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语域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1183
马丽伟

  摘 要:本文论述了语域理论在语言词汇、语法、语篇学习中的作用以及语域理论对语言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语域理论;语言学习;作用

  Newmeyer指出,“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利用语言代码处理社会生活(1988:3-4)。”“在任何语篇中,语言的使用总是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特征和一定的知识体系。任何语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社会与语言的一些层面(Fairclough,1995:55)。”分析语言的使用一方面是分析语言使用者要表达何种意图,这种分析是对语言系统的描写;另一方面是分析使用者为什么要做出此种选择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分析可以阐述语言是如何应用于不同的社会语境以表达不同的文化目的。语域是语言随着场合或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语言变体。语域的三维变量描写的是语言事件的瞬间情景语境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语域的三维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着不同情景下的语言使用。

  一、语域理论

  韩礼德提出了语域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并与那些语境紧密联系。Halliday 继承Malinowsky和Firth的语言观,把语境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发展语域的含义,形成其语域观。1978年,Halliday将语域定义为 “语言情形有不同的类型,宽泛地来说有三个方面:首先,实际发生了什么;第二,语言起着什么作用;第三,谁参与了。这三个变量一起决定了选择意义的范围和用于表达的形式。换言之,他们决定了语域。” (Halliday, 1978:31)。1985年,Halliday和Hasan共同提出:“语域是和特定语场、语旨和语式的特定情景排列相关的典型的意义的排列形式,一定包括表达法、词汇、语法和语音特征,它们伴随或实现了这些意义”(Halliday and Hasan, 1985:39)。在此定义中,Halliday强调了这三层意义的实现。Halliday的模式中包括从最抽象到最具体的三个层面:语义层面(我们想表达的一系列意义)是由词汇语法层面(我们用来表达这些意义的一系列的词)来实现的,它又由语音层面(我们表达这些意义时所用的声音和符号)实现 (Halliday,1985)。

  此后,Halliday和Hasan等进一步完善其语域理论。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他们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和语式,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也被称为语域三变量。语域以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的维度为特征。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涉及或描述的是什么;语旨指的是参与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语旨和语式和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相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决定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语境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引起所交流的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

  二、语域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Halliday (1978) 指出语域是语义描述,是社会和语言的切合点。

  (一)语域理论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

  语域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无论什么语类的语篇,语言形式在实现语域时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词汇时,学习者不仅要强调释义、引申义、同义词、不同词根的词、不同词性的词和不同的搭配,更要清楚词汇的功能才能做到使用恰当。例如,“Participate” 与“take part in” 虽意义相近,但功能不同:单个动词更准确、与外延含义更一致、更正式,而动词短语更亲切、更有感情色彩;再如如动词和其名词化,前者不如后者正式。因此,当我们在阅读 “ A Good Heart to lean on” 这样的文章时,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作者用了很多短语描写父亲,如 “let on, set the pace, adjust to, make it, cling to, keep free of, engage in, be content to, see to it” 等等,正是这些短语帮助塑造了一个跛足却乐观、亲切、坚强的父亲形象。这些短语的使用更符合这篇文章的語场;符合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的语旨和非正式的语式。

  (二)语域理论在语法学习中的作用

  在语法教学中,只掌握了语法形式还不能做到正确地使用,语域理论帮助从语言功能的角度解释语法形式。如 “It is important… ” 和“ It is of importance…” , 前者更普通,后者更正式; 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则为公共核心语,复数泛指的类属则为非正式语体;“Be going to”更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用语;“gonna”更口语或俚语。再如 “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was ill.”更一般; “Being ill, Tom didnt go to school.” 更口语而 “Because of illness, Tom didnt go to school” 更正式,这个例子说明当要表达一件小事,正式语就不得体,前两种更常用。就功能而言,日常交际中从句更常用而过去分词结构更正式。就句子而言,长且紧密的句子比短而松散的句子更正式,正式程度越高,句子结构越完整复杂,词汇选择越讲究。以一篇抗击艾滋病为主题的文章为例,文中每个小标题都用祈使句如“Train teenagers to educate their peers.” “Redefine ‘at risk to include women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marriage status”。因文章旨在通过作者告诉读者他们能做什么,祈使句与语篇的语旨一致,即与作者和读者的应具有的关系。文中某些句子长而紧凑,句型单一、无变化也不复杂,这与该语篇的语式一致,即说明文的书面语形式;而文章的选词、结构、句子长度、紧密度、选词的正式性都与该文的语域一致。

  (三)语域理论在语篇学习中的作用

  语篇是意义结构,由意义成分组成,是区分语类的唯一标准,语篇结构通常反映语篇所描述时间的步骤和程序。胡壮麟指出:“在语篇教学中,首先阐明语篇的语域特征:讲的什么事,对象(读者)是什么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用的什么口气和态度,文章是以什么方式组织的等等。”因此,只有清楚语域特征才能选择得体的语言。语场、语旨和语式形成了构成这个语篇的三个变量。这些变量预测了故事的必选和可选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顺序,这些成分决定了叙事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仍以上文提到的“ 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为例,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语场是跛足的父亲如何与儿子并肩而行时试图在儿子的窘迫、压力和害羞中步行去工作。语旨是勇敢的父亲和蒙羞的儿子;第二部分的语场是父亲从不顾影自怜而是积极投入许多活动。语旨是积极、乐观、慈爱的父亲和充满仰慕的儿子。第三部分的语场是作者在父亲去世后才意识到是父亲帮他获得了生活中的平衡,因为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可以永远依靠。

  对语篇语式的分析能够说明参与者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和职业等信息。这些区别反应在语言和结构的选择中。在上述语篇中:父亲的话简短但鼓舞人心;描写儿子所想的句子是心里过程的描写,因为儿子害喜的内心是不能言表的,这适合语篇的语场。语式是书面语形式。语式的本质是语言代码在其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基本形式是口语、书面语以及在两者之间的各种变迁形式。语式的主要特征是交际渠道的方式,这种方式含有两种连续链,并在语言和情景之间代表着人际距离和经验距离的距离关系,这种二向关系结合起来分析便可发现口语和书面语在语言使用上的情景差异。这些区别反应在语言和结构的选择中。在所观察课堂教学中父亲的话简短但鼓舞人心;儿子的活动多是心里过程描写,这正符合语篇的语场因为儿子害羞的内心不能言表。

  三、启示

  语言学习中,要将语音、语义和结构等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域特征和文化语境相结合。就词汇而言,了解其在不同的情景下的涵义、在不同搭配中的功能。就语法学习而言,不仅清楚语言规则,还要明确不同语法形式的功能。语篇学习中,培养学生建立场知识、把语篇模式化、使学生了解相应的结构潜势、进而掌握语言特征。只有当分清交际的事件(语场)、交际的对象(语旨)和表达的方式(语式)时,才会选择恰当的语言,即做到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达到独立创建得体的口语和书面语,只有得体的语言才能促进交际

  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1994.

  [3]方琰,方艷华. 以语类为基础的应用文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33-36.

  [4]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J].外国语,1998(1):57-61.

  [5]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6]苗兴伟. 语言学研究人际意义与语篇的建构[J].山东外语教学, 2004(1):5-6.

  [7]徐冬东. 语域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2):15-16.

  [8]张廷国. 语域的三维变项对语言使用变异的影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6):35-3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