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石灰吟》蕴藏的化学知识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3290
唐仁湘

  

  摘 要:通过对《石灰吟》的本意,喻意的分析,再引申到它包含的科学寓意,从而联系现实,把《石灰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石灰;变化;环保;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古诗欣赏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于谦的《石灰吟》给人们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劳动画面,从中可以知道深山中的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说明了劳动的艰辛,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石头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说明在煅烧石灰的过程中石头要经受高温的灼烧,最后变成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用来作为建筑材料,甘愿把一身清白献给大地,留在人间,不起眼的石头凤凰涅槃,牺牲了自己,装扮了大地,服务了人类。

  二、历史意义

  《石头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之所以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经典佳作,不仅仅是作者独具慧眼地把烧石灰这种劳动过程妙笔生花地描写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把每一个劳动环节紧密联系自己,借景抒情,有感而发。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其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不正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不屈不挠的民族特质吗?在内忧外患的华夏发展史中,哪朝哪代没有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民族精神才支撑起中华民族昂首于世界的脊梁,挽民族长城于即倒。当今世界,虎狼环伺,钓鱼岛、南海、藏南,中华民族又到一个危急关口,国人需要冷静,但更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和民族凝聚力,方能防患于未然,以保国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平安。

  三、科学寓意

  时过境迁,人类发展到今天,从科学的视角,我们发现《石灰吟》给人类带来的化学解读。“千锤万凿出深山”指的是石头这种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状、体积、质量、数量、尺寸大小的诸多变化,尽管发生了许多方面的改变,但这些都是量的改变,石头还是石头,并没有变成木头,说明变化前后,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只是一种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告诉我们,当粉碎后的石头与煤炭混合煅烧时,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发生燃烧,其储存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石头吸收热量逐渐发生了分解,颜色也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雪白的石灰,并且释放出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此同时,大量的浓烟飘散到空气中造成了大气污染,在煅烧过程中石头不再是石头,其中的碳酸钙己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这种产物就是生石灰,也就是常说的石灰。在这种变化时,不仅仅发生了物理变化,更为主要的是发生了石头到石灰的质的蜕变,属于化学变化的范畴。那么,又如何理解“粉身碎骨浑不怕”这句诗呢?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们把雪白的石灰放入水量,过一会儿就发现石灰逐渐变碎,水被烧开了变成水雾,这变化中是由于石灰中的氧化钙和水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同时放出了大量的热量,石灰被煮熟了,因此,我们常把生成的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修房造屋时,再把熟石灰加适当的水调制成石灰浆或石灰乳砌砖糊墙,从中不难发现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这种质的改变。从古到今,熟石灰就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建筑材料,哪为什么熟石灰可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呢?因为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的白色的碳酸钙固体,这就是为什么熟石灰会变得又白又硬的原因。这样看来,“要留清白在人间”其实就是碳酸钙所起的作用。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利用这一劳动过程所体现出的化学流程可以用来制取轻质碳酸钙,再用于钙片和牙膏中作为补钙剂和摩擦剂,利用熟石灰还可以制取一种很重要的工業原料,那就是烧碱,当然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以上面四句诗可以看出,首句包含了物理变化,后面三句包含了化学变化,《石灰吟》这首诗把物质运动的两种最基本形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且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古诗《石灰呤》与化学的对接;

  1.物理变化:千锤万凿出深山。

  2.化学变化:(1)烈火焚烧若等闲:

  四、现实意义

  《石灰吟》这首古诗,描述劳动人民生产石灰并将其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这一过程,这种传统工艺为人类的发展带来诸多益处,从中我们得到很多启示,利用物质变化规律来制取服务于人类的多种物质。在语文课中老师着重强调的是诗中的喻意,在化学课中我们更多地是看到诗中揭示的科学规律,推而广之,从更深层面上,可以从中看出其他新意。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构建都离不开生活,生产经验的累积,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升华。纵观五千年人类发展,都遵循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服务于人类这一过程,烧制石灰折射了这一过程,是劳动创造人类,劳动促进发展的一个缩影。当然,烧制石灰,也有其负面影响,开山毁林,消耗煤炭,产生灰尘和温室气体,这是石灰带给人类益处的同时无法抹去的伤痛。人类的发展,不能竭泽而渔,要环保、要生存,只能用更先进的化学工艺代替传统工艺。现在水泥的大量生产已逐渐取代了石灰,也许有一天烧制石灰的情景将永远消失在人类的视野里,只有通过回忆去体味那遥远的印象。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寻找可替代能源,只有这样保持清醒头脑,不盲目发展,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互为依存关系,我相信,再过许多年,这绿色的地球仍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面关于《石灰吟》浅谈怎能窥全它包含的全部深意,它带给人类的将是永恒的难忘和不停的思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