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主动探索,从而养成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实验教学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出发,初步构建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几种模式,以期能给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从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中摆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与生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构建灵活而规范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下面我就如何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策略一:创设探究氛围,设计探究实验
以往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固定的实验程序下进行操作,目的只是验证已有的答案。这种实验缺乏实验者的主动性参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创造。如在《氯气》一节“氯气和水反应”的教学中:
1.创设探究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1)观看3.29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的视频新闻及绿油油的油菜被薰得枯黄的相关图片。
(2)请学生阅读网上新闻“南昌某游泳馆氯气中毒事件”。
(3)展示Cl2实物。
通过上述的几项活动,学生对“氯气”引起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油菜会被薰得枯黄?氯气有毒吗?如果有毒为什么还注入游泳池?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氯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并由“游泳馆氯气中毒”引出氯气能否和水反应的问题。
2.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提出假设。假设一:氯气与水不反应,则成分是“Cl2和H2O”。假设二:Cl2和水会反应,则可能成分是“Cl2(从游泳馆氯气中毒可知)、H2O、HCl”。
验证假设的关键在于检测水中是否有Cl-和H+存在。学生讨论,提出几种检测方法:用AgNO3溶液检验Cl-;用活泼金属、碳酸钠、石蕊试液检验H+。然后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一:将氯气将溶于水,观察溶液颜色,并与纯水比较,得出结论:氯水中有Cl2;
实验二:将AgNO3溶液滴入氯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有Cl-;
实验三:在氯水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无变红,得出结论:氯水中没有H+,假设二不成立。
学生讨论有Cl-必定有H+,于是再次探究:是操作不规范还是方案不合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操作是规范的,应改正方案,即在石蕊试液中逐滴加入氯水。
实验四:在石蕊试液中逐滴加入氯水,现象先变红后褪色,结论:假设二成立,溶液中有H+,并且还有一种成分具有漂白作用。
讨论后得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氯气与水反应后生成HCl和一种未知物,水和HCl不具有漂白作用,则具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气还是未知物。
学生再次探究,提出实验五:将一半湿一半干的红纸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湿的红纸褪色,干的部分不褪色。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生成的未知物,并告诉他们,此物质为HClO。
这样,通过一系列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一步一步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前一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但是又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学生不断重新设计新的实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策略二:设置问题情境,分组讨论竞擂
新课程强调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化学实验就是一个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极好途径。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如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设计中,我尝试通过“分组讨论,实验竞擂”的形式,以竞争来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情,并借集体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和合作的快乐。
三、策略反思
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述两个策略中,教师注意问题的设计,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采取自主设计实验,小组合作研究为主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养成。这两个策略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注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竞争性和合作性,又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能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以激趣、合作、竞争为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具体来说,这两个策略有以下几个作用:
1.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以能动的方式学习科学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是当“演员”而不是当“观众”。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参与计划,参与讨论与交流等。
探究性实验设计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独立地或在教师启发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强劲动力。第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需要学生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可以发展他们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还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如实验、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假说等),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化学实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这必然促使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和思维惯性,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在现代社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在实验中,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的形式,同时做到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集体探讨相结合。这样,在发挥学生个体力量的同时,更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会了合作、分工,学会了人际协调。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的必备因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