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谈到日本美术,不得不提17到19世纪风靡一时的浮世绘艺术。本文将浅谈从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到后期,以浮世绘最大的流派歌川派——歌川国安、歌川国贞、铃木春信、歌川丰国等人对浮世绘的传承,以及所呈现出的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精彩文化。
关键词:浮世绘;版画;印象派
最初近距离接触日本浮世绘是在06年,当时“和歌——浮世绘艺术巡展”在昆明斗南艺术馆展出,那次展览使我对日本浮世绘有了很深的了解,也使我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天的日本放眼望去,五光十色的影像令人目不暇接,闪烁的灯光,漫画书广告和海报这些都是日本闻名遐迩的平面艺术,而这些艺术就发轫于日本木刻版画艺术引领风骚的最辉煌的时代——浮世绘的传奇时代。之前就有从书本上了解过关于浮世绘的一些内容,它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的人物和场景,如美人、歌妓、浪人、旅游风光和演剧等。浮世绘的发展有四个时期:初期为明历大火至宝历年间,此时期的浮世绘以手绘及墨色单色木版画印刷为主;中期为明和2年至文化3年,锦绘在此时期诞生;后期为文化4年至安政5年,美人画的主流转变为渓斋英泉的情色风格;末期为安政6年至明治45年,此时期因为受到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舰队强行打开锁国政策的冲击,许多人开始对西洋文化产生兴趣,因此发轫于当时开港通商之一的横滨的横滨绘开始流行起来。浮世绘的著名画师有创始人菱川师宣、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磨、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还有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顶峰的一立斋广重等,这六人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之前一直认为浮世绘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通过了解,才知道其实它也有手绘的作品。
从浮世绘一些美人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画面陪衬景物极少,甚至没有,只剩下女性富有魅力的体型曲线和华丽的衣饰纹样,这种大胆而简约的处理不仅给予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表明浮世绘美人图的主题与独特的表现风格趋于成熟。有些浮世绘作品中女性服装上的藤花纹样,与文献记录的时尚图案完全相同,这说明浮世绘的产生和发展又与其特定的社会情境和需要密切相关。有些美人图作品中有着过于露骨的色情倾向,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歌舞艺伎的大量入画,表明艺术的表现对象已发生变化,画中的主人公不再是传统图式中的圣人先哲、王公贵族或文人雅士,而是花街柳巷的卖笑女子。导致这种主题的出现和流行,不会得到权力阶层的喝彩,它的欣赏者和赞助者更多是富有商人和普通市民,因为戏剧与歌舞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和消遣方式。
日本浮世绘的好多作品都会通过三联画的方式来表现。原来,这是因为这些版画最常见的板材为樱花木,木板的尺寸,会受制于樱花木的大小,超过10寸太多的画便无法印制,这些较大的画面就得拼板,通常是拼成三联画。这么一来就会形成有趣的效果,比如单看三联画当中一块,边缘的人物可能被切成两半。这让我想起德加就沿用过这种手法,将画面边缘的马和马车劈成一半,现在想想,也许是他不了解当中缘由,误认为这是革命性的新构图法吧。雕刻师的雕刻工作必须非常仔细,为了表现交际花的发髻或雨丝,他们有时得在板上浮雕出1公里宽的细线,真实巧夺天工。
我想,浮世绘的這种艺术形式对日本的革命性冲击,也许就像古腾堡活版印刷对西方的影响吧;了解美术史的人,还会知道,浮世绘对现代印象派冲击更是深远。莫奈、梵高、德加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璀璨宝藏,但他们的灵感却不全是源自西方,日本绘画带给了他们崭新的视野——历经长期锁国的日本,19世纪中叶,恢复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在繁华的国都江户城,画师工匠忙着创作艺品贩售,江户的木刻版画多数是看完就丢弃,就像现在的漫画和报纸一样,这些弃置版画就被拿来包装陶瓷制品,销往欧美。日本版画就这样开始进驻伦敦和巴黎的东方珍玩商店。在亚洲工艺品大量涌入欧洲之际,起初它们几乎无人问津,后来艺术界发现这批色彩缤纷的画作,很快便为它举行特展,就这样日本浮世绘撼动了西方艺术的根本。我们知道,19世纪中期的西方艺术正面临重大危机,新兴的摄影技术拍出来的相片,比任何一位艺术家的画都要写实,欧洲的写实主义画派走入了“死胡同”,为了寻找艺术灵感的新方向,画家便齐聚欣赏,同时开始收藏这类日本新艺品。他们积极搜寻的不单只是收藏,它还有革命性影响,日本版画呈现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是写实的,而是有其风格,纯然写意,它强调画作表面的肌理,而不是试图在平面的画布上创造景深的假象。印象派画家对这些异国版画在赞叹之余也着手模仿,某些印象派画家的经典作品就是师法浮世绘,日本版画让西方艺术家大开眼界,这种来自遥远异国的成熟艺术传统和西方既有的艺术形式有天壤之别,他们在此找到了灵感来源,莫奈定居维尼时,莲花池上的日式桥梁便是一例,他家墙上,悬挂的日本版画促使莫奈修筑这座桥并将它入画,进而发展出他印象派画风;和莫奈一样,梵高也收集了许多日本版画,他将画作挂在工作室作为灵感来源,他后期的作品在显示日本版画的影响,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更引以为傲,“亲爱的提奥,我想用日式手法,来画这栋房子,完全摒弃阴影和投影,和日本版画一样,用明亮的色彩平涂,我所有作品都与日本艺术有极深的渊源。”不过梵高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就和他的日文程度一样,都是一无所知,也许他觉得日本文字就像绘画一样有趣,因此在他的版画中文字只是装饰,如果他了解其中涵意,必定大吃一惊,因为那是江湖红灯区的欢场广告词。
通过了解日本浮世绘的作品,我知到了日本浮世绘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也有幸在一些展览中近距离观摩了其板材,画面中人物的线条、色彩、以及神态等。这些华丽作品,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舞台上被欢呼声包围的花魁的舞姿,也让人不禁赞叹画师们的巧夺天工,真实令人叹为观止。就像当时前言中所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美的憧憬超越了国家和时代。”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领略到日本的浮世绘之美,也希望日本浮世绘能成为我们永不消逝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日]秋山光和著.常任侠、袁音译.《日本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2][英]苏立文著.陈瑞林译.《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刘晓路著.《日本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4]刘晓路著.《世界美术中的中国与日本美术》.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