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格雷斯;尼尔;激情
众所周知,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爱丽丝.门罗,并称赞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因而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又再次在中国热销起来。《逃离》2004年出版,立刻引来好评如潮,当年夺得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2009年获得布克大奖。《逃离》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包括八个短篇。八个短篇中,人们的焦点往往集中于首篇逃离,其实,其中的《激情》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这部作品一如吉勒奖对小说集《逃离》做出的评语: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语言精细独到,情节朴实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一、艺术特色
《激情》以第三人称,但并非全能全知的视角,主要是以格雷斯为焦点,除了记录她的所看,所听,所闻,还着力刻画了她的心理活动。这种以女性为视角的写作方法,一直是艾丽斯.门罗的主要手法,体现了门罗的女性主义立场。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赋予了女性极大的话语权,从而使读者更能了解女性的观点和立场,对她们的选择产生同情和理解。小说对格雷斯见到尼尔后默契地配合他“出逃”的心理作了详尽的刻画,使我们对格雷斯听任尼尔摆布心情愿追随尼尔不会感到大惑不解,感觉突然。一开始,格雷斯的脚划伤了,碰巧出现的尼尔马上关心地帮她处理伤口,随后带她去医院包扎,之后,尼尔迅速地甩掉前来接格雷斯回去的莫里,与格雷斯开车出逃。作者描写了她在出逃途中对尼尔的感觉“这样的偶然邂逅,这样的无声却强有力的信号,这样的几乎是一语不发的飞行,在这里,她或多或少把自己设想为一名女俘。一名无忧无虑的降臣,身内除了涌流着欲念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1]格雷斯对尼尔亲吻自己掌心的产生了的感觉是“在相当程度上撼动着格雷斯…..她能觉出他的舌头一百次、几百次地在她全身的皮肤上移动,在那里跳着祈求之舞”,这两段对格雷斯心理的描写,使读者了解到了格雷斯对尼尔产生的微妙而强烈的感情,使读者对她后来认为和莫里结婚是对自己的背叛,而和尼尔出逃并非背叛做了铺垫,有了理解。
这篇小说中,门罗更运用了灵活巧妙的叙事方式,一开始讲格雷斯四十年后重回故地,寻找特拉弗斯家的避暑别墅,然后开始倒叙从特拉弗斯盖起的房子讲起,交代了格雷斯的身世和莫里的相识,交往,然后放缓节奏,详细地讲述了格雷斯和尼尔的出逃。这样做有张有弛,松紧有度,给人美感。
《激情》设计了开放性的悬念。我们通过作者对格雷斯的内心描写,对格雷斯自愿与尼尔的出逃有所了解。但是对他为什么要诱拐格雷斯的悬念无从了解。作者对于尼尔的内心没有触及,通篇都没有对莫里的心理描写,有的只是对他的行动的简练的白描。尼尔诱拐格雷斯,是对格雷斯的一见钟情,还是玩世不恭地诱惑,读者只有通过自己的理解揣测。而故事最后震撼人心的尼尔的死亡,更是一个开放性的悬念,从故事中只知道尼尔个性“深沉”,”而且“酗酒”,”尼尔在分手后直撞桥墩的死亡,究竟是源自他对自己人生的绝望,亦或源自对格雷斯相见恨晚而自杀的呢,还是由于醉酒太厉害而意外身亡呢,门罗留下的悬念没有答案,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思索推测。
小说的结局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出现了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尼尔突然死了。而面对莫里愿意给她机会回头的短信,格雷斯却放弃了。一切都出乎所有人意外,但是一切却也似乎合情合理,尼尔死掉:因为尼尔是“深不可测的海底洞穴”,而且尼尔酗酒,可能尼尔死于自杀或意外。同样,我们在小说中可以寻找到格雷斯放弃莫里的答案:“她竟会想到跟莫里结婚,这不是莫名其妙吗。这简直就是背叛,一种对自己的背叛。”
二、深刻的主题分析
门罗总是喜好描写我们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不动声色的平淡叙述,却像海上漂浮的冰山,看似只是一块平淡无奇的海冰,却会对我们的心灵之船造成巨大的强烈的冲击力。《激情》讲述了格雷斯的遭遇探索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揭示了隐藏其后复杂的人性。不由想起一段话: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让你永生难忘,有的人无心的一个表情,却成了你一生的思念,而有的人迷恋你很多年,却被你拒绝了很多年。这段话描绘了真实的人生,复杂的人心:爱情是盲目的,感觉是无法追逐的,很多时候,爱的本身没有理性可言。通常,男女双方一见面就相互爱慕的情况被称作一见钟情,它往往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纯粹的爱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每个人脑海中的爱之图有关,我们每个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中都有一个自己理想恋人的模型,这就是爱之图。这种理想化的爱之图,是长期在多种内在、外在因素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它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但我们却看不到,只有模糊不清的感觉。而当我们遇到了和这幅图像相近似的人,我们的感觉便被唤醒,产生强烈的好感进而会产生强烈的爱恋之情,一见钟情就产生了。小说中的格雷斯和尼尔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在外人看起来完全不般配的两人,而且只见了一面,却会互相吸引,心怀默契,互相痴迷,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激情,离开各自原先的生活,一起私奔了一个下午。也许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格雷斯只见了尼尔一面,就心甘情愿地和他出逃的原因。
门罗总是站在女性的角度上观察问题,是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者。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相联系的,众所周知,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起源于美国,开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持续至八十年代,这场妇女解放运动要求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别,因为两性差别被看成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这场运动影响广泛,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相邻的加拿大。加拿大深受美国女权运动的影响,出现了众多的要求两性平权的女权主义者。而小说虽未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格雷斯,是个独立、有主见有一定思想的新女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女权主义者。她喜欢读书,并不随波逐流,认为女性读书无用,而是为学习义务教育能免费提供的东西在中学晚毕业了一年。毕业后,她在一家旅馆做女招待独立谋生。她之所以打动莫里,正是因为她认为女性不应该是那种只会花钱购物,被男人娇宠的人。这让莫里认为她既“成熟又有独立见解”,“不同凡俗”。格雷斯和莫里交往,却是在一种被动的缺乏激情的状态下进行的,她觉得将来和莫里结婚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后来,格雷斯遇到了尼尔,感受到了内心从未有过的激情,这种激情是一种精神上的激情。而后尼尔突然死亡,莫里给了她重归于好的借口,只需要她承认她的出逃并非自愿。格雷斯本可以和无数现实而功利的平凡女子一样,考虑到尼尔已死,自己别无选择,承认自己被迫出逃便可重新拥有一个真爱自己的、善良单纯的莫里,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作为一个有主见、独立的女性,格雷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背叛自己真實的感情,不为了生活安逸而接受不爱的人,格雷斯做了不平凡的选择,告诉莫里自己是自愿的,坚决地放弃了和莫里的这段感情。
小说最后,格雷斯接受了莫里父亲给的一笔钱,是因为格雷斯需要钱去摆脱过去开始新生活。她的家庭非常贫穷,自己的工作又收入微薄,根本无法依靠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命运,而她又不愿为钱而嫁给不爱的莫里,因此接受莫里父亲的钱也许是一种最好的办法,既可以用它来实现自己改变命运重新开始生活的愿望,又不需要她牺牲自己的感情。因此,她踌躇之后,接受了这笔钱。这也可以看出格雷斯现实的一面。这样做更符合她的出身和性格,毕竟格雷斯出生贫寒,而且小小年纪就独立谋生,从小就知道钱的重要性,因此,格雷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毫不功利的人。但独立自立,执着爱情而又有些许功利的格雷斯也许更真实更可信。
美国《纽约时报》曾这样评述爱丽丝的作品:“被中断的人生、岁月的痕迹、生命的残酷……爱丽丝·门罗达到了无以伦比的高度”激情这篇文章正浓缩了这些精华,展现了爱丽丝.门罗小说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196.
作者简介:王大智,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