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非作家J.M.库切的作品《耻》,清晰的呈现出了殖民主义逐渐衰落,沦落的殖民者忍辱负重的生活,后殖民地人民开始觉醒的景象。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强暴现象的分析以及对黑人和白人位置的转换分析,殖民主义在殖民过程中不仅对殖民地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也给他们的后代造成很大伤害,在殖民主义者失去种族歧视权和统治权后,白人后代成为了殖民主义的替罪羊。
关键词:后殖民;耻
殖民主义给后殖民主义的南非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白人在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感到彷徨和无奈,失去定位,背负着殖民主义的包袱充当着替罪羊,开始赎罪的历程。黑人的犯罪(强暴白人女性)是当初白人殖民犯罪的重现,露西的表现正是为白人所犯罪行赎罪。
一、难控的局面
在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小说主人公卢里(白人的典型代表)作为白人的身份失败。他引诱女学生并强行与之发生关系,和妓女发生关系,然而都是性与爱的分裂,正体现了两种文化和思想的难以融合,反映出了他精神上的消极和道德上的空虚,这正说明殖民主义消退后给其本身带来的伤害。在这个后种族隔离时代,白人和黑人一样都处在不安之中,此时的南非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反而问题严重。种族冲突不断发生,就像发生在露西身上的事一样。这样的事,“每天,每时,每分钟,在全国的每个角落都会发生”(p110)“偷车案成千上万”(P154),连黑人佩特鲁斯都说“现在哪儿都危险”(p71)等等,都体现了当时南非社会治安非常的乱,整个非洲都处在动乱之中,平民百姓的生活更可想而知了。
二、从耻到耻
个人的道德耻辱到民族的耻辱。卢里作为大学教授,招妓解决生理需求;利用的职权诱奸自己的学生,露西遭到黑人的强暴,后来又成为昔日帮工黑人的小老婆等等,这些个人的耻辱发生在这个后殖民的大背景下。而另一种耻辱则是民族受到殖民之耻,南非的国家之耻,正是这种国家的耻辱,才导致了后殖民地人民的极度仇恨,他们通过报复白人来得雪耻。殖民主义给南非带来的民族耻辱深深的烙在了南非人们的心里,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并且通过言传身教给后代,正如强奸露西的三人中有一个竟然是孩子。殖民主义带给南非的民族之耻反过来也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深深的伤害,黑人通过暴力行为对白人进行报复,在种族隔离时期殖民者不把黑人当人,而在这个雪耻时期,一切都反过来了,露西在小说中说道,“在他们眼里,我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值。我能感觉到这一点。”(p.176)
三、历史的重现
在殖民主义衰落的南非,政局不稳定,社会动荡,白人们生活不好过。白人的身份开始转变,比如卢里,,曾经的大学教授,如今“他也成了护狗员:狗的护理员,狗的来世灵魂管理人,一个贱民”(p163),白人们的农场朝不保夕,佩特鲁斯这些人正开始从白人手里把土地弄回来,使得白人的后代们为了生活而成为他们的“小老婆”、帮佣。再说露西,她努力工作,努力想和周围人相处,可是却遭到了强暴,她感到这些人并不是在发泄欲望,而是像在泄愤,在卢里问她一些细节问题,希望报案时,露茜一再坚持不报案,并还对她父亲这样说:“这与你没关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完全属于个人隐私。换个时代,换个地方,人们可能认为这是件与公众有关的事。可在眼下,在这里,这不是。这是我的私事,是我一个人的事。”(p.125)。在这句话里面,就说明了一件强暴事件的发生,完全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在这个后殖民社会发生的带有历史色彩的事件。
我们从小说里面看不到昔日殖民者是如何对待殖民地人民的只字片语,但是每一处我们都能感觉到在当时的殖民地,当时的种族隔离制度给殖民地人们带来多大的痛苦。后殖民地人们对白人有多恨,当时的殖民统治就有多无情,多残酷。所以在后殖民时期发生在白人身上的一切,都曾发生过在殖民地人们身上,或许还更残酷。当年,黑人遭受殖民者的“耻辱”对待,再看露西的强暴事件,他们并不是针对露西本人,他们只是想把白人殖民者当年对他们的“强暴”统治发泄出来,而作为殖民主义后代的露西就为当年的殖民统治承担了后果。
四、女性闪烁的星星光芒
在卢里渴望知道妓女索拉雅的秘密时,曾打电话给她,但是索拉雅却以严厉的词语回敬卢里,此时卢里心理也想,她以前不是这样的。如果在殖民主义占据南非政权的时期,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在白人身上,而作为妓女的索拉雅的回应,不仅是自身意识的反应,更是社会大背景发生变化的映射。在这个时期,曾经作为殖民者的白人们社会权力被大大降低了,从而曾经被殖民地权力慢慢回来,白人们会失落和迷茫,殖民地的人们带着仇恨的心理看着他们。
五、因果往复
后殖民主义理论认为,殖民时代的结束给原殖民地国家所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卫岭,2006)。确实,一方面许多殖民國家得到了独立,欢欣鼓舞,另一方面,殖民者也因带给殖民国家的“耻”而付出代价。从殖民主义到殖民主义的消退,从种族隔离制度到黑人的仇恨报复。殖民主义和被殖民相互矛盾而对立,相互影响而伤害。在这块南非大陆上,新旧交替着,白人衰落黑人崛起。对他者的伤害必定要付出代价,即使他者被伤的体无完肤,即使他者动乱不安,只要生命延续,精神就不会衰落。这块南非大地,长期侵染在殖民文化中,黑人没有土地和权力,他们过着“贱民”般的生活,当时过境迁,殖民主义必定要消退的时候,在南非大陆上白人以及其后代的生活就变得如以前黑人一般,一如卢里自己所说,“咱都让人抛弃了“(p.87),“哪一个都救不了他”(p.107),对一切发生着的事情和潜在的事情完全无可奈何,这就是历史的潮流。历史不应该忘记,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以及对自己带来的伤害都是巨大的,这一点对现代的社会仍然有警戒意义。
六、结语
库切在小说看到了希望,而希望就是像露西一样在寻求着和平的道路的人,她是带着平等意识的,她愿意去亲近南非这块土地,真诚待人,她是想融入这个国家,她没有白人的那种优越感和卢里所谓的尊严,即使是在遭到侮辱之后,她还是愿意息事宁人,甚至把孩子生下来,这个黑人和白人的产物,或许是为了达到某种“和谐”,乃至最后在动物诊所义务帮忙的卢里态度也慢慢改变,白人已经努力开始慢慢的融入这块大地。结尾,作者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描写。作者在本书的结尾描述了一个很美的场景:“风停了,一阵完全的寂静,他真希望这种寂静能持续到永远:和煦的太阳,静谧的午后,在花丛中忙碌的蜜蜂;而在这幅画中站着一位年轻的女子,刚刚怀孕,戴着顶草帽,即使是城里人也能领略其中的美,也会在这美景前惊叹得大气不出。”(P241)
参考文献:
[1]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D].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黄琳,谢晶晶.后殖民主义理论观照下的耻中的话语与权力[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3]卫岭.论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4]王苗苗.人类文明的疮疤——对JM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研究人类文明[J].文学语言学研究,2010.
[5]万梅.二元对立的解构与殖民主义的没落——论《耻》的后殖民主义主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