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显化和隐化;Kinga Klaudy;加减观;归化
一、何为显化和隐化翻译?
匈牙利学者Klaudy提出:“显化”是指原文中的一个意义单位由译文中的几个意义单位来表达。而“隐化”则恰恰相反。Klaudy提出了“不对称性假设”,她指出, L1到L2 过程中的显化与 L2 到 L1之间的隐化并不对称。译者往往在两个方向上都倾向于更多地运用显化, 而常常不采用隐化。大体上,显化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形式上的显化。一类为意义上的显化,这种显化通常受文化差异、社会文化差异和译者本身的影响。此篇文章将聚焦第二类显化/隐化,也就是意义显化。
二、“加减观”在再现门罗式语言的运用
显性隐化和隐性显化的翻译方法,是译者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译文相对于原文在字数、结构上、意义上的增减现象。匈牙利的学者Klaudy对此提出“转移操作”。“转移操作”有:词汇明确化、词汇笼统化、词汇压缩化、词汇分类法、词汇省略化、词汇增添法等。在此,我们只讨论在《逃离》中文版出现的主要的显化合隐化。
例1 And even the regulars that they counted on were taking time off for holiday trips, or simply cancelling their lessons because of the weather being so discouraging. (Runaway: 1)
即令是两人视为命根子的长期老学员现在也大都出外度假去了,或是因为天气太差而退班了。(《逃离》:3)
这是动词的明确化。“counted on”,意为“指望”,因为恶劣的郊区气候, Carla和Clark经济来源全无。李译 “count on”为具体明确的动词“视为命根子”,更能体现两夫妻经营马场生意的惨淡和艰难。
例2 So. (Runaway: 1) 情况就是这样。(《逃》:3)
这是词汇增添法,译者通过增添词汇显化原文隐藏涵义。so一词单独成段。门罗使用so来暗含前后两个故事情节,译者李文俊先生用“情况就是这样”来缝合译文可能出现的信息差。
例3“They dont want you there unless youve been beaten up.And everybody would find out and it would be bad for our business.” (Runaway: 8)“除非是给打得遍体鳞伤,否则那儿是不会收留的。反而会惹得一身骚,影响我们的生意。”(《逃》:23)
这是补偿法,译文中所折损的信息,译者通过词汇、概念的外延来弥补这种的差异。原文“find out”,说的是一个行为动作。而译文补偿和显化了 “find out” 这一行为动作引发的后果—“影响我们的生意”。本是想去收容所寻求庇护的Clara在权衡此行为会产生的后果,最终失去了“逃离”的全部勇气。
例4—“Youre not going to miss teaching?” —“Not on your Nelly -O. I was fed up. I was fed up to the eyeballs. ” (Soon: 34)
—“放弃教学你就那么舍得?” —“绝对舍得。我可是倒足了胃口了。我反胃反得连酸水都要溢出来了。”(《匆匆》:98)
这是转化法,译者在原文和译文共享的语境下,换一种理解视角来呈现原文,都是厌烦的情绪,原文更侧重的是一种视觉感官。译文则更侧重的是一种心理的味觉感官。这种转化视角的显化手段既保留了门罗式语言的精炼和干脆,又激发了中文读者认知框架下的直观感受。
补偿法、增添法、转化法和明确化是李译《逃离》主要采用的“加减法”。其中前两种,是“加法”。后两种看似是“减法”,实则为“加法”:因为在采用转化法或明确化法会可能减少结构上的繁杂度,但在意义和信息上是对原文的补充和添加,也就是意义上的“加法”。因此,李文俊译《逃离》是主要采用的还是“加法”—“隐义显化”的翻译策略来重现门罗式语言的。
三、 李文俊的翻译理念与门罗式语言的重现
李文俊译本《逃离》再现门罗式语言,除了 “加减”外,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一是,形式上对原文的高度忠诚。二是,地域性语言风格的呈现----地道的方言的再造。而这些译文的实现也与李文俊先生主张的翻译观是一致的。
李文俊先生受翻译家萧乾的影响颇深,极其赞同方言和土话在译文中巧妙灵活地运用。李文俊先生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赞成采用“直译”的方法,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形式。
四、 结语
被誉为当代“契科夫”的门罗式的凝练语言的难以再复制和中英文结构和认知框架的差别使得李文俊《逃离》译本多采用显化翻译而非隐化翻译。其次,译者本身所持翻译观对其采取的翻译方法影响深远:《逃离》重显化翻译与李俊文先生“直译”的翻译观是吻合的。
注:“加减观”为笔者自己对隐义显化和显义隐化的概括,非其他引用。
参考文献:
[1] Blum-Kulka, Shoshana.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A].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0.
[2] Klaudy, Kinga.Explicitation,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1998.
[3] Klaudy, K.& Károly, K.Implicitation in translation: An empirical Justification of Operational Asymmetry in Translation [Z].2003.9
[4] Klaudy Kinga.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Budapest: Scholastica, 2005.
[5] Munro, Alice. Runaway [M].Vintage Contemporaries/ Vintage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2005.
[6] 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7] 李文俊.我所知道的蕭乾[A].纵浪大化集[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7(2): 56.
作者简介:刘广南(1989–),女,汉族,湖南衡阳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