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每个人的认知和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反应。所以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这是做好教学的根本。
我先简单的谈谈我对学生的学习情绪的理解。情绪是一种内在动机力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那些情绪稳定,自控力强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那些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的学生被动应付学习,可想而知,两种状态下的学生学习质量哪种能更高些呢?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生的情绪。
情绪的种类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情绪只有四类,即喜、怒、哀、惧。情绪的作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确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消极的情绪恰恰相反。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了解学生的情绪尤为重要。
下面我针对消极情绪谈谈看法:
一、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是面对失败而产生的自卑感,如肥胖的害怕中长跑、体质差的怕同伴笑话、惧怕完整的技术动作。也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同伴之间发生不愉快而情绪低落,等等。因此,教师要认真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找出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
二、如何排除学生的情绪障碍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忌以师长的姿态“训导”学生,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个体差异应区别对待,多表扬体质差的学生。
2.要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完整的技术动作,“降低难度法”能够为信心不足和体能条件差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找回自信。教师还应把难度较大的动作化整为零,分成几个难度较低的、学生易掌握的身体练习,让学生单个动作进行练习,然后再把单个动作进行串联,达到学习完整动作的目的。在进行动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科学地保护帮助,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集中精力克服外部的困难。教师还应做到运用适宜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动作给予肯定评价,帮助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和指出克服的方法,转移和分散情绪障碍,消除恐惧感,排除意志消沉等消极因素。
3.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绪教育。情绪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时,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教师应着手引导他正确看待问题。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是现行课程标准强调的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