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应转变观念,提高树立孩子责任感的知识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作为家长不能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能做,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去尝试去体验劳动的乐趣,懂劳动最光荣,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家长应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主动承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这样就会比较懂事。使孩子除了能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外,还能与父母共同分享彼此间的喜怒哀乐。这样孩子就会在情感.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家庭责任感在孩子的头脑中就会有意识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劳动环境,比如周六.周日.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多参与一些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与孩子平等交流.多一份沟通.就多一份理解从而达成”家庭协议“.并坚持鼓励和督促孩子去实践.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明白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履行的责任.完成好自己家庭岗位上的工作.这样做不仅分担了父母的辛苦.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树立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从小抓起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父母者究竟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首先,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个做惯了”甩手先生”的孩子,是不会有健全的责任感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就得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绝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替孩子承担责任。在家中哪些事情该父母做,哪些事情该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父母应把这些问题给孩子讲明白。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可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其次,让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父母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宜由父母替孩子承担后果,以免给孩子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其三,让孩子履行自己的诺言。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自己许下的诺言,就应该尽力去履行;自己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即使是不情愿做,也必须认真对待,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自己必须是具有责任感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好表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培养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许多家长在老师面前感叹自己如何辛苦,埋怨孩子不能理解和分担。可见这些家长始终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教师应利用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家长达成协议,制定教育策略,帮助教育孩子树立责任感。同时,教师在直接面对学生时,应有意识地把“责任感”凸显出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让孩子了解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去发现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后所表现出的美好的.积极的东西.以此为榜样培养孩子逐步树立责任意识;也可以在班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等。总之.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责任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