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广西边境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7345
韦雪

  中学历史课程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之广西边境地区民族成分多样,少数民族大量聚居,边民交往频繁,国际环境复杂,如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作用,必能让年轻一代更好的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团结互助建设边疆。为此,针对广西边境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结合历史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日常的教学实践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历史课堂教学充分整合信息技术,生动融入民族团结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通过师生访谈笔者了解到,导致广西边境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总的来说主要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充分融入信息技术使得教学缺乏感染力,通过历史课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效率低下。诚然,多项教育调查表明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将会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教学,尽可能的将民族团结的历史形象化具有感染性。大量的教育心理学以及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更愿意接受电影和电视的图片信息。然而,笔者结合访谈以及平时观察发现,在广西边境地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忽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很少采用图像图像、音频视频等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学科知识常常会使得学生觉得抽象和隔阂感,因此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建构其理性认识,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如笔者在讲授抗战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笔者截取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抗战》中全民族抗战的片段给学生观看,在观影过程中学生满心振奋,深深震撼于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因此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感染力才能高效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二、丰富历史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历史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给和延展,如果历史课外活动的能够有效组织和充分开展,必能极大的促进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效用。但是就笔者的调查访谈看来,广西边境地区历史课外活动常常被忽视,许多学校缺少或者不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并且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民族知识讲座之类的活动,依然是学生被动的听讲,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很难充分渗透。为此,笔者在历史课外活动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针对历史课外活动单一的问题,广西边境地区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集思广益,根据本校实际以及学生兴趣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 ,引领学生搜寻资料合作探究民族关系发展史,促使学生在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过程中相互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这比起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效果更佳。历史课外活动没有任何定式,比如可以针对古代少数民族的贡献开展一个故事会,让学生们相互交换找到的故事,相互学习和探讨。也可以举办乡土历史书画摄影展,让学生搜集展出自己身边的民族历史资源,既贴近学生生活,有很好的展现了民族风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当然也可以举办一些民族知识方面有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族关系史的欲望,从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竞赛知识备考中自我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在开展校内历史课外活动的同时,还应积极在校外拓展课外活动基地,在广西边境地区有着异常丰富的民族历史资源,历史教师应该尝试着组织校外的历史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区域开始探寻民族发展的足迹。古语有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历史课程“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的历史课外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过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历史课外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历史课程的实践性,促使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践行民族团结观念。比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参观崇左本地的壮族历史博物馆,通过对展馆文物的了解,笔者还组织学生们亲自当起了小小讲解员,在听、看、讲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民族发展史,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的改变和塑造学生的民族观念。

  三、大力開发本土民族历史资源,传承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

  本土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动历史的一个缩影,它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是学生可以感知和触碰的历史。如果历史教师能够有效开发本土民族历史资源,挖掘民族传统融入历史课程必将使民族团结教育之后绽放出更迷人的气息。接下来笔者就本土民族历史资源的开发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历史遗址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教材民族关系发展史知识点的理解,但是教材提到的历史遗迹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来说,我们很难实现实地考察,但是广西边境地区本就有着众多的本土民族历史遗迹,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里既有上古骆越始祖的生产生活遗址,又有近现代抵御外族,保卫边关的守城关隘,更有全民抗战卫我中华捐躯国难的红色圣地,这些历史遗址,既见证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日常的生产生活,又蕴含着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浓厚情谊,纵使斯人已逝,但是民族团结的奋斗史却依稀镌刻在这遗址的每一寸土地之上。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访当地的历史遗址,比如笔者曾经带领学生探访了有壮族兵马俑之称的黄善璋墓,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惊讶于壮族的雕塑艺术,有的学生则沉迷研究陵墓的设计风格,有的同学则痛心于壮族文化遗址惨遭偷盗破坏,让学生们从心底里生发出爱惜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

  为了能够有效利用本土民族历史资源通过历史课程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编写一些展现本土民族文化精髓突出民族团结的本土民族历史教材也就势在必行。以本土民族历史教材为媒介,有效组织历史课外活动以及历史选修课的开展,系统的呈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间交往合作的发展史,充分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广西边境地区的历史教师也会加深对本民族以及民族交往合作发展的认识,提高历史教师群体的民族意识。为了编写本土民族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和发动学生对自己家族或者身边对民族地区发展贡献较大的人物进行采访,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编入本土民族历史教材。如笔者在开展《崇左历史人物漫谈》选修课时,曾组织学生采访崇左市的抗战老兵,并挑选了一些典型的事迹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课上学生的反响很强烈,纷纷表示对本族革命先烈的钦佩,同时也感受到了本族人民对抗战胜利的重大作用以及对国家存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