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问题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8926
张雯佳?王鹤飞

  摘 要:在新形势面前,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自身来说,措施是观念的体现,观念决定行动,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注重时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和谐社会建设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研究,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原理及其方法理论的时代拓展研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方法理论方面的重要论题。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人们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思想困惑、心理矛盾和社会冲突错综复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特别需要准确揭示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定位,大力拓展自身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系列功能。

  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僵化的思想去对待已经变化了的客观事物。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变革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二个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的放矢,不说空话,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统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作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证,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思想环境。显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良的社会思想基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随之发生着深刻变革。这些变化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开放、平等意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部分人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甚至一些人出现了道德意识滑坡、集体主义意识淡化,社会心态扭曲,封建残渣泛起,自由离散状态渐强,进取精神不足……凡此种种,都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且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当前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难得的一个发展新契机。如何卓有成效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顺势而为,大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新功能,以新的作为彰显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事业自身发展的重大使命。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推进中,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思想困惑、心理矛盾和社会冲突错综复杂,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传统政治优势,理所应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做出贡献。而怎样才能找准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如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有功能、实时开发其新功能,切实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则是一个意义重大而艰难的时代课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难题,对于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乃至丰富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条件变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社会条件变化之一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是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借鉴前苏联的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与现代同步的价值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这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冲击着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小生产观念。社会条件变化之二是机构改革。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有许多原由財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成为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政企分开,权力下放,企事业内部实行了经济责任制,分配与经济效益和劳动成果挂钩,打破了企事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了企事业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条件变化之三是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往来与合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以及国外商品的不断进入,伴随着频繁的国际经济往来,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会乘机而入。同时,对外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各种学说.理论、观点、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行为。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经历的生活道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制约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个性形成和发展。近年来.企业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人增多,老年人减少。年轻人在企业中占有绝对优势。理想、有抱负,但不少人缺乏具体的行动和奋斗精神·特点之四是讲实惠,追求生活上的现代化,要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这些变化,要求有新的工作方式与之相适应。

  第三,价值取向的变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其价值目标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使和谐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同时,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和价值观念影响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而共同努力奋斗。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之所以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主要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能够打好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导引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保障和谐社会的正常运行,调节和谐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的民主、精神的文明、思想的充实、人本身的和谐,必须有思想文化纽带的精神维系以及精神血脉的思想文化融合。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種和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精神,要实现这种和谐,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精神体系。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集中体现在构成和谐社会的理念、意识、时代精神等,而这些又都集中到社会文化的范畴上,和谐文化,正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作用,其中,特别强调建构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即形成完整的和谐社会的理念、价值体系和时代精神,亦即和谐的文化体系。

  此外,还要通过和谐社会的目标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建构确认目标,确保和谐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共同理想既是一种共同目标,也是一种精神驱动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加大理想教育,通过共同理想和目标教育,不断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社会导向价值之所在。思想政治工作是传导和谐社会共同理想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一般地,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教育需要强调系统性和实效性。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教育的系统性,就是从和谐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全社会以及社会构成的各个具体组织、社会成员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的不同目标,包括社会总目标、各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目标、组织发展不同阶段目标等,以及各种不同的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认知与教育。

  第四,社会定位的变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定位,类同于它所居的位置或角色,即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定位,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主要是服务于和谐社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具体的方法策略和促进剂,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做出贡献。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主体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共处,互动发展,特别是要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

  一般来说,和谐社会构成的和谐要素有五一是社会个体的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整个环境包括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大社会即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其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因为,主体个体自身的和谐只有在集体和社会全局中才能实现;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也必须以社会个体的个人之间的和谐为基础,而且,社会中各个系统的和谐,以及各个阶层的和谐,只能通过这种个人之间的和谐才能体现出来;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对应的和谐则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特殊表现;国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是社会系统中的区域与区域的和谐,这首先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和谐,而社会整体的和谐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各种和谐最后都归结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归结到人。这样,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这市场经济体制种,人际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乃至区域之间,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加之当前我国正值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利益竞争加剧,而相应的制度建设尚未完善,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人际之间的矛盾纠葛,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矛盾复杂,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短期内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任由这些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长期存在下去,又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有害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面对现实存在的这种种实际状况,解决的办法是,在加快制度创新,调整有关制度安排的同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人际关系优化,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流、人际聚会、人际合作、人际结群、人际协调都是人类普遍的现实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是要营造和谐互动、和睦相邻、和平共处的人际环境和氛围,确保人与人之间在人际关系中的主体特性和相同地位,确保每个人的自尊和体面,确保人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张扬,以促成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三、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背景和改革幵放的攻坚推进中,人们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思想困惑、心理矛盾和社会冲突错综复杂,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特别需要准确揭示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定位,大力拓展自身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系列功能。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本质上是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在新的社会需要中的新彰显,是传统政治优势与当今时代要求的辩证统一。其功能拓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功能的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的学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原理与方法理论,还需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以及西方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相关理论与做法。顺应和谐社会的时代需求和学科理论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拓展自身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系列功能,即服务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服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玉茹. ?如何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 中外企业家. 2014(21) .

  [2] 赵珏.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需求的关系[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3] 张丽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11.

  作者简介:张雯佳(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春润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机要文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