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5172
汤仲文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利于学生乐于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相互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他们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探究性学习的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提高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目前流行的三大教学法之一。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为中心,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勇于质疑、大胆猜测、不断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与定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新性,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开始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在进行探究之前,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转化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着手研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在一数学课上,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欧拉的父亲要建一个羊圈,他量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打算动工时,他发现材料只够用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按原计划制造,就要再添加10米长的材料;若要缩小面积,每头羊占地就会小6平方米,父亲感到很为难。这时欧拉对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占地面积小于原来的。”最后小欧拉成功的改了羊圈。现在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小欧拉的父亲解决这个难题吧。”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都表现出极大热情,讨论得十分热烈。结果有一男生举手回答说:“我将长减少到30米,宽增大到20米,面积正好也是600平方米,100米的篱笆正好够用。”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我又提问:“围出的羊圈面积越大越好,能不能使羊圈的面积更大些?”紧接着同学們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自主探究。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知识信息,还能打破思维定势,产生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导入问题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因而,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置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导入课程内容,诱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阐述等比数列问题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对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张足够长的纸,厚度为1cm,连续折叠多少次能有一本书那么厚呢?”很多同学会好奇1张薄薄的纸怎么可能厚得过一本书呢?如此的问题便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操作、探究。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

  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积极的指导才能正确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指导工作。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培养。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厂定要敢于猜想充分发散思维。例如在圆锥体的体积计算过程中,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笔者鼓励学生从平面圆锥面积、立体球形面积等出发,做出大胆猜想,并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推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学生运用切割、补全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自主探究充分发散了思维。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其抽象性又极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将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这之前接触到的都是平面图形。因而难免会显得很生疏。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生活中的立体纸盒进行拆分,观察立体与平面的转化,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在白纸上画出平面图像,再进行合理拼接组成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在自主动手中探索知识的奥妙。

  四、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尽可能自主学习。然而学生的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有限,加之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困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关键时刻进行指点,才能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学生在高中之前所接触的图形以平面几何为主,对立体几何图形难免感到生疏。不仅如此,空间立体几何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但部分学生该方面思维能力较弱。除此以外,立体几何表面积以及体积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大胆猜想。针对部分学生难以想象的立体图形,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该立体图形的各个平面,之后进行拼接,使得学生对该立体图形有全方面的认识。教师设计多种不同引导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综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学习成绩,活跃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杨飞.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J].亚太教育,2016,05:164.

  [2]马焕文.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35:154-155.

  [3]赵永利.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05,02:81-83+103.

  [4]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16-117.

  [5]姜莉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19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