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就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来看,传统“一言堂”“满堂灌”,依旧大行其道,教师的教学进度依旧按照班级中学生数量比重大的中等生为标准进行教学,学生的全体性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能得到重视。“大一统”的教学总会被教师们美其名曰为“一视同仁”,但是,殊不知,这样只会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这一教学现状加重了分层教学思想出现的必要性。分层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差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1.在高中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可以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但存在着先天遗传差异,在后天培养方面,由于家庭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接受速度和程度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同时,学生自身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也不一样,面对这么多不同的条件,仍采取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只会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愈来愈大,而分层教学可以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的荒废,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快节奏的社会,分层教学实行定向目标培养,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高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高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我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划分教学层次
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以学生的意愿为前提,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教学档案,将其数学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等综合编入,并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的教学层次。但是,对学生的层次划分,我们必须要以学生的意愿为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也尽量做到不公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感受到自由、尊重,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要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以确保学生与教师的教学配合。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学习小组或者是安排座次,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四、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划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与要求。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制定以夯实基础为主的教学计划,并将教材的各个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水平、梯度的学习标准,以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基础扎实,数学能力较高的学生,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其的限制,做到尽量不以教学大纲的范围来框架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体来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以其实际的学习情况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教学计划的制订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进度要求,逐步提升教学的难度,既不让学生感到过重的负担,也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进度过缓,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
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的数学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之后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在对学生进行分类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说明实行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优点以及必要性,使学生不会在其心理产生抵触的情绪。
2.对日常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遵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根据每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应对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并努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实现其数学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夯实,在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训练,将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进行提升;而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应着力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类。在日常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根据每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难度合理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对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发散性的题目,将其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行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对其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应对其布置较为新颖的题目,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培养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布置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帮助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4.对学生分层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内容,制订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态度,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努力发现学生的发光点。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由易到难的题目,并及时地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努力研发新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