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结合生活,开展情感教学
在教学《纸船—寄母亲》这首清晰优美、质朴感人的小诗时,结合各种赞美母亲的名言佳句,再结合冰心对母亲的热爱与思念,我讲得异常动情。然而,学生似乎没有被感染。于是,我就让学生谈他们母亲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与母亲相处时的温馨,有的学生讲述母亲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关爱,有的谈及离开母亲后的伤心。在学生真实的表达中,所有人都动情了。我便让学生反复朗读小诗,学生朗读得特别深情,节奏、重音、语气、语调都把握的很到位。让学生围绕诗作本身谈论,我发现,根本就无需老师在做讲解,学生对文章主题、情感、重点诗句已经能够理解、把握了。可谓是自学成功。为了加强巩固,我让学生自创一首关于母亲的小诗。通过巧妙地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融入其中,自己自觉地领悟体會,以说促读,以读促写,以生活丰富学习,以生活丰富写作。
二、拓展思维,充分发挥想象
许多文学作品都充满了联想与想象,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充满丰富想象和艺术的夸张,那愚蠢、虚伪的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具有强烈讽刺性。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猜,设想一个情节,进行想象练习。文章学习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有的学生设想说真话的小孩被杀,有的学生设想皇帝下令让百姓喝药变成哑巴,有的学生设想皇帝勇于改过,重新治理国家……通过学生的种种设想,既开拓了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开展辩论,巩固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想法,为了加深理解,应让问题的双方摆开擂台,举行辩论赛。在学习《愚公移山》这一课后,有同学提出问题:“愚公年岁已高,搬太行、王屋二山,既耗体力、废人力,又花时间,很是愚蠢。”有同学马上反驳:“越是艰难,愚公越是不畏惧,勇敢而上,这正是可贵之处。搬二山也是造福他人,能说他愚吗?”于是,我建议针对愚公这一人物,这是现象开展讨论,分为两方:“愚公确愚”与“愚公不愚”。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有的同学去图书馆、报刊上找理论依据,找辩论的事实材料。学生们准备得非常积极、认真。辩论开始后,双方唇枪舌剑。最终达成共同意识: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高瞻远瞩、造福人类的精神值得肯定。
四、品味感悟,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祖国文字的魅力,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春》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意蕴隽永。每一段文字都是一幅动人的画,给人无限美感。应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找出自己喜欢的文段,加以赏析,培养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经过反复朗读、品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把握意蕴。
五、焦点访谈,培养综合素质
首先要选好中学生最关注的热门话题,选好主持人与记者,其次让学生准备好摄影机话筒等道具,将桌子围成圆形。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让主持人公布采访话题,由记者开展具体的采访。在听取各种信息后,记者谈出采访的收获,由主持人做个小结,在公布下一个话题,换一名学生担当记者。老师只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正。学生围绕“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如何看待追星热”、“怎样看待减负问题”等一系列焦点话题各抒已见,锻炼思维能力,说出内心真实想法,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应注意让学生把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端正学生的思想,最后形成文字,针对本次活动写一篇报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