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显“恨”隐“爱”——只是当时已惘然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0070
李姝莹

  摘 要:如果说《神雕侠侣》中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她们虽是“一见杨过误终身”,但是她们是甘之如饴,她们此生选择就是交付给心中的“念念不忘”,无怨无悔。而郭芙呢?一个看不清别人更看不清自己的人。她的爱是被隐藏的,“恨”的外衣下是刻骨的“爱”,只是这份爱,太过自私,方式不对,错误也随之即来,遗憾势必是注定。这里就《神雕侠侣》中郭芙爱情的显“恨”隐“爱”模式分析她的爱的错位。

  关键词:《神雕侠侣》;郭芙;“爱与恨”;错位

  武侠小说历来就被大众读者所欢迎,它的场景,情节,人物,叙事结构和脱离社会现实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无一不吸引着大众的好奇,刺激着他们的阅读欲。在武侠小说中,情爱的描写尤其以金庸的武侠为主,金庸武侠中,描写情爱的又以《神雕侠侣》为主。那些酣畅淋漓的文字江湖,至情至圣,至善至恶的人物塑造,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可以称之为一部人性之情的书。倪匡称:“《神雕侠侣》从头到尾,整部书,都在写一个‘情字”。[1]《神雕侠侣》最令读者动容的恐怕也有这一点,善良的人有情有义,作恶的人大多情非得已,也显得有那么几分可悲与怅惘,这是一个夹杂着“爱与恨”的江湖世界。他们的悲欢离合,在金庸笔下无一不是触动人心的。这些复杂多变的人物心理,似乎也更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趣味,“爱情作为社会现象,他的实现总是采取特定的,因人而宜的形式。可以这样说,爱情对于每个钟情者来说都有其独特的形象。”[2]在这个江湖里,我们可以粗略的划分这么几类:为爱而伤、为爱归隐、为爱入魔、为爱赴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刻画,性格的侧重,都更加丰富了文本的艺术形象,又以“爱”为主线来编织故事,每个爱情都有其独特的形象。而书中的郭芙,这个与杨过自小相识,本无深仇大恨,后来却怨恨相加,迥异于那些围绕在杨过身边的女子,那么她的形象就值得分析,情感就值得我们深究了。

  一

  分析郭芙首先不容忽视就是她的家世背景了,她这个不同于书中其他女性角色最特别之处就是她的身份,也是对日后杨过和小龙女之间会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的原因,细看整部书,重大情节的转变其实都在郭芙莽撞犯错的情况下,推进其发展的。显赫的家世背景造就了她与生俱来的心高气傲,众人捧月的恭维也让她对身边的人习惯了颐指气使的态度,已经脱离了传统女性形象,这里的郭芙更像是一个对男权视域的挑战者。金庸先生的塑造重点自然也不脱于一般的人物塑造的方式。在郭芙的形象塑造中,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刻画出了从小就备受宠爱的骄傲大小姐的形象。郭芙希望所有人为她马首是瞻,而杨过自小的痞子性情或者内心隐藏的自卑,最容忍不了这一点,两人矛盾不断自然是意料之中的。同时也是两人注定悲剧的根本内在因素。或许之前的被送终南山,两人分离是最好的结局了。但是故事的下文,却偏偏让这位已经快要淡忘杨过存在的郭芙又一次遇到了他,而这一次的相遇才是致命的转折。此时的杨过已经是意气风发俊朗异常的武林翘楚,一场英雄大会更是江湖立名。再加上两家的世交之故,不等郭靖为两人撮合,言谈举止间,这位大小姐已有芳心暗许的意思了。只是这场再相遇,却偏偏以不欢而散结尾,当杨过却当着众人的面,拒绝郭靖的结亲提议,本是从心之举,对于当时已经有了倾心之意的郭芙来说,却似在心中种了一根难以拔除的刺,而这根“刺”就是一开始遮蔽她真正内心的源头。这根“刺”一方面是她对杨过爱的潜意识表达,另一方面维护自己骄傲和自尊的“堡垒”。致使她与杨过就从此几乎是真正的成为了“陌路人”。

  客观的说她其实是一个没有心机,却太任性直率,任性到不如说她莽撞才更为准确的女子。她在杨过的坎坷经历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是首先也是唯一让杨过与小龙女有感情误会的一个人,她是无情的砍断杨过手臂的一个人,她也是向小龙女射了三枚银针致使十六年分离的一个人,这三件大事,是书中故事的转折点,一次一次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对杨过来说是改变了他的命运,对于郭芙来说,却是进一步埋藏真实内心的推力。故事到了这里,主观和客观都已经不允许她对杨过有任何的别的心思。这种种行为,其实仔细探究,哪一个又是她的本意呢?可不论哪一个直接人都是她,结果她都要承受。而她的骄傲和自尊却不允许,在孤立无援,也没有人去设身处地的为她想一想的时候,那可怜的自尊就成了她的所有,她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忽略自己的内心。那对于郭芙来说,她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呢?

  二

  “尽管意识和潜意识在脑中存储的层面不同,但他们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当潜意识在某种外界的刺激下,就会从沉睡中醒悟过来,不自觉地从大脑的深层,跃进到大脑的表层而转化为意识。”[3]而郭芙的内心,则一直被一种妒忌填充,而这种妒忌恰恰就是来源于“爱”的潜意识的爆发。只是她不知道,而或她也不想承认。在绝情谷中,她与程英和陆无双有过争吵和打斗,起因自然是因为杨过。程英和陆无双是表亲加上患难之交,关系极好。但是,郭芙与程英和陆无双,尤其是程英,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她与陆无双争吵中连带着也贬低了自己的师叔程英,何以如此相待?仔细推究,我们便可发现这是她内心潜意识里的嫉妒心理,她对她们的恶意一方面来自于她们拿之前的过错不断的说事,而另一方面,她没有意识到,她对她们的恶语相向,只是因为她嫉妒她们可以陪在杨过身边,可以追随杨过,杨过待她们如亲兄妹,而自己从来都是一个被忽视的地位,她连一个陪衬都算不上。这里就会觉得这样一个人未免过于心恶歹毒,但是最终谁也没有把她列入心狠手辣之列,反而更多归于她刁蛮任性这也是有原因的。一个是通过耶律齐的口中说出郭芙性子直爽,直爽与心机是显然不同的,她直爽却无心机,故而更多莽撞。而后还有一个表现是在绝情谷的大厅中,危急关头,陆无双因恼恨她斩断杨过手臂,故意让郭芙用右臂去挡,实际是要让她也断手臂,但是郭芙以为陆无双好意,心中好胜感激,这也不是装出来的。这个场景的描写就刻画了郭芙无心机和直爽,虽然有前面的针锋相对,但是此时恰巧避祸,心存感激报恩,自有江湖女子具有的义气。可见她与陆无双确实并无什么深仇,她们的纠葛联系只是因为一个杨过。这种嫉妒心理的描写在对她的妹妹郭襄的事情上,表现的恐怕更为明显,也渐渐的让读者开始真正了解她的真实内心。有一段她的心理描写:“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这三份大礼,我为什么要恨之入骨?他揭露霍都的阴谋诡计,使齐哥得任丐帮帮主,为什么我反而暗暗生气?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亲妹子!他对襄妹这般温柔体贴,但从没半分如此待我。”[4]归根到底还是那句“爱之深,恨之切”。

  只是这时她才真正意识到而已,武氏兄弟对自己的讨好,与杨过的不理不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过的异类,对她是一种吸引,以至于后来又见时,很自然的心有期许,再有就是当她在武氏兄弟中间为难的时候,杨过可以轻易的读懂她的内心,她更是待杨过与旁人不同,而杨过的倔强郭芙不懂,郭芙其实也不懂杨过,何况杨过也没有给她机会,对于一直高高在上的郭芙来说,这是极大的蔑视和侮辱,她下意识的选择了“恨”,将眷恋深深埋藏,最后,不单杨过不明白,她自己也是不明白的了。叔本华曾说真正的嫉妒是恨意。郭芙的情感便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她被自己的妒忌蒙蔽了心,她自己看不到,别人又怎么能够看到,最后,只是失之交臂,背道而驰。

  三

  叔本华说:“一旦当我们知道那些打击是从他而来,这些打击便没有了力量”。[5]对于郭芙,最后一刻终于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只是这个不甚强大的内心,让她更加痛苦和遗憾了。或许她残忍的希望那条断臂可以让杨过记她一生,但是最后杨过的释然,甚至释然到遗忘,更是让她心中的痛更添一分。关于这一点,1998年新加坡版《神雕侠侣》增加了郭芙最后向杨过请罪的细节,十六年来压在她心头的痛,她终于说出来时,杨过却释然到忘记,不得不感慨。但是这一改动却更加丰富了郭芙的形象,也更贴合她的内心,是她形象较全面的诠释。命运就好像在我们的痛苦之上还要加以嘲笑似的,我们的生命已肯定含有悲剧的一切创痛,可是我们同时又不能以悲剧人物的尊严自许,而不得不在生活的广泛细节中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些愚蠢的喜剧角色。[6]这是对郭芙的写照吧,一直以为的高高在上,最后却是卑微到尘埃,醒悟已晚,反而会葬送自己现在是幸福。爱的越深,伤的也越深,慌乱的战场上,她的那些骄傲和自尊都不那么重要了。就像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的: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第一阵狂风吹熄掉[8]。即使她心想:“只要他稍微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7]只是,这些只能永远在心里埋葬了。正如她最后所思,她的一生什么都不缺了,唯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面对曾经深爱的人和现在的丈夫,她的内心才是一种煎熬吧,当所有人的归宿都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她的内心却波涛暗涌,最后,她才是那个最可悲的人。

  郭芙,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吧,执着的追求爱情,但是懵懂幼稚,才会在多年以后已嫁为人妻的时候,百转千回才发现自己对杨过的深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他们少时相见,郭芙对他是另一番模样,是不是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杨过去终南山,也没有了小龙女等等,只是没有如果。此时的理智于她而言,无更胜于有,有却更显悲剧,痛悔也剩下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不管是主观的心理还是客观的环境,她都只能选择将这份爱继续埋葬并忘掉,他已有人妻,她也已为人妇,再执念下去,就是罪恶了。不过,结局里她是悲剧的,但是又不是悲剧的,不知道是不是金庸先生也为她叹惋,为她心疼,所以设置了一个耶律齐来懂她爱她,算是对她爱情错位的一种补偿吧。

  参考文献:

  [1]倪匡.看金庸小说[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7:33.

  [2]曹布拉.金庸小说技巧[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182.

  [3]张浩.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J].东岳论丛, 2007(4):129.

  [4]金庸.神雕侠侣[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1349.

  [5]叔本华著,李成铭译.叔本华的人生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99.

  [6] S.杰克·奥德尔著,王德兴译.叔本华[M].北京:中华书局,2003:88.

  [7]同[4].

  [8]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卷2).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32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