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民阅读理念的不断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定情况下,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要依托公共图书馆个各种优势,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需要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来促进其发展。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利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共同服务中小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使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出来,建设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资源之间的共享进行相关探索,明确两者共享的现实意义和最终目标,及时发现在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
中小学图书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尽管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在逐年的加强,但是中小学图书馆中的文献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因此实现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是促进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渠道。
一、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
图书馆事业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推动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就是促进我国文化公共事业的发展。
1.有利于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公共图书馆具有开放性、公益性等特点。所面向的人群广、范围大、服务目标较多。由此也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公共图书馆不能够及时和全方面地了解社会人员的具体图书需求,从而阻碍了公共图书馆的长足发展,也导致了很多公众找不到相应的资源以及而图书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尴尬,从而造成了社会读者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图书阅览量降低。但是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学校有明确的年级划分,学校对本校稀缺的资源都有全面地了解,在实现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就能够针对性地利用公共图书馆中的资源,满足学校师生对图书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公共图书馆图书的阅读量。
2.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实现社会效益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环节,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享,就能充分地使公共图书馆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缓解了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之间图书资源不均等的矛盾。由于公共图书资源流入中小学图书馆,对于很多偏远、贫困的学校来说,更是帮助当地的民众和师生扩展知识来源的渠道和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小学校的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资源的有效融合不仅保证了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社会效益,而且也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位社会服务体系的中的重要职能。
3.有利于帮助中小学校图书馆建设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贫困地区面临着图书资源匮乏甚至没有图书馆的局面,而在当前的国情下,并没有更多的精力单独对其进行建设。因此,在公共图书馆的帮助下,以以点带面,全面辐射的状态帮助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发展。能保证中小学图书馆有较为充足的图书资源,使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图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展了中小学生和当地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文化需求矛盾,帮助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二、促进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措施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两者之间不协调,资金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者等等,这些制约因素都让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想法变成一纸空文。所以,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进行两者之间资源的共享建设。
1.建立完善的协调组织
要让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协调组织。通过这个机构进行强有力的作业,实现两者之间信息的共享。当前,由于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仍旧属于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过多的联系。所以,这中间就需要一个机构协调组织,促使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个组织者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监督并实施各项具体工作,使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圖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工作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2.加强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入是保障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资金充足,并不断开拓资金的来源渠道。用充足的资金实现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对于资金的投入上,除了政府建立的专项资金之外,还要鼓励企业捐款和商家的赞助,为商家提供一定的图书、技术以及平台的服务,实现互利共赢。除此之外,可以动用各种媒体,如公益网站、广播、报刊等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传播,让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资源共享工作的实施成为大众认可和支持的惠民项目,从而提高两者之间资源共享的速度。
3.培养和引入志愿者
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志愿者的推动。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实现资源共享的工作中,存在着严重人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到这一项公益事业中,培养专业的志愿者。比如可以在学校组织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志愿者的乐趣,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宣传栏以及在公开媒体上报道相关事迹等项目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从而鼓励更多的人为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服务。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在资金和人力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两者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知识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幼林.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组织形式——总馆分馆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02:10-12+15.
[2]王鲁燕,姜建城.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05:67-69.
[3]吴爱云,孙秀萍.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吉林省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139-14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