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通信专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中旬 热度: 22781
张爱军

  摘 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通信专业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渐进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通信专业;创新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工科类在校生的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目标

  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着“合理定位、创新模式、构建体系、完善机制”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淮海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不断丰富工程应用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通信领域内获得专业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有关通信系统或产品开发、应用、教育、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以满足国家加速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研究并开发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具有創新精神人才培养要求,校企共同制定既能满足企业和行业需求,又方便校企双方实际操作和实施的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在制定培养标准时,着重考虑其所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创新精神、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培养标准。

  (二)改革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推进精品课程群、创新型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立足本科工程型人才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略,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制定具有工科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突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构建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求,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体系,建立学校企业互动机制。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通信工程及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校企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学科基础+实践类课程”的平台化架构、“专业核心课程群+工程应用课程”的模块化培养体系。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工程

  设计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采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讨论交流与激励”和“实例分析”的教学理念,将毕业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技能与知识体系融入理论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同时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实践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通信工程理论基础,完整的通信工程系统性认识,为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高素质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

  (四)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结合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软硬件,构建相对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全国大学生电了设计竞赛、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五)以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核心,加强渐进式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建立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体系,将创新意识培养深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遍布到本科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践项目和小型研究项目,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行为基础。

  (六)打造现代通信综合实践创新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针对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运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先进的运营商网上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了集移动通信实训平台、网规网优实训平台、光传输实训平台、EPON光接入实训平台、程控交换实训平台、综合布线实训平台(动手区)为一体的实景式现代化通信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可完成推理验证、工程测试、通信流程实训、技能培训、实践创新、科学研发、开放实验等功能,可开展实验实训项目近150多项。

  总之,研究并开发了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解决制约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问题,文中的研究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具有普遍意义,为其他专业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欣,田雨波,李锋,彭曦,宋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S2).

  [2] 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4).

  [3] 李舜酩,吴铁鹰,王亚彤,张桂玉.大学生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培优班”建设[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