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2949
摘 要: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实施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课程开发的促进者,更应当是教学过程之后的反思者和实践者。通过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在反思中解难,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地说:“新课程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不断的总结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经历。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就是一个教师的魅力所在。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才能在知识的世界中遨游。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学生有了说话的权利,才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会进入教学活动中。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语言交际《小兔运南瓜》时, 为学生影营造自主宽松的交际氛围。首先,我知指导学生观察画。明白图意,第一副图是小兔来到菜园里,摘了一个大南瓜。第三幅图:小兔把南瓜运到了家。第二幅图没有画面,我在空白画的下面用了一个?让学生说这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都抢着回答说:“这幅画应该画小兔怎样把南瓜运会家。”我紧接着说:“你们为小兔想一个好的办法吧!”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就像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有点说:“小白兔正在发愁时,它看见小熊骑车从这条路过,发现车轮是圆的,能滚动,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小兔把南瓜滚到了家。”有的说:“菜园旁边有一条小河,小兔看着小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把竹排当作小木船装好南瓜划着小船把南瓜运回家”……他们的想象是多么的独特,多么有创意。这节课我主要是有意识的进行留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去想象,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去交流,去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语文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应激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将课堂上蕴育的丰富情感,转化为健康有益的行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实施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课程开发的促进者,更应当是教学过程之后的反思者和实践者。通过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在反思中解难,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者简介:向秋翁姆,女,藏族,本科学历,小教一级,1999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