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说中的“生育”元素比较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2234
刘思琪

  摘 要:莫言《蛙》和萧红《生死场》都是包含女性“生育”元素的小说。本文采取交叉对比的方法,紧密结合作家创作背景和作品细节,从作家个人经历、描写手法、情感评价等方面剖析,探析女性悲剧意识与时代抗争,由此对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莫言;《蛙》;萧红;《生死场》;“生育”描写

  莫言《蛙》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其中对女性生育场面的描写是小说的点睛之笔。萧红《生死场》对女性在劫难逃的生育“刑罚”进行了赤裸裸的描写,大胆揭露了女性生育的苦难、男权的压迫和时代的灰暗。

  一、作家创作背景的比较

  (一)作家的个人经历

  莫言,原名管谟业。2012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蛙》以中国生育史为背景,秉承了莫言一贯的乡土文学风格,贴近历史现实。

  萧红,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她一生的有四段情感,生育两个孩子,先后夭折。《生死场》,将农村女性饱受男权压迫和轮回般的生育“刑罚”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个人经历对创作的启发

  《蛙》的姑姑万心是现实中莫言的姑姑。作为产科医生,姑姑体验着女性为人母的喜悦,也扼杀了许多未落地的婴儿,让她沉浸在无与伦比的痛苦和忏悔中。

  萧红短暂的一生在颠沛流离中生育两个孩子,承受难以形容的生育煎熬。她以个人的生育体验为创作源泉,赋予作品“个人主义又超越个人情感的人道主义关怀”。①

  二、女性“生育”描写的比较

  (一)不同的情感评价

  莫言的作品常常呈现一种对生命的深度审视,他用深邃的目光审视这段悲凉的计划生育史,这份审视“是一种对于人类原始生命的尊重和崇拜,还隐含着一种对原始生命回归的思考”。②

  相比粗犷的表达和强烈的批判,萧红对“生育”元素的把握则显得更加细腻。在她所处的时代,“生育”是女性的天职,女性笼罩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而饱受生育的折磨。萧红冷静、客观的笔调中呈现了个人的人生感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不同的细节描写

  《蛙》中“老娘婆”传统接生法,“留着长长的指甲,眼睛里闪烁着鬼火般的绿光,嘴巴里喷着臭气”③的丑恶形象,“手忙脚乱、里外乱窜、大喊大叫”, “把手伸进产道死拉硬拽”④,“甚至把胎儿和子宫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⑤,语言浮夸,尽显“老娘婆”的蛮横和愚昧,流露不忍直视的厌恶与嘲讽。王胆“躺在木筏上,下体浸在血水中。身体短小,肚子高隆,仿佛一条愤怒、惊恐的海豚”⑥,将血泊之中孤立无援的产妇比喻成裸露的动物,这在萧红《生死场》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萧红女性生育描写一气呵成。“她开始不能坐稳,她把席子卷起来,就在草上爬行”⑦、“光着身子的女人,和一条鱼似的,她爬在那里”⑧,“赤身的女人,一点也不能爬动”⑨。冷酷无情的男人借酒装疯,“大着肚子的女人,仍胀着肚皮,带着满身冷水无言的坐在那里。她几乎一动不敢动,她仿佛是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他的男人。”⑩这出生育闹剧另类惊悚、疯狂可笑,又让人心生怜悯。

  三、“生育”刑罚与女性悲剧意识

  (一)“生育”悲剧影射时代抗争

  母性是女人的天性。《蛙》从侧面反映出计划生育工作者对母性的真实渴望,她们宁愿活在现实和虚幻中,与时代逼迫和职责难违的事实抗争。是母性和男权主义支撑耿秀莲、王仁美、王胆顽固反抗。

  萧红笔下的金枝反对封建礼教束缚,被禁锢在婚姻和生育的枷锁下。在中国北方荒凉的土地上,女人在无止尽的生育苦难中苟活着,独立与依赖并存。在新思想萌芽的五四时期,《生死场》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反抗精神。

  (二)“生育”刑罚酿造女性悲剧

  莫言《蛙》里血泊之中的耿秀莲等被剥夺了女人光辉的权利,代孕机制下的陈眉“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以及生育的工具”,姑姑和小狮子挣扎在执行政策号召和渴望母性的边缘。

  萧红《生死场》里遭受生育刑罚的村妇群体卑微地存在着。她对女性身体和“生育”场面细致大胆的描写,穿透力极强。“生育”刑罚是女性历史的血泪悲歌,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无法消逝。

  注释:

  ①李翠香.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意蕴探析[J].大众文艺,2011.

  ②廖先怀.生殖崇拜视角下的原始生命的回归——莫言《蛙》之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

  ③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

  ④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

  ⑤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

  ⑥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74.

  ⑦萧红.萧红作品选(一)(现代名家名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39.

  ⑧萧红.萧红作品选(一)(现代名家名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39.

  ⑨萧红.萧红作品选(一)(现代名家名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39.

  ⑩萧红.萧红作品选(一)(现代名家名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39

  陈泽曼.生育史下的生命凝视——评莫言《蛙》的思想内涵[J].语文学刊,2012.

  参考文献:

  [1]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2]萧红.萧红作品选(一)(现代名家名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79.

  [3]廖先怀.生殖崇拜视角下的原始生命的回归——莫言《蛙》之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

  [4]李翠香.萧红《生死场》女性悲剧意蕴探析[J].大众文艺,201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