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乐曲赏析之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10997
荣梓任 张宇

  摘 要:《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诗题,现在它既是古诗名,又是古曲名,二者虽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情感表现、美学特征乃至创作手法上却有着相通之处。作为乐曲的春江花月夜历经岁月的洗礼,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加工下变得更加动人心弦,本文将简介《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的发展变迁,并对现下主流的民乐合奏版进行深入的剖析,探寻在这场宏大的视听盛宴下,乐曲深层的意境和情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发展;解读

  一、春江花月夜简介

  《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之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并揉合了张若虚、白居易两篇名诗的意境,提高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前作中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二、全曲解析

  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了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为细腻。全曲共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曲标题音乐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由于乐曲的版本不同,因而分段及小标题也不相同,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展现了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风韵。

  (一)江楼钟鼓

  乐曲的第一段“江楼钟鼓”以琵琶由慢渐快来模拟鼓声开场。随后,箫和琵琶的合奏,如江上轻波,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的安详景色。最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委婉平静,古筝的微微奏鸣,完美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静。

  (二)月上东山

  第二段,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一幅江上月影浮动的秀丽画面。

  (三)风回曲水

  第三段,曲调在层层下降后又回升,出现了旋律线的起落,增加了音乐的动感,显示了大自然的变化无穷。

  (四)花影层叠

  第四段,音乐在徐缓的曲调之后出现了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与前面表现恬静的意境呈鲜明对比,呈现出水中花影纷乱层叠之貌,显示出了花影自怜之姿,形成了春江上的“花影重叠”的美景。

  (五)水云深际

  曲子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再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水和云的和谐美景,这段音乐的不同音区构成对比,异常鲜明地刻画出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的江面意境,使全曲情绪由优美而转向壮阔。

  (六)渔舟唱晚

  第六段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伴以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顿时一种江南渔舟晚归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回澜拍岸

  此时音乐快速而热烈,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民乐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

  (八)棹鸣远濑

  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桨棹划水的声音,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九)唉乃归舟

  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的意境。

  (十)尾声

  在低音区以舒缓的速度,自由的节奏,奏出悠扬、徐缓、抒情的音调,仿佛画面又回到了乐曲开始时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江水一片宁静的优美景色。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江水卷起的余波旋洑,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

  三、总结

  全曲的演奏一气呵成,用琵琶形象地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用二胡表现绵绵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用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用洞箫表现渔歌的悠扬;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诸种乐器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更加美妙动听,彰显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参考文献:

  [1]王芳.赏析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J].芒种,2015.

  [2]郝芳.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和意韵之美[J].大舞台,2012.

  [3]周玉娟.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与同名诗歌句法的比较[N].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