课文进行一小段的诗歌仿写, 然后饱含激情地朗读自己和同学写的诗歌, 再把这些诗歌融合到课文中有感情地朗读。这样, 既降低了学习难度, 易于为学生接受, 又可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再创造。附学生的诗歌作品一节:向日葵的妈妈有个好办法, 它等到自己的娃娃长大。 托小鸟把娃娃带到田野、山洼, 让孩子们四处安家。在教学《风娃娃》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收集风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们带来灾难的风的种类,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学生对教材中的描 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课文中有一句“风娃娃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还埋怨它”, 学生们在查阅资料后指出:“风是不受控制的, 特别是台风、龙卷风等, 它们给人们带来灾难就有……”列举出了好几方面内容来说明这点, 由此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残酷。这样, 对学生进行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就不再是空洞乏味、纸上谈兵, 而是鲜活的、生动的。这样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 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五、多学科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 它通过课文展现给学生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 没有纯语文的语文。因此, 语文学科与思想品德、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改革课堂教学, 就是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画一 画, 唱一唱。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 我让学生到科技园去问问园丁们是如何种植植物的? 然后在课堂上画一幅那个人看见胡芦死了后, 再种一棵时, 他是怎样种植的画, 画完后再写出来, 学生由看到画到写, 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既培养了兴趣, 又促进了学生 能力的发展。又如教学《识字7》时, 让学生同桌互相用拍手歌的形式进行再创作, 内容可以是讲卫生的、可以是保护环境的, 等等。学生在这样又唱又拍手的游戏中, 兴趣盎然地进行编新拍子歌,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