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寄宿制幼儿园有效师幼互动的构建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2157
摘 要:在一个物质条件比较完善的幼儿园中,师幼互动将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寄宿幼儿园师幼现状,探寻了五种有效策略: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互动环境;给予专业型、研究型的保教人员;走进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的需求;开创师幼情感交流的多元通道;引导孩子参与多种开放型互动。

  关键词:寄宿;师幼互动;有效策略

  一个物质条件优越完善的幼儿园中,师幼互动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已经成为改善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幼儿全面素质的关键。为此,我们积极探寻了以下有效的互动策略,以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互动环境

  愉快、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是优质师幼互动的首要条件。在寄宿制幼儿园,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固定、狭窄,局限在幼儿园中的人和物。因此在物环境的创设上,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现状,突出师幼共同参与的特点,力求让物环境成为幼儿表达情感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人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引导孩子大胆、毫无顾忌地与你交往,视你为合作者、促进者、支持者,师幼互动氛围才能呈现一种和谐状态,孩子们才能愉快的学习、生活,教师们也才能快乐地工作。就如下面的互动画面:

  “起床了,要不你又是最后一名。”我边说边翻被子,发现湿湿的。就笑着问:“越阳,你今天睡得肯定很香,所以出了这么多的‘汗?”离园时,我把湿衣服包起来交给越阳说:“越阳,以后睡觉时可别再出那么多汗。”越阳挠了挠头说:“好。”“如果再出汗可一定要跟老师说。”越阳高兴地应了声“嗯”……

  二、给予专业型、研究型的保教人员

  “支架学习”理论提出:幼儿正是在教师支架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可见,教师能不能完全胜任与孩子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是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而这样的对话就需要有理论功底深厚、专业修养丰富的专业型、研究型的保教人员。因为他们才会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孩子们产生适宜的互动,就能对一些常人眼中所谓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多一些包容、多一份理解,就能对自己的言行少一份权威、一份强制,就能对教室里那吵吵嚷嚷的现象给以认可,就能更容易接纳孩子错误行为。

  三、走进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的需求

  瑞吉欧教育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这样描绘我们的孩子: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读懂他们。在互动中,当这个复杂体与你交互时,我们就必须用敏锐的嗅觉去嗅出他们的行为,体察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这些复杂体才能与你实现优质互动。有人说: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更要结合他们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环境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就如当孩子们用那些不服的、渴望的种种目光来看我们时,我们不再用简单的一句话扔给孩子,而是蹲下来倾听他们的表述,走进他们的世界,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迎接他们。接住孩子抛来的球,又巧妙地将孩子的球抛回去,让他们捧着球继续创造着、梦想着一百种童心世界。其实教师走进了孩子的世界,应答了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乐意与你互动。就如下面的情节: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老师发现潘张池把轮胎背在身后,那模样活象一只小蜗牛。就去跟他一起研究轮胎的更多玩法,张池开心地抱着老师说:“老师,今天我好喜欢你啊!”……

  四、开创师幼情感交流的多元通道

  在寄宿制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孩子情感交流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必需,也是孩子健康个性形成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要力求拓展师幼互动空间,创设多元互动平台。策略一:教师要懂得有意识地与孩子交谈。在交谈中窥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情感,不时地与他们产生心灵交汇。当教师主动和孩子交谈时,孩子就会在受宠若惊中,感受到老师的亲和,也就愿意找老师说说自己的悄悄话了。策略二:教师要善于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共同活动是任何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只有在与孩子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师幼间的沟通、理解、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真实地感受孩子的活动体验,孩子也才能真实地了解教师,消除惧威心理。策略三:教师要善于为孩子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比如在一日活動中增设情感交流的环节,使孩子形成一种敢说、想说、乐说的习惯。如一位教师在每日点名的时候巧妙地增设了情感交流的机会:点名时,孩子们就会围坐在我的身边。 “林晟伊”,“到”,“今天我很高兴!”,“看到你笑眯眯的样子,我也很高兴”……。短暂的点名活动开启了孩子和教师一天的好心情,刚才还是陷入分离焦虑中的李欣,在说“今天我很高兴”时露出了笑脸;平时羞于说话的一歌,大胆地说出了“我爱你”。我发现孩子和教师的情感在每次点名中得到了良好的交流。

  五、引导孩子参与多种开放型的活动

  寄宿孩子生活范围相对狭小,他们成天所面对的无非是几个熟悉的老面孔,每日的活动安排尽管井然有序,但也不免乏味。在这样单一的生活环境中,孩子有时会显得烦躁不安,由此还会产生一连串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以举办各种开放型活动为策略,吸引孩子积极参与,试图让孩子的生活激起浪花,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新颖、愉悦。这些开放型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深切体验到合作和愉悦、成功和失败,有力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愉悦了他们的情趣,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当他们看到老师辛苦地为他们准备着、指导着时,心中不免多了一份了解和感激,也多了一份情感上的依赖。快乐多起来了,孩子与教师的关系就会更融洽,互动也就会更频繁、更积极,于是就更懂得如何去表达他们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章伟君(1972-),女,汉族,浙江温岭人,现为温岭市中心幼儿园园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