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陕西省中考诗歌鉴赏题型与答题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3471
刘格娟

  古代诗歌鉴赏是我国普通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考查初中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也就必然成为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歌鉴赏,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研究中考诗歌鉴赏的题型,掌握鉴赏步骤与方法,对于提高广大初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乃至中考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诗歌鉴赏的题型

  ①体裁以诗歌为主,绝句占多数。

  ②题材丰富多彩,涉及写景、叙事、送别、咏怀等多个方面。

  ③考查以诗歌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表达情感和表达技巧为主。

  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诗,力求读通读懂。

  ①看题目。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它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也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②看作者。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创作经历、创作风格。

  ③看全诗。诗歌全文是鉴赏的主体,我们应花大气力认真默读,力求读通读懂。

  ④看注释。中考诗歌鉴赏题有些附有诗歌注释。

  ⑤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

  第二步:审视题干,反复推敲,规范答题。

  三、灵活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一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般说来,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要点: (1)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1.描写画面

  【例】2012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命题者为了降低答题难度,在命制试题时,力避诗歌形象这一概念,只是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而实际上该题是在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认真研读诗歌,再审视题干,我们不难答出如下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语言炼字。任何一个单纯的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只有当汉字进入具体的语境中,才显示出高下来。所以,赏析诗歌语言的妙处,一定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例】2010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农家望睛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解析: 该题要求找出比喻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我们答题时仅仅着眼于第三句本身,“白发老农如鹤立”,就只能答出白发老农站立的姿势,这样答题没有真正理解整首诗歌的含义,我们如果能从标题以及整首诗歌来理解,就明白了了这首诗写的是就不下雨,天旱,老农盼望天降大雨。尤其从最后一句“麦场高处望云开”更能看出老农盼雨的急切心情。因此,我们从以下两点来答题,就很完整了。“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

  【例】2009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解析:赏析“乱”的妙处,不仅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还要联系以前课本中学过的诗歌。“乱”的本意是杂乱的,不和谐的、不美好的。如果只就字论字,好像是一群黄莺在叽叽喳喳的乱叫。但我们结合诗歌前两句中“花”开“红树”“草长”“平湖”“白鹭”这些意象都是十分美好的,后两句“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也能推测出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愉悦的、美好的。另外,我们在七年级上册也学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期中有两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里的“乱花”不是乱七八糟的花,而是各种各样的花。这样,我们很快就能理解诗歌中“乱莺啼”,“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第二类: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对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景、事、情结合在一起考查,

  【例】2014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山行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处处在写景,不过我们仔细品味,无一处不再抒情。“飞泉”“春风”“喷”“窈窕”“绿”“满”“出”“一路”“听”字字传递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旅途中愉快的心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例】2016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这是课本中所学的诗歌,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尽管是学过的诗歌,但第二题“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学生想要答全并不容易,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上课老师的分析,而是应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联系全诗“国破”“草木深”“感时”“花溅泪”“鸟惊心”“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时局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然后进行综合思考,得出答案。

  综上所述,关于中考诗歌鉴赏,我们只有帮助学生了解中考命题题型和方向,掌握答题步骤与方法,才能使广大学生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