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十分重大,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还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父母之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父母对小学生的教育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父母;小学生;学习生活;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不否认,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小学生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要及时认清自己的地位,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
一、父母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有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也有人说:“天底下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的确,为人父母的都竭尽全力的在为孩子奋斗,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他们所谓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往往都是局限于物质方面,比如: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 请最好的老师,只要在父母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们都会毫无保留的满足孩子。不过,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孩子正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人们,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还需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扮演好其他的角色,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
首先是守护者,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刚刚踏入校园,在面临学习压力、学校环境和学校人际等等多重陌生复杂的压迫之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容易受到影响,这时候,就要体现出父母的守护者作用了。父母作为生育孩子的人,是孩子最为依赖的人,也是孩子最可靠的港湾,因此,他们当之无愧的是孩子的守护者。其实父母在小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之前就应该向其教导一些观念,比如正确与人相处、恰当的处理玩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在他们正式步入小学校园的时候,不会显得慌乱无措,甚至产生消极心理。
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伯乐”,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特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身上都存在着独特的亮点,尤其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小学生,他们对什么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若是针对他们的兴趣点加以培育,那必将有益于孩子掌握一项特长,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善于观察和发现了。
再次是是导师的角色,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显,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都是好奇与期待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些即将迎面而来的种种。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的生活导师。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孩子知道,父母完全是为了自己好。做孩子的导师就是给孩子提供建议的,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才能听进去大人的建议并从中收益。
另外,父母还要做孩子的朋友,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他们需要向父母求助,这个时候,父母要发挥朋友的作用,作为孩子要一个成长的伙伴和他一起分担成长中的烦恼,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二、父母如何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1.引导或守护,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小学生步入小学校园,面临新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好奇的驱使下会不断的去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挫折。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遇到了一点困难就忍不住插手,这样其实是让孩子错失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里并非是让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撒手不管,而是在管之前先对这件事情的难度有一个简单的评估,如果确实是孩子自己无法完成的,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导,通过指引也能让孩子成长。例如:老师给小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是回家收集关于时间的谚语,完成这项任務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也许会需要求助父母,父母在面临孩子的求助时要分析这个任务是孩子可以完成的,自己在其中能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可以让孩子翻阅课外书籍、上网搜索或者让孩子帮个小忙就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知道的谚语等等,帮助孩子去完成,但是不能直接让孩子不劳而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懂得付出才有收获。
2.陪伴和倾听比物质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父母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内心,做孩子最好的朋友。看过《变形记》的人都知道,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事业上,他们拼命的为了物质奔波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父母觉得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就够了。但是,事实上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所有的孩子都是需要陪伴和关爱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小学阶段,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看待问题似懂非懂,是极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陪伴和倾听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信任和关爱。
例如:晚饭之后一起去散步,边走边聊,父母可以从自己最近的一些孩子能懂的事情,让孩子融入进自己的世界,然后提问引导孩子讲一讲他在学校的感受和收获等,这样,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也让父母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以及孩子的内心世界,最主要的是,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面遇到困难或者烦恼了,父母能及时知道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之下达到德育的目的,孩子会懂得父母的信任和关爱,他们也会有意识的陪伴亲人。
三、结语
小学生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关系,是其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对其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路海东,袁坤锋等. 父母和教师支持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作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131.
[2]陈雪飞. 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4):119.
[3]孙岩,刘沙,杨丽珠.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和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6,(02):349.
[4]马雪玉,张亚利. 小学生学业拖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03):43.
[5]董会芹. 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2016,(03):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