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课程的实行,高中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工作者更加认识到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的性质,受到高考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一直被弱化,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高中生对文化的感知力以及对语文美学的鉴赏能力非常缺乏。因此,探讨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素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课改背景提出语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基础较弱;教学方法;开阔视野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它囊括了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语文学习的全新理解。这个理解,标志着语文课程的一种思想境界。正是作为素质教育时代之象征的“语文素养”,才构成了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夯实了其学好其它课程的文化根基。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只有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一、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现状
1.依旧进行应试教育
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受到高考的影响,注重学生做题质量的提高,所以现在有些学校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依旧进行应试教育,有关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语文语法、汉字书写等,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有关语文老师只是注重原文背诵,没有对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原文内容的翻译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有关学校老师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教学观念,从而创新教育。
2.学生审美情趣低俗化
在自媒体时代,获取信息更为方便了,学生们花在手机网络上的时间远远多于80、90年代学生,忽视了阅读,尤其是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许多学生闲暇时间喜欢时下大火的“玄幻”、“清穿”、“宫斗”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迷恋“快餐文化”,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也几乎谈不上阅读四大名著等优秀作品了。还有许多学生对韩国日本当红明星如数家珍,熟悉程度远远大于他们对现当代一些著名文学家,更谈不上认真阅读他们优秀的传世作品。此外,教学实践当中,现在的高中学生对于文字的书写和运用能力愈来愈差,错别字现象频出、书写潦草,反映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观念,不能手拿一本教师参考书指导学生总结一下中心思想、草草概括一下文章大意。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不管是在教学方法、手段还是在教学观念、内容上面都应该与时俱进,抛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方法和观念,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培养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能写“八股文”的学生转变到培养有自由意志、有创造能力、有创新精神、能思考与反思、能读能写能说会道的新时代高中生。
2.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的运用当前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将语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3.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所以说,这就需要老师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以及不同能力,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当然了,教师能够进行比较系统化的调整,归根结底还是要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够进行较为有针对性的教育,将语文素养真正地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4.完善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语文教师拥有优秀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自身水平低下必然将制约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更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通过深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素质与美学素质的双提高,使教师的优良素养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影响到学生。
5.积极评价,强化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客观存在差异.往往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它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就没事了。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教师可运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达到能者为师,共同进步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得最全面”、“看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获得成功后,可用“真是团结的力量大啊”、“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你们想出的办法可真多”等,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将小组合作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每学月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来增强全班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三、结语
综上,高中语文素养教育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所以有关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注重改革创新,在高中语文素养教育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知识人才,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涂树林.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5,03:173.
[2]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24-25.
[3]张仁堂.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22:151.
[4]兰银喜.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3:89-90+9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