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树立起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初中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方法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接下来主要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建议。
一、初中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标准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初中班主任带来全新的管理观念和模式,并且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挑战,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自身管理理念会随班级的日常管理成效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对自我进行充实更新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第一,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以及事件精神。第二,班主任要具备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的将自身个性进行发挥。最后,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提升创新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培养,进而让学生树立起长远学习的理念。此外,还需注意的就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年龄都处在半成熟时期,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实际影响就会导致其身心出现较为严重的变化,这一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独立,因此班主任在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要注重引导和坚持,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此外班主任也要在管理过程中对自身意志以及修养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管理过程中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的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二、当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班主任带来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今后升学以及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当前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1.传统的管理理念。初中班主任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学生的管理偏重于关于学习方面的管理,而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以及其他实践能力的发展管理不够重视,部分班主任缺乏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在管理工作中急于求成,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随着自身的经验而统一划齐,降低了初中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效果,使得学生对教师的管理不认可、不接受。
2.班主任的心理状态。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学评价活动、评职称等工作,使得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班级学生的升学成绩随时牵动着初中班主任的神经,造成了初中班主任的心理状态不能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使初中班主任经常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感到身心疲惫、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在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中容易产生易怒、沮丧的心情,使得初中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造成了阻碍。
3.管理方式不灵活。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常常以学生成绩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缺少关注,单一的管理方式使得初中班主任忽略了初中学生所处年龄的心理特点,在对班级和学生进行管理时,不够耐心和细心,缺乏对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没有挖掘深刻的原因,而是对学生进行惩罚和责骂,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
1.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管理手段。首先,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并去适应新的思维,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班级的管理工作。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調动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尝试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鼓励学生自己相互协商指定管理措施,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提议中采纳有用的信息,作为学生的协助者,但是不剥夺学生的想法思路,使学生自己制定的方针变成可执行的措施。及时地改正学生管理措施中不实际的思路,帮助学生管理能力得以提升。最后,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素质,多阅读和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架构,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思路的想法。同时,班主任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多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此外,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努力控制自身情绪,防止因情绪化的工作方法,可能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应该耐心的加以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掌握科学的管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总是一刀切,不考虑具体的情况。所以,班主任要学会利用科学思维去考虑问题,在工作中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管理班级。比如,与学生沟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单独沟通&分组沟通和全班沟通几种方式,在沟通时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问题和近期心态的起伏等,根据学生存在问题具体的加以管理和疏导。再如,在学校阶段,学生的学习自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当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时,班主任不能因为学习问题就去问责学生,而首先应该学会交流,调查成绩下滑的原因,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3.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增强责任感。在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可以尝试通过组建班级自管会,由学生交替担任职务,继续完善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保障学生的利益,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
4.塑造良好形象,以身作则。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骨干,只有良好的形象,才能以德服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班主任应强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思维,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掌握班级日常动态,言行举止要规范,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当然,理论的学习还需要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教师行为的引导,让班级的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民.浅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2]刘国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